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白细胞介素—6mRNA在脑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IL-6与不同类型脑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IL-6cDNA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L-6mRNA在40例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良,恶性肿瘤组表达率分别为23.1%、70.4%,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差异非常显著。星形细胞瘤低分化组表达率大于高分化组,两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2.
检验的质量控制,不仅仅是要控制检验结果是否准确,还要对诸多与检验有关的误差进行控制。任何定量检验技术系统误差的监控都极其重要,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系统误差同样包括分析前、中、后等问题,对每个环节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由于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和所检测项目的特殊性,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也不全同于其他检测方法和项目。本科室应用AXYSM免疫发光分析仪开展了肿瘤标志物、激素、心肌损伤标志物、药物浓度等检测。现将在工作中有关检测质量控制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背景 WNK1是新近发现的肾脏多个离子转运体及通道的调控蛋白,与醛固酮离子转运途径有关.目的 探讨高钾饮食致体内醛固酮增高对大鼠肾脏WNK1不同转录本表达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高钾饮水饲养Wistar大鼠8只,检测血清、24 h尿液离子质量浓度及血清醛固酮质量浓度.半定量RT-PCR方法 检测大鼠肾脏WNK1-L和WNK1-K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n=8)比较,高钾组(n=8)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1.86±0.66)比对照组:(0.25±0.04)μg/L,P<0.01],为对照的7.4倍.血清及尿液钾离子和尿液氯离子质量浓度升高(P<0.05),尿液钠离子质量浓度下降(P<0.05),血清钠离子和氯离子无差异(P>0.05).高钾组WNK1-L表达量无差异(0.27±0.07比0.26±0.07,P>0.05),WNK1-KS表达量显著上升(1.60±0.22比0.38±0.08,P<0.01).结论 高钾饮食导致大鼠醛固酮质量浓度升高,醛固酮可通过调控WNK1-KS表达起到排钾保钠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原2(sfg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8例作为病例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0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无斑块组(14例)。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浆sfgl2、IL-10水平,同时分析二者与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sfgl2水平[(23.70±7.35)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分别为(33.4±8.34)、(28.06±7.7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3.40±2.13)pg/m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0.42±3.80)、(5.63±3.9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gl2、IL-10均为CAS斑块易损性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0.943、0.763,95%可信区间(95%CI):0.889~0.998、0.615~0.945,P0.05]。结论 sfgl2、IL-10均参与了CAS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对CAS斑块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能够与DNA、RNA和蛋白结合,其中少量具有蛋白编码潜能。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多种多样,其在人类疾病发生,特别是在调控免疫应答发生、活化和维持免疫系统自身稳态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滑膜炎长期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不可逆破坏。lncRNA与RA的滑膜细胞持续增生、抑炎因子、促炎因子之间平衡破坏,以及血管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若能明确RA中lncRNA的作用机制,将为诊断、治疗RA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AC-9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24h内无明显变化;MPV8h内无明显变化.8h后升高。20℃、3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12h(20℃)和6h(30℃)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h(20℃)和4h(30E)内无明显变化,6h后(20℃)和4h后(30℃)明显升高,尤以30℃显著。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在12h时(4℃)、8h时(20℃)和4h时(30℃)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20℃(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30℃。血标本采集后应在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37.
从绿脓假单胞菌中检出GES-5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罗培南年度监测项目(MYSTIC)和美国一抗生素耐药监测项目(SENTRY)细菌耐药监测组、中国医院病原菌耐药监测组和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报告显示,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已呈多重耐药现象。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各种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化抑制因子3(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3,Id3)是重要的细胞生长调控分子,在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探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重组人Id3蛋白,制备抗人Id3单克隆抗体(McAb),以进一步研究Id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将重组表达载体Id3/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转化菌表达Id3重组融合蛋白(Trx-His-hId3),通过镍亲和层析柱纯化Trx-His-hId3.以纯化的Id3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Id3 McAb,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经免疫小鼠、脾细胞分离、细胞融合及克隆筛选等步骤,筛选出2株分泌抗人Id3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McAb 6G7和6G9,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均为IgG1亚类.Western blot分析表明,McAb 6G7和6G9能与重组人Id3蛋白特异性结合.间接ELISA法检测2株细胞冻融前后所产生上清中的抗体效价均分别为1∶ 1000、1∶ 5000.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Id3 McAb,为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39.
酗酒和酒精依赖是我国和大多数欧美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长期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 liver disease,ALD)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而居第2位的肝脏疾病。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和严重程度可能与乙醇/乙醛的毒性作用、氧自由基的损害作用、肝细胞的凋亡、乙醇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氧缺乏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0.
通过探讨大型不染色细胞的升高情况在乙型肝炎患者病程进展中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LUC%(大型不染色细胞百分比)在健康人群和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者人群中无差异,而在乙肝重病者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发现乙肝重病者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人群,而且LUC%的值会随肝病的恶化程度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