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5篇
中国医学   3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越桔原花青素对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越桔原花青素(procyanidin from Vaccini-um,PC)对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以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5 mg.kg-1.d-1背部皮下注射,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同时以灌胃方式给予PC 100、200、400 mg.kg-1.d-1,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建立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b)增殖模型,给予25、50和100 mmol.L-1的PC干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Ⅰ、Ⅲ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含量。结果PC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心肌组织中Hyp、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同I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镜结果显示:PC可缓解Iso所导致的心肌损伤。体外实验部分PC(25、50和100 mg.L-1)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胶原合成增加及TGF-β1蛋白含量增多,与Ang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C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CFb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进而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优选苦瓜蛋白提取工艺。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温度、加氯化钠的量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用L9(34)正交表优选提取工艺。结果影响苦瓜蛋白结晶得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加入氯化钠的倍数,温度及乙醇浓度,最佳工艺为A3B1C3。结论确定最佳工艺为:在19℃下,用95%的乙醇,加0.05倍氯化钠所得的结晶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83.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所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PDT光敏剂,它是肿瘤光动力治疗的核心物质。由于传统卟啉类光敏剂在光照时自身的逐渐降解导致光动力疗效降低,因此寻找一种对光、热稳定性高的光敏剂是提高其光动力疗效的一个途径。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的金属萘酞菁配合物由于其热稳定性高、最大吸收波长位于近红光区、单线态氧量子产率较高,光毒副作用小,有望成为新一代PDT光敏剂之一。  相似文献   
8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老年人群中高发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胆碱能系统异常、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多个致病因素与病理环节,但至今仍未阐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也未找到特效治疗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化学成分在AD治疗中的潜力,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对AD的多个病理环节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者们从中药中分离得到众多有效成分,并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治疗AD的效果。该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具有抗AD的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占31%)、黄酮类(占24%)、多糖类(占20%)、内酯类(占8%)、生物碱(7%)、酚类化合物(3%)及其他类化合物(7%)。其中人参皂苷、三七皂苷、淫羊藿黄酮、葛根素、黄芩素、五味子多糖、当归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石杉碱甲、黄连素、穿心莲内酯、姜黄素、大黄素、天麻素等在抗AD方面研究较多,而其作用机制则涉及到AD发病机制的多个方面。该文综述中药化学成分抗AD的活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研发防治AD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工艺与处方因素对中药制剂原料防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及处方因素对中药制剂原料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将样品放置于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12 h绘制吸湿曲线,并提取其吸湿特性参数以研究不同辅料对苦参总碱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的防潮效果较好,其防潮效果随载药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不同辅料对苦参总碱吸湿性的影响不同,防潮方法的工艺因素直接影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对苦参总碱的防潮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异丙酚在犬脑的摄取和分布.方法 健康雄性犬6只,12月龄,体重10~12 kg,经右后肢大隐静脉15 s内静脉注射异丙酚7 mg/kg,眼睑反射消失时断头,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取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丘脑、中脑、桥脑和小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浆异丙酚水平.结果 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11.8±1.5、(5.5±0.7)μg/ml;脑组织异丙酚含量分别为:丘脑(10.4±1.8)μg/g,额叶(8.2±1.1)μg/g,顶叶(8.3±1.2)μg/g,颞叶(8.3±1.4)μg/g,扣带回(8.4±1.2)μg/g,中脑(9.4±1.2)μg/g,桥脑(9.3±1.4)μg/g,小脑(7.7±1.9)μg/g,海马(5.8±1.1)μg/g.脑组织异丙酚含量以丘脑最高,海马最低,颈内动脉血浆异丙酚浓度高于颈内静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后当犬眼睑反射消失时,其在脑组织的分布不一致,丘脑含量最高,海马最低.  相似文献   
87.
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制备了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 ,考察辅料对其崩解时限及溶出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当处方中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与微晶纤维素的比例为 3∶ 2、海藻酸钠用量为 1%时 ,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的崩解时间最短 (33± 3s) ,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肠溶片剂和市售胶囊。  相似文献   
88.
地尔硫(艹)/(卓)是一种苯噻氮(艹)/(卓)类钙拮抗剂[1]. 能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和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灌注,降低血压和心率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并可防止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及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2].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保守序列CTAG在S.typhimurium DT 104的含量及分布情况,比较4个主要插入片段之间的相对进化时间规律,探究在所有沙门菌全基因组中CTAG所反映出的进化关系.方法 统计S.typhimurium DT104菌株4个插入片段(ST64B、ST104、ST104B及SGI1)的位置、CTAG含量及分布规律.将NCBI中下载的32株目的菌株分为3个水平,通过基因组序列比对方式统计其共有的保守序列CTAG所在位置及功能注释,结合菌株间进化关系加以分析.结果 保守序列CTAG在整个基因组进化中不断被清除,插入片段中CTAG分布频率较原基因组更高,且存在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少的趋势.沙门菌全基因组中尚存的CTAG所在位置涉及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结论 CTAG在沙门菌进化中为适应生存需要整体呈退化趋势,其含量及分布规律可以反映插入片段相对进化时间的远近.CTAG在细菌基因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可作为相关研究的补充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90.
超声波辅助酸提薏苡仁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薏苡仁多糖提取工艺。方法: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率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温度、p H值、料液比、时间和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并采用冷冻干燥制备干浸膏。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分析各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10倍量p H 5.0盐酸溶液浸泡10 min,80℃超声波15 min,提取2次。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4.12%,干浸膏得率为14.45%。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经济高效、稳定可行,同时解决了因淀粉高温糊化带来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环节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