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全面了解2015年重庆市农村水厂出厂水水质现状,对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38个区县抽取846家水厂,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出厂水20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和评价。 结果 2015年共监测水样1 691份,其中丰水期合格率28.72%,枯水期合格率38.11%(P<0.000 1)。出厂水微生物指标、消毒剂余量指标和浑浊度合格率低于70%,其余指标合格率均高于90%。同水期中,江河水合格率高于其他水源,完全处理的合格率高于其他处理方式,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合格率高于其他方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5年重庆市农村水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应对供水能力<1 000 m3/d的水厂加强规范化管理;丰水期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量;增加水厂消毒设施的配备并严格按照要求使用,避免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62.
目的吸烟的健康危害已得到共识,但相当一部分吸烟者戒烟后出现体重增加的问题是阻止其成功戒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为戒烟者面临该问题时给予一些干预方法参考,帮助其更好地戒烟。方法文章系统综述了戒烟与体重增长的关系及可能机制以及戒烟同时进行体重控制的干预方法。结果戒烟同时控制体重的干预方法主要有认知干预、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等。通过戒烟咨询等认知干预消除对体重增加的恐惧;通过行为干预如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法可避免戒烟后体重增加;结合戒烟药物,帮助减轻戒断症状,也可促使成功戒烟并避免戒烟后体重增长。而新兴电子烟的效果尚不明确,有待研究。结论总体来说,戒烟同时联合干预治疗可帮助戒烟者控制体重,促进戒烟。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重庆市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928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为"差"的占39.66%,"一般"和"好"的分别占41.67%、18.67%;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是否留守、家庭人均年收入、医疗支出压力、患有慢病数、两周内是否有不适、年内是否有住院、BMI指数、饮酒是重庆市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庆市农村老年人年龄在65~74岁、留守、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BMI指数18.05、两周有不适、年内有住院、现在不饮酒的老人自评健康水平较低,患有慢病数越多、医疗支出压力越大自评健康越消极。应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健康问题的关注,基于精准扶贫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慢病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当前重庆大学城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需求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在3所大学选择主管领导、团委教师、专业课教师、校医和心理咨询师等关键人物15名以及大学生15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同时另选取40名大学生分为6组,展开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媒体的宣传效果较差,且网络宣传体系不完善;参加学生社团及参与体育锻炼能够保持身心健康。访谈对象表示学校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工作的进度不一。大部分学生乐于接受报告或讲座形式的身心健康教育。师范类学生迫切需要获得的知识排名前3位的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营养学,医学类学生为营养学、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理工类学生则为心理健康、运动保健和营养学。结论不同类型大学的学生对身心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具有差异性。重庆大学城高校应利用学生社团、新媒体、校医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健康知识来源,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599例,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8.4%,HIV检测率为8.3%,54.1%的调查对象不会继续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朋友交往;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老年人群某些健康知识来源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歧视,健康知识来源与人口学特征存在关系,可根据人口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宣教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体系的现况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系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表格及问卷对辖区内的39个区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及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普查,应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最后使用SPSS1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39个区县中34个区县已完成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的整合组建,占87.18%;其中31个独立设置了计划生育监督科室。各区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执法人员数量差异与“常住人口数”、“经常性监督对象数”存在相关性;34个已整合职能的区县中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岗位的实际工作人员数为91人(在编在岗人数为83人,聘用或借用人数为8人),其中92.31%工作人员已取得执法证书。结论 监督机构网络需进一步完善;在编不在岗的现象突出,实际工作人员执法工作负荷仍较大;执法人员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优,但执法能力有待加强。建议市卫计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完成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人员的整合,同时引导各级执法机构从思想观念、执法手段等实现转变,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监测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2014年“HIV检测份数表”及报告病例相关历史卡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共计筛查HIV抗体129067人次,确证阳性87例,阳性率0.067%。医院系统被动筛查样本量最多;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阳性率最高(5.263%),其次为检测咨询(VCT)(0.404%)。结论 医疗机构被动检测人群为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2014年HIV检测的主要来源,术前及受血前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检测咨询为发现HIV感染者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8.
正长期照护(LTC)又称长期护理,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由非正规照顾者(家人、朋友或邻里)与正规护理员为保障失能或失智人群继续获取满足其个人偏好的、较高的生活质量所展开的照顾活动体系,以期使该人群尽可能获得独立、自主、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1])。中国台湾地区于1993年步入老龄化,迄今已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LTC制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重庆市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城乡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并分析其差异,为今后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 2017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重庆市3个区(县)慢性病管理系统中的城乡高血压患者9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及KAP问卷的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城乡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差异。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1份,其中农村患者421例,城镇患者410例。城镇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及格率均高于农村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农村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城镇高血压患者的KAP水平优于农村,但两地区总体KAP水平均有待提高。应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重要作用,对城乡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16年6—12月,首先采用经验选择法邀请15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然后在文献复习、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德尔菲法的设计原则,确定专家咨询表;接着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15名专家分别发放专家咨询表,请专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合理性进行评分,同时对拟订的指标提出修改、删减或增加等意见;再者整理专家咨询结果,同时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程度、指标筛选界值表;最后根据两轮专家意见及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形成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分别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评价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4、0.73,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23、0.30。两轮咨询专家对一、二级指标认可度高,并未提出修改、调整的建议,因此保持原有指标。根据三级指标满分比、变异系数均数及指标筛选界值表,同时参考专家意见,第一轮咨询增加了7个指标,第二轮咨询删减了14个条目,最终形成含有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的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Cronbach's α系数、S-CVI/Ave分别为0.92、0.93。结论 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