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Ghrelin及其受体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ghrelin及其受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在大鼠中枢的分布特征及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hrelin和GHS-R在大鼠中枢的分布特征及在与消化功能相关脑区的表达水平。结果 Ghrelin与GHS-R免疫阳性表现为细胞膜染色,部分有细胞质着色,在中枢的海马(HIP)、弓状核(ARC)、室旁核(PVN)、杏仁核、延髓、小脑等部位均有表达。在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二者表达量较多。Ghrelin在下丘核的PVN和下丘脑外侧区(LH)表达最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6.31±7.76和107.02±8.80,明显高于ARC(75.12±5.59)、下丘脑背内侧核(DMH)(56.84±7.07)和下丘脑腹内侧核(VMH)(62.54±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P的CA3区表达最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为123.20±11.17,明显高于CA1区(67.46±6.93)、CA2区(37.91±5.21)和CA4区(59.96±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S-R在下丘脑的PVN和ARC表达最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1.06±11.80和97.06±10.37,明显高于LH(74.70±6.04)、DMH(58.65±7.28)和VMH(48.2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P的CA3和CA4区表达最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3.79±9.23和86.48±7.25,明显高于CA1区(51.16±6.56)和CA2区(43.39±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relin和GHS-R在杏仁内侧核均有强阳性表达,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0.22±9.07和115.66±7.35,明显高于其他核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relin可能作为神经调节递质广泛作用于中枢各脑区,尤其是HIP、杏仁核、下丘脑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脑区,通过其受体GHS-R发挥各种生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2.
抗TNF抗体和谷胱甘肽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药物治疗酒精性与营养性肥胖模型大鼠,观察两种药物的疗效。方法分别建立酒精性与营养性肥胖大鼠实验动物模型,设立TNFα McAb和GSH预防组、治疗组和停灌酒或高脂饲料的对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比较各组间大鼠内毒素水平,肝功能和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各组大鼠经抗TNFα McAb与GSH预防性治疗或治疗4周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肝功酶学水平亦随之下降,与自身前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GSH治疗的两肥胖模型组血总胆固醇水平有所下降,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减轻。预防组疗效优于治疗组。结论抗TNFα McAb和GSH可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在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损伤早期应用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汪涛  马海琳  王鸿雁  龚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8):1365-1367,137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鸟氨酸脱羧酶(ODC)及上皮钙黏蛋白(CDH)这3项指标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SD大鼠3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反流模型组28只,正常对照组6只.分别观察反流模型组术后5、17、28和40周,正常对照组于40周时食管黏膜的病理变化及检测EGFR、ODC、CDH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展过程中,EGFR mRNA和ODC mRNA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增强,EGFR mRNA在正常、RE、BE和EA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C mRNA在BE和EAC中明显高于正常和RE(P<0.05),BE和EAC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 mRNA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BE和EAC明显低于正常和RE,但BE和EA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反流造成黏膜损伤形成RE的同时,EGFR、ODC和CDH的表达增强,并随病程的发展逐渐增强;说明EGFR、ODC和CDH基因的高表达参与了从RE→BE→EAC的发展过程,是BE、EA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54.
殷彩桥  董蕾  郭雅绒 《医学争鸣》2007,28(16):1445-1448
目的:研究酪酪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组织NO生成及iNOS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成SAP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60 g/L左旋精氨酸腹腔内注射建立SAP模型. 治疗组在第1次注射左旋精氨酸后立即皮下注射酪酪肽(0.8 pmol/g),此后每次间隔4 h,共10次;SAP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开始造模后48 h取胰头组织制成匀浆液,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取胰尾组织用于免疫组化观察iNOS. 结果:SAP组胰腺iNOS的高表达率为0.90,NO含量为(68±3)μmol/g,治疗组iNOS为0.10,NO为(22±5)μmol/g,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酪酪肽对SAP有治疗保护作用,这种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胰腺NO生成及iNOS活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HIF-1)作为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可调节多种靶基因表达,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增殖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本文拟就HIF-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进食期和消化间期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十二指肠埋置银丝电极,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肌电活性,观察进食期和消化间期静脉.