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33篇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心脏临时起搏器在颅外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防治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41例行颅外颈动脉支架术高危患者,共置入颈动脉支架47枚,术前经左侧股静脉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心率设定为60次/min,术中术后监测患者症状、血压心率变化、起搏器工作情况.结果 进行了球囊预扩张的25处颈动脉病变起搏器全部启动,2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起搏器工作,持续工作最长时间1 d,1例伴发症状性低血压,低血压最长持续4 d.全部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血流动力学紊乱是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防止出现脑卒中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长期高强度噪声环境对军队机务人员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708名机务人员,对照组为356名男学员,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差异;观察组按工作年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舒张压、高血压检出率、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77.9±7.8 vs 75.8±6.9;5.1%vs1.4%;9.7%vs 4.8%;P<0.05);②观察组亚组之间平均收缩压无明显差异,舒张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对机务人员血压有不利影响,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检查粥样硬化斑块.评价IVUS在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一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另一组除喂养高脂饲料外,4周时行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12周后行IVUS检查,标记斑块远端、近端图像。观察病变处内中膜厚度.并通过病理检查评价IVUS效果。通过病理切片.生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别测量两组兔斑块厚度,并与IVUS结果相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方法观察到的斑块性质。结果高脂饲料加内膜损伤组(8只)12周时斑块厚度明显高于纯高脂组(8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286±124.732)μm vs.(240.029±73.528)μm,P〈0.05]。IVUS显示所有兔子(16只)的斑块厚度为(412.7±165.8)μm,病理为(360.2±98.1)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性质的判断,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内膜损伤加高脂饮食的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IVUS对血管斑块性质的界定及厚度的测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H2O2体外预处理增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皮下ADMSC,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干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浓度。选取32只8~10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DMSC组、H2O2预处理干细胞组(ADMSC-H2O2组),每组8只。移植术后第0、7、14、28天超声测量各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平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与AMI组比较,ADMSC组和ADMSC-H2O2组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与ADMSC组比较,ADMSC-H2O2组小鼠LVESD和LVEDD明显下降,LVFS明显升高(P<0.01),全心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重、CVF明显降低(P<0.01)。结论体外H2O2预处理ADMSC增强了HGF、IL-6的分泌,减轻了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房颤终止前心房各部位房颤周长(AFCL)的变化特点,探讨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电生理机制。【方法】杂种犬5只,在左心房游离壁,右心耳心外膜和左上、左下肺静脉根部分别缝合1对电极,间距5mm,经皮下隧道引至体外,经颈静脉将双极起搏电极置于右心耳,给予1000次/min的快速刺激诱发房颤,使每次房颤持续5min以上,测量左心房游离壁,右心耳,左上、左下肺静脉房颤持续过程中连续100个AFCL(AFCL1)以及房颤终止前10个AFCL(AFCLT)。【结果】房颤持续阶段右心耳AFCL明显长于心房其他部位(P<0.05),房颤终止前心房各部位AFCL均明显延长,但各部位之间AFCL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房颤终止前伴有心房可兴奋间期的明显延长,并由房内多个随机的微折返环融合成单一大折返环。  相似文献   
76.
Li XY  Hui HP  Lu XC  Guo Y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7):1174-1178
目的研究肌浆网钙ATP酶2a(SERCA2a)转基因在非缺血性和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构建含SERCA2acDNA的重组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载体,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两种心衰大鼠模型,分别采用经膈将病毒液(2×1011病毒颗粒)注入心包腔,和局部心肌注射方法导入病毒,术后10~30d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SERCA2a导入主动脉束扎心衰大鼠心包腔后10d、30d其血流动力学与对照治疗组(rAAV2-EGF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30d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分别提高57%(94mmHgvs147mmHg)、110%(5350mmHg/svs11225mmHg/s)和99.8%(4198mmHg/svs8390mmHg/s),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降低60%(22mmHgvs9mmHg)。转导SERCA2a后,rAAV-SERCA2a导入组在30d时SERCA2a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心衰组和rAAV2-EGFP导入组,达到对照组大鼠水平。重组腺病毒rAV-SERCA2a导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后21d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rAAV2-EGFP导入组,LVSP、+dp/dt和-dp/dt分别提高28%(86mmHgvs110mmHg)、41%(4272mmHg/svs6026mmHg/s)和71%(2789mmHg/svs4756mmHg/s),LVEDP则降低70%(3.89mmHgvs-5.34mmHg),但未能纠正至对照组水平。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SERCA2a和腺病毒rAV-SERCA2a,介导SERCA2a在大鼠心肌过表达,可有效改善心衰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77.
目的改进心血管监护室特护表单,满足专科护理工作需要。方法自行设计心血管危重症监护表,并对其书写时间、书写质量及对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监护表记录平均用时(12.56±0.43)min,较改革前减少2.58min;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缺乏连贯性及出入量统计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改革前(P<0.05),且护士的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明显提升(P<0.05)。结论自行设计的监护表更适合心血管监护室使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TA)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及原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00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行血管内支架置人术的50例TA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分别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血管造影影像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大动脉炎支架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置人支架明显较长(P〈0.05);介入术后血管残余狭窄〉20%在再狭窄组中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中度狭窄比例高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血清HDL—C、支架长度及支架残余狭窄可能是TA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9.
心肌炎是目前临床仍面临挑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预后差。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可负向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PD-1/PD-L1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抑制肌钙蛋白抗体和心肌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了PD-1/PD-L1在心肌炎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有效诊治心肌炎寻求新靶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及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对迷走反射发病率和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患者。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手术患者共3 550例,纳入常规组,其中16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接受常规流程救治,其中男性108例,年龄(57.92±10.42)岁;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患者共1 574例,纳入优化组,其中13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接受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其中男性9例,年龄(53.01±14.78)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信息、临床资料、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等。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化升级组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0.83%vs 4.54%,P0.05),严重迷走反射的发病率亦明显低于常规组(0.13%vs 1.18%,P0.001)。优化升级救治流程明显缩短了抢救所用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优化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住院期间医护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2.82±1.09)vs(4.56±1.25)d,P0.05]。结论 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及优化升级救治流能够降低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