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围手术期特殊护理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爱春  吴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71-2872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发生率的逐年增高,尤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1-2]。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也逐渐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3-4]。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自内障患者78例,  相似文献   
82.
83.
重视屈光不正手术性治疗的适应证及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人眼近视的发生率不仅位居各类屈光不正之首 ,而且在临床眼病中也首屈一指。长期以来 ,人们不断地探索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 ,但是 ,由于近视的发生机制复杂不清 ,因此保守性治疗方法 ,如药物、仪器及中医针灸等 ,均无确切疗效。近 30年来 ,人们从干预人眼屈光因素着手治疗近视 ,包括非手术性方法 (如OK镜 )和手术性方法两类 ,虽然取得一定疗效 ,其中手术性方法为临床治疗屈光不正带来希望 ,但是大量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 ,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各类方法仍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持慎重态度。一、手术类型治疗…  相似文献   
84.
背景角膜Q值是描述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特性的重要参数,而角膜作为光学曲面,是由一系列通过光轴正切面的截痕集合而成。所以只有正切面对于曲面所截的截痕才能代表其真实的光学形态,也就是说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的Q值能真正代表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目的运用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Q值,分析青年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非球面特性。方法16~30岁的近视受试者90例90眼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均取右眼,受试者平均等效屈光度为(-5.45±2.75)D,按近视度数不同分为低度近视组30眼、中度近视组30眼、高度近视组30眼。采集并导出角膜前表面间隔0.1mm的360条半子午线正切曲率Ft值。将所需计算半子午线截痕上的所有Ft值代入正切曲率半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模型处理系统计算得到各半子午线Q值,并进行区间整合,同时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检影验光、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角膜曲率计检查及眼底检查。结果所有受检眼角膜的半子午线确定系数(R^2)均〉0.5。90眼水平方向鼻侧区间和颞侧区间Q值均数分别为-0.32±0.11和-0.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P〈0.05);角膜顶点曲率半径(r0)值均数分别为(7.78±0.27)mm、(7.72±0.2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0.05);不同近视度组鼻侧、颞侧区间平均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侧:F=0.192,P=0.825;颞侧:F=0.912,P=0.406)。水平鼻侧和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分别为-0.33±0.14和-0.30±0.13,r0平均值分别为7.76±0.30和7.74±0.24,r0与水平鼻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呈弱正相关(r=0.320,P〈0.05),与水平颞侧半子午线平均Q值无明显相关(r=0.104,P〉0.05)。水平鼻侧半子午线与鼻侧区间及水平颞侧半子午线与颞侧区间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9、-0.373,P〉0.05)。结论用线性回归方法以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可以推算出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和区间Q值整合的结果。本组近视受试者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形态趋向于长椭圆。  相似文献   
85.
赵晟  郑穗联 《眼科研究》2012,(10):913-914
患者,男,5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4个月于2011年4月11日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眼红,无眼痛、畏光、流泪、恶心、呕吐、头晕、发热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治疗,视力较前提高,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眼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对极低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过程中使用散瞳剂、置入开睑器、使用巩膜压迫器对早产儿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影响。方法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对其中30例<1500g的早产儿记录第一次筛查时的散瞳前5min、最后一次散瞳后15min、开睑器置入后1min、使用巩膜压迫器后1min及检查完毕后5min及15min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检查当日戴呼吸机,服用舒喘灵及使用强心剂的患儿均排除之外。结果所有早产儿脉博在散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与开睑器置入、使用巩膜压迫器及检查完毕后5min、15min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体温均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散瞳对早产儿无任何明显的不良影响;眼底检查时置入开睑器、使用巩膜压迫器未对早产儿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有一过性的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莪术油眼用凝胶对兔腺病毒性3型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腺病毒感染未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滴眼)、阿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组和莪术油眼用凝胶治疗组3组,每组6只(12只眼),另取6只正常非感染病毒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滴眼)。于实验的第3,第6,第10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白兔眼部病变的变化。结果:用药后第3,第6及10d观察,未治疗组(角膜病变分值3.75、3.67及3.58)兔角膜病变程度较严重,而阿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组(2.92、1.83及0.75)和莪术油眼用凝胶治疗组(2.33、1.08及0.25)兔角膜病变较轻(P<0.01或0.05),尤其莪术油眼用凝胶治疗组兔角膜病变程度最轻(P<0.01),且在用药后第10天兔角膜病变康复得最好。用药10d后观察兔角膜上皮松解、脱落,而阿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组和莪术油眼用凝胶治疗组角膜上皮完整、细胞排列整齐。结论:莪术油眼用凝胶对兔腺病毒3型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显著缩小角膜病变面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其作用优于阿昔洛韦眼用凝胶。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科室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观察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基础泪液分泌(SIT)。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63.33%。观察组视力≥0.3的患者26例(86.67%),对照组视力≥0.3的患者23例(76.67%),术后1d、3d两组的SIT、BUT平均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性较高,改善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视力、BUT、SIT等,减少干眼症状的发生率.减轻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海华  施玉英  母林华 《眼科》1998,7(1):10-11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对102只眼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通过5.5mm无缝线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2周-2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3者占95.10%;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可靠早期视力恢复好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并对手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指的是网膜时间长而并发陈旧性虹睫炎、白内障等眼病者。其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兹将我院收住一例2眼简介如下: 女,69岁。双眼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视力下降,右眼3个月,左眼半年,1993年2月23日入院。入院时检:双眼视力眼前指数,瞳孔广泛后粘连,晶体混浊~(3+),眼底隐见网脱。分别于3月2日和3月13日在局麻下行右、左眼虹膜后粘分离加网膜冷凝环扎加玻璃体腔注气术,术后俯卧48小时。常规点用抗生素眼药水并加用阿托品眼药水散瞳,防止分离的虹膜再度后粘连。于1993年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