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人防御素与女性生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防御素是近年来在人体内发现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抗微生物活性肽,具有广谱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抗病毒活性,同时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作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生殖道是防御素产生的主要部位。近年来,在女性生殖领域中,防御素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对其研究也愈见深入。就防御素在女性生殖道的表达和分布,及其在生殖系统感染和肿瘤中的免疫防御作用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1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内膜组织标本,磁珠分选及克隆形成实验法分选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细胞表面标记,MTT法观察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情况;体外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分化能力,RT-PCR测定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同时检测基质干细胞表达胚胎时期标志蛋白OCT-4的情况。结果:通过该方法可获得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细胞易于贴壁,生长良好,传代稳定。细胞CD90和CD105表达阳性而CD45和CD34表达阴性。细胞周期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高,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经成骨及成脂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分别呈阳性反应,成骨及成脂标志性基因表达阳性。此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OCT-4表达阳性。结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来源广、易获取,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3.
吴宗妍  韩晓兵 《安徽医药》2016,20(12):2249-2250
摘要: 目的 测定宫颈癌(Cc) 癌组织和非癌组织的HPVcccDNA含量,并联合联合液基细胞学进行检测,探讨癌组织HPVcccDNA与Cc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总HPV DNA和HPVcccDNA含量,分析2种组织中HPVcccDNA和总HPV DNA与癌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血清HBsAg阳性的癌组织较对应非癌组织总HPV DNA无显著性差异(4.33±1.1μs 4.13±1.09,P=0.439),而癌组织HPVcccDNA水平显著升高(3.09±1.22μs 2.62±0.97,P=0.039),HB—VcccDNA所占比例也显著升高(70.09%μs 62.33%,P=0.015);42例中有14例(33%) 的癌组织HPVcccDNA几乎成为HPV DNA唯一存在形式;3例血清HBsAg阴性的Cc中均检测到了HPVcccDNA的存在,且HPVcccDNA比例均较高;癌组织和非癌组织HPVcccDNA与组织总HPV DNA均呈正相关(r=0.8244,P<0.001;r=0.8460,P<0.001); 癌组织中HPVcccDNA定量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HPVcccDNA水平和所占比例较非癌组织均升高,HPVcccDNA在宫颈癌变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水平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侧卧位分娩与传统仰卧位分娩对产程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产房无合并症的足月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侧卧位分娩为研究组,100例传统仰卧位分娩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限、会阴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母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妇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t=-3.10,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37、5.10,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锁骨骨折、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75、1.01,均P>0.05).研究组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9,P<0.01),且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5,P<0.05).结论 侧卧位分娩能够预防胎儿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减少产妇的会阴撕裂伤,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有利于产后恢复,还能够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目前适合我国卫生经济条件的妊娠期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筛查界值.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年4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在全国18个城市25家医院保健并进行首次50 g GCT的16 286例孕妇,对其GCT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以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50 g GCT的界值选取7.2 mmol/L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和59.0%,选取7.8 mmol/L时分别为96.0%和73.0%,选取8.3 mmol/L时分别为90.2%和81.5%;以ADA标准诊断GDM,选取GCT界值为7.2 mmol/L时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60.4%;选取7.8 mmol/L时分别为96.2%和74.7%;而选取8.3 mmol/L则分别为87.0%和83.1%.以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GDM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选取7.2 mmol/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和61.4%,选取7.8 mmol/L时分别为95.4%和75.8%,选取8.3 mmol/L时分别为84.9%和84.1%.结论 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经济情况,以7.8 mmol/L作为50 g GCT的界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6.
血清钙离子浓度预测及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及产前应用钙剂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足月分娩的正常初产妇2 0 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宫口近开全时给予10 %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对照组不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临产时及胎儿娩出前(胎头着冠时)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产后2 4小时出血量。结果 ①两组患者临产时血清钙离子水平无差异,研究组胎儿娩出前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 .9,P <0 .0 1) ,产后2 4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 .75 ,P <0 .0 5 ) ;②产前血清钙离子浓度≤1.0 5mmol L时,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增加(灵敏度为73.33% ,特异度为96 .11% )。结论 ①以血清钙离子浓度≤1.0 5mmol L为标准,对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有一定价值;②产前应用钙剂可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对镇安县已婚妇女疾病两次普查结果 的横向比较,找出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问题以及高危因素并探索适宜的干预策略及服务模式.方法 2007年对镇安县32 655例妇女进行妇科体检,之后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对筛查出的患病人群进行常规治疗;2009年再次复查24 000例,并对两次普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和2009年镇安县常见妇女病前3位均为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平均患病率分别为29.21%、12.79%、8.79%,且患病率的高低与流产次数、避孕措施、文化程度等有关;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及对患病人群进行常规治疗后,2009年再次复查时,镇安县已婚妇女总患病率已由2007年的71.18%下降到61.11%(χ2=633.374,P<0.001),宫颈癌的患病率也由134.74/10万下降到66.67/10万(χ2=6.060,P<0.05).结论 在经济欠发达的秦岭山区县,妇科疾病较为普遍,生殖道感染仍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宫颈癌发病率极高.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其中5例核分裂像活跃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结果 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似,术前诊断和术中所见符合子宫良性肿瘤特征,治疗效果良好.术后随访5例核分裂像活跃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 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应与子宫肉瘤相鉴别,但其为一种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检测人膜联蛋白Ⅴ在乙肝病毒感染胎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乙肝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用SP法检测30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胎盘和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的正常足月胎盘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的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可见棕黄色人膜联蛋白Ⅴ表达的阳性信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中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由母面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至胎儿面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逐层递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组人膜联蛋白Ⅴ比较,前者的平均灰度比后者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t=-2.558,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胎盘组织人膜联蛋白Ⅴ的表达上调,人膜联蛋白Ⅴ可能作为受体介导了乙型肝炎病毒与胎盘组织细胞的内吞和摄入等过程,从而导致了乙型肝炎病毒对胎盘的感染.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检测S100A4蛋白在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了解S100A4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S100A4蛋白在宫颈癌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100A4蛋白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81例宫颈癌原发灶和24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分析S100A4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S100A4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在宫颈鳞癌、腺癌原发灶的阳性表达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χ2分别为13.827、7.398,均P<0.05),在腺癌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χ2=11.689,P=0.010).临床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线>2cm、间质浸润深度≥1/2和治疗后复发者的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线≤2cm、间质浸润深度<1/2和治疗后无复发者(χ2分别为6.902、5.744、5.274、4.982、8.938,均P<0.05).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灶(χ2=7.206,P<0.05).结论 S100A4蛋白的表达升高与宫颈癌的进展、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望作为宫颈癌进展、转移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