给予ghrelin对大鼠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分别给予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L-精氨酸及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拮抗ghrelin,探讨ghrelin对肌电活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进食期给予ghrelin提前诱发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igrating myoelectrical complex,MMC);消化间期给予曲ghrelin可使十二指肠MMC周期和Ⅲ相时程缩短,Ⅲ相频率和振幅增加,但Ⅲ相占MMC周期百分比无显著性改变.阿托品、L-精氨酸和(D-Lys3)GHRP-6可抑制这种效应;酚妥拉明和普纂洛尔对此效应无影响.结论:Ghrelin可促进大鼠十二指肠MMC,这可能是通过胆碱能通路起作用,与NO关系密切.Ghrelin受体GHS-R参与其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C-2细胞在化学乏氧剂CoCl2作用后形态学及生长曲线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乏氧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寻求直观依据。方法:用CoCl2处理PC-2细胞模拟肿瘤体内乏氧模型,应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oCl2处理后的PC-2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化学乏氧剂CoCl2作用后的胰腺癌PC-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与正常细胞相比,乏氧后的细胞体积变小、伪足少而短,易分辩个体,但并不可见脱落细胞增多或减少;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少见凋亡小体。不同浓度CoCl2对胰腺癌PC-2细胞生长曲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提前,对数期缩短。随着CoCl2浓度增加,曲线越趋于低平。结论:化学乏氧剂CoCl2对胰腺癌PC-2细胞具有一定的凋亡诱导作用,同时也缩短了细胞正常的生长期,细胞形态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大鼠肠肌间神经元胃动素受体(MTLR)的表达,并探讨胃动素引起神经元内钙信号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大鼠肠肌间神经元MTLR的表达;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不同药物处理组胃动素引起的单个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大鼠肠肌间神经元呈MTLR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在Hank's液中,10-6mol/L胃动素可引起神经元内Ca2+浓度的显著升高,其峰高(峰值减去静息值)为30.6±3.7,荧光强度相对变化百分比为(100.8±18.4)%。在D-Hank's液(去除细胞外Ca2+)中或用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预处理细胞后,胃动素可轻度升高胞内Ca2+浓度。与单独应用胃动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分别用G蛋白拮抗剂NEM和PLC抑制剂Compound48/80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胃动素,胞内Ca2+浓度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与单独应用胃动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用PKC抑制剂D-鞘氨醇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胃动素,其峰高和荧光强度相对变化百分比同单独应用胃动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肠肌间神经元能自身表达MTLR。胃动素可明显升高神经元内Ca2+浓度,胞内Ca2+浓度的升高既源于外钙的内流又源于内钙的释放。外钙的内流主要通过L型Ca2+通道,G蛋白偶联型MTLR-PLC-IP3途径参与细胞内钙的释放。  相似文献   
59.
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DGR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以及夜间长时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结果: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后,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组:DGR阴性组(D1组)(7名)和DGR阳性组(D2组)(13名)。D1组MMC周期数较D2组显著增加(P〈0.05);D2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较D1组显著减少,十二指肠推进性蠕动减少(P均〈0.05)。D1组十二指肠MMCm相逆蠕动发生率显著低于D2组(P〈0.05)。D2组发生MMCm相逆蠕动前后10min,胃内pH值分别为1.72±0.61和3.7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间MMCⅡ相晚期碱反流和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相、Ⅱ相早期和Ⅲ相(P均〈0.05)。结论:DGR的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MMC周期数、Ⅱ相晚期和Ⅲ相逆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60.
次声作用对大鼠胃黏膜生长抑素和P物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和声压级水平(强度)的次声作用对大鼠胃黏膜生长抑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探讨次声对胃肠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8Hz-90dB组、8Hz-130dB组及16Hz-130dB组,每组各35只。各实验组大鼠按分组时规定分别暴露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次声舱内(2h/d),对照组大鼠则于相同时间内置于次声舱内(2h/d),期间无次声干预。每组于次声作用1,7,14,21及28d时各随机取出7只进行组织学准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黏膜生长抑素(ss)、P物质(sP)含量。结果①8Hz-90dB次声作用14d和21d后,胃黏膜S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作用1d、7d及28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8Hz—130dB次声作用7d、14d、21d及28d后胃黏膜S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第14天时最为显著;作用1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Hz—130dB次声作用1d、7d及14d后胃黏膜S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其中以第7天时最为显著;作用2ld及28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Hz-130dB次声作用7d、14d及21d后胃黏膜SS含量明显高于8Hz-90dB组(P〈0.05或0.01),作用14d、21d及28d后显著高于16Hz-130dB组(P〈0.05或0.01)。②8Hz,90dB和16Hz,130dB次声作用1d、7d、14d、21d及28d后胃黏膜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Hz-130dB次声作用14d和21d后胃黏膜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作用1d,7d及28d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Hz,130dB次声作用1d、7d、14d、21d及28d后胃黏膜SP含量与8Hz,90dB和16Hz,130d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次声作用可诱发实验大鼠胃黏膜SS、SP含量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次声作用的频率、强度及时间有关。②大鼠经次声作用多次后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