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流程的教学在深静脉置管中心低年资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3年4月至8月期间在深静脉置管中心的6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在对照组的采用基于标准化流程的教学。比较两组护士教学实施后静脉置管的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操作能力以及临床综合处理能力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输液港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首次穿刺完成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临床综合处理能力方面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标准化流程的教学能够促进深静脉置管中心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增强临床综合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探讨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215例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59例、中年组(45~59岁)96例、老年组(≥60岁)60例共3组。对比各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4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9.5%。老年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1.7%,中青年组无死亡病例。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5±2.8)d,与中青年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时间为(3.3±1.1)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8±3.5)h,引流管留置时间(3.7±1.1)d,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青年组28.5%,中年组37.5%,老年组45.0%。结论:老年患者心脏外科手术风险高,但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估微创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老年胸腰推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65 ~78岁,平均70.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1.1)d(3~7 d).损伤节段:T112例,T12 6例,L18例,L2 5例.均行PKP治疗.术后评价后凸Cobb角、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以及后凸角矫正丢失度数,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结果 所有患者获26 ~56个月随访,平均34.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98.7 min(80~ 1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8 ml(30~85 ml),术后开始下地时间平均18.2 h(8~19 h),术后1周VAS评分为(0.9±0.6)分,术后X线片示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0.4°,随访24个月以上Cobb角平均丢失1.8°,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邻椎骨折. 结论 采用微创内固定结合PKP能快速消除疼痛和恢复功能,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4.
目的检测P70S6K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TFE3 gene fusion,TFE3 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FE3 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确诊的TFE3 RCC、14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CC,CCRCC)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CC,PRCC)组织中P70S6K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与三种RCC的关系,同时观察P70S6K表达与TFE3 RCC发生、发展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的表达(91.3%)明显高于其在CCRCC组织(64.2%)和PRCC组织中的表达(66.6%),差异有显著性(P0.05)。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的H-score评分值(88.2±9.8)亦显著高于其在CCRCC组织(54.4±7.6)和PRCC组织(43.7±6.2)中阳性表达水平的H-score评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70S6K表达与TFE3 RCC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有关,与患者性别、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与CCRCC和PRCC组织相比,TFE3 RCC组织中P70S6K表达显著增高,有助于TFE3 RCC的鉴别诊断。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高表达,同时提示mTOR信号通道在TFE3 R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TFE3 RCC的靶向治疗寻找潜在药物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3):1753-1759
目的构建双能量CT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特征模型, 并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 均为女性, 年龄25~77(53.2±11.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平扫和双能量CT增强扫描, 测量并计算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 并评估其常规CT特征。根据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 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129例)和Ki-67低表达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常规CT特征及双能量CT定量参数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独、联合模型评估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 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两组肿瘤最长径、形状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组动脉期NIC、nZeff和静脉期NIC、nZeff及λHU[M(Q1, Q3)]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0.13(0.12, 0.16)比0.11(0....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前柱螺钉、钢板和钉棒系统3种方式微创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77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男45例,女32例,年龄19~73岁。按AO/OTA分型:B1型26例,B2型20例,B3型17例,C型14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3组:前柱螺钉组35例,采用前柱螺钉内固定;钢板组2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钉棒系统组22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16.5±5.7)个月。前柱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钢板组和钉棒系统组,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前柱螺钉组和钉棒系统组(P<0.05)。3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柱螺钉、钢板和钉棒系统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前柱螺钉固定创伤更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6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平扫(TNC)及双能量CT增强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随后经后处理软件获得不同期相的VNC图像(VNCA、VNCV和VNCD)。对TNC及VNC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数量及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测量病灶CT值、噪声、SNR及CNR),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TNC和不同期相VNC在客观评价方面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TNC和不同期相VNC在主观评价方面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VNC模式和常规模式间辐射剂量值的差异。结果:TNC和不同期相VNC在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和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NC图像上病灶和正常肾上腺实质CT值明显低于VNCV和VNCD图像(均P <0.05),而与VNCA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TNC相比,VNCA、VNCV和VNCD图像SNR及CNR明显更高(均P <0.05)。而VNCA、VNCV和VNCD图像病灶噪声明显低于TNC(均P <0.05)。此外,3组VNC图像病灶CT值、SD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辐射剂量值方面,VNC模式有效辐射剂量较常规模式减少了23.2%。结论:应用双能量CT动脉期扫描数据获取的VNC图像,可在显著降低肾上腺肿瘤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同时,满足诊断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术(TAD)在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患者57例,其中31例行新辅助化疗前先在超声引导下将金属标记夹植入经细针穿刺证实转移的腋窝淋巴结,完成化疗后行手术时先在超声引导下对标记淋巴结行穿刺染色定位后行标记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同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TAD组)。另2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术中单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率。结果:57例患者中至少检出1枚前哨淋巴结者有53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2.98%,其中TAD组31例,对照组26例。TAD组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31),灵敏度为94.44%(17/18),假阴性率为5.56%(1/18),准确率为96.77%(30/31)。对照组淋巴结检出率为84.62%(22/26),灵敏度为62.50%(10/16),假阴性率为37.50%(6/16),准确率为72.73%(16/22)。TAD组的淋巴结检出率、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AD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TAD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相较于单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更能真实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对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的104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其中成人IMN 80例、拟诊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7例和其他病理类型17例。抽取清晨空腹血样,按照血清抗-PLA2R抗体的检测方法分IIFT法组和ELISA法组,2组分别设部分SMN和其他病理类型病例作为对照。结果: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40例,其中33例IMN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26例,灵敏度为78.8%;2例SMN均阴性;5例其他病理类型中仅1例狼疮性肾炎IV型可疑阳性,其余4例阴性;IIFT法的特异度为85.7%(6/7)。ELISA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64例,其中47例IMN患者中37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灵敏度为78.7%;在5例SMN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不典型膜性肾病1例和结肠癌合并IMN 1例阳性,另外3例阴性;12例非膜性肾病均阴性;ELISA法的特异度为94.1%(16/17)。结论:在成人IMN的诊断价值上,IIFT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数字骨科学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0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根据CT平扫获得DICOM数据,借助数字骨科学技术与相关软件(Mimics17.0、Geomagic studio12.0、Unigraphics NX10.0、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重建患者伤椎及其周围椎体,并根据相关椎体在三维空间内的骨质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设计置钉钉道、制作导航模板及模拟手术等操作。术中利用椎弓根导航模板实施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对螺钉置入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腰椎骨折手术,共置入64枚椎弓根钉。按照Gertzbein和Robbins标准评价:I级53枚,II级9枚,III级2枚,置钉准确率为96.9%(62/64)。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0±6.3)个月,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螺钉误置、脊髓损伤、内固定失效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数字骨科学技术为胸腰椎骨折个体化、精益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