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地氟醚麻醉期间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6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联合组(右美托咪啶与地氟醚联合麻醉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和诱导用药相同,联合组麻醉诱导后开始每小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并维持至麻醉结束。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0)、吸入地氟醚30 min后(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及关腹膜后即刻(T3)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恢复、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 结果 与T0比,两组T1、T2和T3 EP和NE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T1、T2和T3 EP和NE水平明显降低(P<0.05),HR减慢、MAP降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5),苏醒期躁动的评分减低(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地氟醚麻醉期间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胆道镜取石及碎石在胰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胰管结石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因合并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1例行胰体尾部加脾切除术,1例行胰尾加脾切除、胰腺断端空肠吻合术(Pusetow),其中行胰管切开取石、疏通主胰管并联合胰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及碎石治疗20例胰管结石患者(胆道镜联合手术组),并与期间仅行胰管切开取石、疏通主胰管并联合胰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10例胰管结石患者(常规手术组)以及仅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术治疗12例胰管结石患者(ERCP+ESWL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残石率、术后疼痛缓解率、腹泻缓解率、糖尿病缓解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胆道镜联合手术组及ERCP+ESWL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残石率、术后疼痛缓解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道镜联合手术组与ERCP+ESWL组比较,在术中失血量、术后残石率、术后疼痛缓解率、腹泻缓解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糖尿病缓解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胰管结石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取石、碎石技术能显著减少结石残留率及术中出血量,并明显提高患者术后上腹部疼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重复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使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重复肾结石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成功率100.0%(13/13),2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2.3%(12/13),总结石清除率为92.6%(25/27),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25~6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天(3~5天)。未发生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重复肾结石,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重复肾结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毛细胆管炎的诊治体会。 方法 回顾性收集1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毛细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本组12例中3例行手术治疗后予以糖皮质激素、牛磺熊去氧胆酸及护肝治疗;5例术前及术后均予以糖皮质激素、牛磺熊去氧胆酸及护肝治疗;4例经糖皮质激素、牛磺熊去氧胆酸及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及黄疸指数基本恢复正常后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经2~6个月治疗后痊愈。 结论 胆总管结石与毛细胆管炎引起的黄疸容易误诊误治,两者同时存在时诊疗难度增加,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术前及术后仔细鉴别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评价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剖宫产率的效果。 方法 在衡阳某医院产前检查门诊,选取符合条件的孕检孕妇192名,随机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产前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再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干预,调查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选择意愿及实际分娩方式。 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户籍来源、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医保及分娩方式意愿等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分娩方式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娩方式意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后产妇自然分娩意愿增多,剖宫产意愿减少,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04)。孕期干预能降低产妇因害怕产痛和缺乏相关分娩知识而要求剖宫产的意愿(P<0.05),但两组选时生产的剖宫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意愿,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肿块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胰头4例,胰体3例,胰颈、胰尾各1例。9例肿块均囊实相间,1例包膜弧线样钙化,2例实质内点状钙化,3例可见新鲜出血;双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其中2例动脉期肿瘤内见不规则细小血管影,其中胰管扩张者2例。9例肿物病理切面均见出血、坏死及囊变,镜下见特征性假乳头状结构。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能反映病理特征,是术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排螺旋CT的重建技术能帮助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27.
个体化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骨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发展进步,骨组织修复的个体化治疗是解决该类临床病例的最佳方案之一。基于3D打印技术的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应用实践,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外科、颅颌面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等领域得到尝试性应用,研究进展令人鼓舞,3D打印技术有望成为解决骨组织修复个体化治疗最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外科、颅颌面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姜黄素烟酸酯对巨噬细胞受射线照射产生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将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不同浓度姜黄素烟酸酯组(1.0、3.0和9.0?μmol/L),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IL-18的表达。结果 1.0、3.0和9.0?μmol/L的姜黄素烟酸酯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姜黄素烟酸酯组IL-1β、IL-18的蛋白表达量较单纯照射组下降;单纯照射组IL-1β、IL-18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姜黄素烟酸酯可抑制辐射诱导巨噬细内炎症因子IL-1β、IL-18的产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研究白藜芦醇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KN45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100?μmol/L)、 白藜芦醇高剂量组(400?μmol/L)。各组细胞处理1、2和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在处理1、2和4?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Ras、Raf、MEK和ERK1/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藜芦醇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 0.05);MEK和ERK1/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且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ERK1/2的荧光强度均减弱。结论 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减弱Ras、Raf、MEK和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上皮-间充质转变(EMT),即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表型转变的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并证实EMT在肿瘤转移的启动到完成各步骤中均起到关键作用,是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有望成为新型靶向治疗的重要方向。然而,无论国内外研究,EMT的命名、定义及在转移中的具体价值和作用机制均有不少混淆和争议之处。因此,有必要围绕EMT的概念变迁及与肿瘤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