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患者女性,56岁,因"右眼红痛3天,异物感1天"于2007年10月7日至眼科就诊,此前曾于2007年9月5日体检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遂开始服用钙尔奇D 600 mg/d及阿仑膦酸钠片(福善美,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70 mg/w(9月8日第1次服用福善美70 mg).9月28日出现头痛,以右侧顶部为著,阵发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系统评价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中置入硅胶管与不置入硅胶管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差异,探讨硅胶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置入硅胶管与不置入硅胶管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两种方式的治愈率和敏感性。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0,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RR(95%CI)。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和4篇队列研究试验,共460例(置入硅胶管249例,不置入硅胶管211例)。(1)Meta分析结果显示:置入硅胶管组和不置入硅胶管组在治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内镜+激光组(RR=1.05,95%CI:0.64~1.71,P=0.850)、鼻内镜组(RR=0.95,95%CI:0.84~1.08,P=0.430)、传统外路开创组(RR=1.03,95%CI:0.95~1.13,P=0.480)。(2)敏感性分析显示:鼻内镜组和传统外路开创组,排除队列研究的文献之后,置入硅胶管组与不置入硅胶管组治愈率上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RR=1.33,95%CI:0.89~1.98,P=0.160;RR=1.06,95%CI:0.96~1.16,P=0.240)。而鼻内镜组,当排除队列研究的文献后,置入硅胶管组术后治愈率高于不置入硅胶管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3,95%CI:0.71~0.97,P=0.020)。(3)并发症分析:置入硅胶管组在并发症上如肉芽增生、鼻黏膜刺激等多于不置入硅胶管组,卡方检验示两者术后并发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3),同时不置入硅胶管组具有费用低的优点。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中置入硅胶管组与不置入硅胶管组在术后治愈率方面无明显优势,但不置入硅胶管组具有较少并发症、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
背景定量评估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容积改变与屈光度、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为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直接进行活体眼球容积测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目的应用MRI测量正视者及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内各部分空间容积,比较2组间眼球内各部分容积的差异并明确与眼球容积变化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MRI系统(1.5-T系统)对屈光度为-0.25~+0.50D的60例正常眼和〉-6.00D的60例高度近视眼进行眼前节、晶状体、玻璃体腔容积测量并进行定量比较,采用A型超声对眼轴长度进行测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容积及球内总容积随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结果高度近视组的平均屈光度为(-15.62±8.27)D,A型超声测得眼轴前后径均值为(28.68~2.68)mm,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2=0.830,P=0.000)。高度近视组的球内总容积(7.46±0.89)ml^3和玻璃体腔容积(6.90±0.89)ml^3明显大于正视组的球内总容积(6.00±0.35)ml^3和玻璃体腔容积(5.41±0.32)ml^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46,P=0.000;t=-12.100,P=0.000);而2组之间眼前节容积和晶状体容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220,t=-0.483,P=0.630)。高度近视组的玻璃体腔容积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20.750,P=0.000;R^2=0.850,P=0.000);高度近视组的球内总容积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754,P=0.000;R^2=0.841,P=0.000)。结论玻璃体腔容积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屈光度眼球内容积差异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眼的玻璃体腔容积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呈线性关系,对玻璃体手术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Shi MG  Jin CP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673-675
良好的视觉质量不仅应具有正常的视力,而且还应具有正常的对比敏感度、色觉、视野和双眼视功能。波阵面像差的概念和矫正技术已经引进我国眼科,对于发现和矫正视觉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直至目前,波阵面像差的知识在我国眼科医师中尚不普及,研究和临床应用还是不够,这种状况应当尽快地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6.
正常国人全角膜数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MG  Wang B  Shao TT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694-697
目的探讨国人个体角膜数学模型的二次曲线方程模式及初步结果。方法建立角膜顶点为原点的笛卡儿空间三维坐标,绕z轴旋转坐标,建立新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并明确新旧坐标的转换关系;采集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的角膜顶点、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子午线上距角膜顶点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mm处点的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厚度值d0,代人一套方程组,解出二次曲线公式x^2=a2x^2+a1x(前表面截痕)、^2=a1(z-d0)^2+a2(z—d0)(后表面截痕,d0为中央角膜厚度),确定各切面截痕特性及偏心率Q值;从各子午线的截痕的曲线特征归纳角膜前、后表面曲面空间形态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角膜前、后表面各子午线截痕的数学表达式均为椭圆二次曲线轨迹。角膜前、后表面曲面符合椭球二次曲面数学表达式。结论本研究报告了二次曲线公式的人眼角膜前、后表面数学模型新表达式;本小样本正常国人角膜前后表面各子午线截痕均符合椭圆二次曲线的形态特征,角膜前、后表面的曲面空间形态均为椭球面。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为探讨角膜厚度与小儿远视眼发病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DGH-1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对64只小儿远视眼和74只正视眼进行了以角膜中心为中点,直径分别为3、5、7mm4条经线交叉处的13个位点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 经统计学检验,小儿远视眼与正视眼的角膜中心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厚度变化对小儿远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早期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内障小切口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27例(34眼)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术前,术后1周、1月、3月的角膜地表图变化。结果:术后1周仅产生手术源性散光0.52D,术后1月角膜散光及CIM值(角膜不规则系数)趋向稳定,裸眼视力≥0.5占26眼(76.42%),SF值(角膜形状系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切口具有早期角膜形态变化小、散光稳定、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测定6~36月正常婴幼儿双眼条栅视力。方法应用根据优先注视法(Preferential Looking,PL)原理研制的由电脑控制的闭路式OPL视力检测系统检查了263例(男139,女124)符合筛选标准的正常婴幼儿的双眼视力,受试者年龄6~36月,按月龄分为10组。统计各年龄组的平均双眼视力,分析视力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正常婴幼儿的条栅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8、10、12、16、20、24、28、32、36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4.2、4.3、4.3、4.4、4.5、4.6、4.7、4.8、4.9、4.9。婴儿出生时视力很差,到6个月时已经达到4.25(5.56cpd)左右;12月龄视力为4.47(9.11cDd)左右,从6月到12月增加将近0.5倍频。1周岁后视力稳步上升。结论正常婴幼儿的视力发育同年龄呈正相关,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3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病因和病理尚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学者认为其发生是由于黄斑部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弥漫性功能失调导致的液体渗漏所致[1].患者感觉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急性期中心视野存在相对或绝对中心暗点,恢复期后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对于病程长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中心视野可能遗留相对暗点.笔者通过Humphery自动视野计的黄斑阈值检查程序分别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黄斑光敏度检测,以了解患者黄斑视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