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多媒体技术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教学中。同样,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寄生虫学也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寄生虫学教学显示了其与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做一探讨,以期更加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亚硝基铁氰化钠(SNP)来源的NO体外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制作浓度为1 000条/ml的旋毛虫肌幼虫悬液。培养板每孔加入0.1 ml肌幼虫悬液,再加入SNP,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02、0.05、0.10、0.20、0.50 mmol/L和1.00 mmol/L,并设空白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孵育4 d后收集各孔肌幼虫,镜检计数,计算并比较各组肌幼虫死亡率。另于培养板中每孔加入0.1 ml肌幼虫悬液,分别设A组(对照组,1.00 mmol/L SNP)、B组(0.15 mmol/L Fe SO4+1.00 mmol/L SNP)、C组(1.00 mmol/L L-半胱氨酸+1.00 mmol/L SNP)、D组(0.15 mmol/L Fe SO4+1.00mmol/L L-半胱氨酸+1.00 mmol/L SNP)、E组(0.15 mmol/L Hb+1.00 mmol/L SNP),培养、检测方法同前,计算并比较各组肌幼虫死亡率。结果 0.02 mmol/L SNP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旋毛虫肌幼虫死亡率分别为(5.50±1.80)%和(4.93±0.25)%(P0.05)。0.05、0.10、0.20、0.50、1.00 mmol/L SNP组虫体死亡率分别为(20.19±2.71)%、(29.21±2.12)%、(41.81±2.03)%、(47.85±3.79)%和(60.98±5.1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旋毛虫肌幼虫死亡率与SNP浓度呈正相关(rs=0.875,P0.05)。B、C、D、E组肌幼虫死亡率分别为(49.48±1.34)%、(47.29±2.79)%、(26.28±1.37)%和(17.93±3.49)%,均较A组(60.98±5.19)%有所下降(P均0.05)。结论 SNP来源NO对体外培养的旋毛虫肌幼虫具有杀伤作用,而血红蛋白、硫酸亚铁、L-半胱氨酸对该杀伤具有抑制作用,以血红蛋白抑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3.
孙新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4,2(1):14-15,28,F004
目的观察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抑制剂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细胞的影响。方法 IFA 荧光标记检测在不同剂量抑制剂作用下及在不同时间其宿主细胞感染速殖子的差异;SDS-PAGE 和 Western blot 分析 MAPK 的表达及其相对活性。结果在 PD980591μM 和10μM 作用下其感染率仅分别为对照组的18.00%(u=9.03,P<0.01)和14.80%(u=7.93,P<0.001);在 PD98059 50μM 作用下宿主细胞感染率在24h 和48h 分别为对照组的55.45%(u=3.58,P<0.01)和49.15%(u=4.08,P<0.01);与对照比较,其 MAPK 的相对活性明显下降,10μM 和50μM 组分别降低了43.03%(u=2.72,P<0.01)和78.79%(u=5.74,P<0.001)。结论 PD98059通过作用于 MAPK 信号转导途径而抑制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急性期间日疟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9名急性期间日疟患者(间日疟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FN-γ IL-17水平。结果:间日疟组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水平分别为(18.86±6.77)pg/ml和(41.46±21.0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9±8.78)pg/ml和(25.23±11.83)pg/ml(P〈0.01)。结论:间日疟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获得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 HSP65)与人HER-2/neu T细胞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方法:从卡介苗结核杆菌中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BCG HSP65基因,再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再次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DNA序列分析BCG HSP65-GP2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两轮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00 bp,DNA序列分析确证为编码BCG HSP65-GP2融合蛋白的序列. 结论:采用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的纯化和免疫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纯化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质14-3-3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分析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方法:SDS-PAGE鉴定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rSj14-3-3)蛋白包涵体,超声破碎细胞收集包涵体。尿素溶解包涵体,NiSO4平衡层析柱,亲和层析纯化rSj14-3-3,Western-blot鉴定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结果:rSj14-3-3是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在32.5kDa附近得到单一蛋白条带,Western-blot证实纯化产物为rSj14-3-3,且具有与天然Sj14-3-3相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纯化了rSj14-3-3蛋白,为研究14-3-3在血吸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各专业特色的医学人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应建立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以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阻断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途径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及在胞内增殖的影响。方法姬氏染色法检测ERK1/2途径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的抑制剂U0126或PD98059作用下宿主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百分率,根据细胞感染率和感染细胞内虫荷量分析ERK1/2途径抑制剂对速殖子在细胞中增殖的影响。结果速殖子在细胞培养系统中以1、10和100μmol/L U0126或PD98059作用3 h、6 h和9 h后,前者细胞培养孔中的细胞感染率分别较对照组平均下降34.62%(P<0.01)、53.55%(P<0.01)和67.76%(P<0.01),后者分别较对照组平均下降22.67%(P<0.01)、52.21%(P<0.01)和58.99%(P<0.01);感染细胞感染速殖子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断ERK1/2途径的不同信号位点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影响不同,ERK1/2途径在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起主要作用,但对侵入后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之一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DNA疫苗是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疫苗。近年来寄生虫病DNA疫苗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DNA疫苗的免疫机理、构建与优化、佐剂、递送途径,以及疟疾、血吸虫病、囊尾蚴病、弓形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弓形虫Prugniaud实验感染增强宿主的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检测Prugniaud株单独感染或联合卡介苗(BCG)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内实验用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每组9只,荷瘤后单独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或联合BCG.比较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B16组、BCG/B16组、TG/B16组、TG/BCG/B16组小鼠瘤重分别为3.237±0.552g、2.461±0.320g、1.521±0.263g、1.069±0.444g.各组肿瘤凋亡率分别为7.42±2.09%、9.27±2.10%、23.32±4.37%、43.88±6.33%;光镜下TG/B16组和TG/BCG/B16组小鼠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VEGF120/β-actin和VEGF120/β-actin低于其他组(TG/B16:0.167±0.011,0.190±0.015);TG/BCG/B16:0.1 40±0.015,0.171±0.011).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抑制作用,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并且在BCG联合作用下效果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