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向红  程黎晖 《中国药业》2009,18(21):76-78
介绍近年来中药大黄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所收集的20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联合组(n=75),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helin,ET-1)水平和总胆固醇(total chorest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以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回顾2010年5月-2012年6月进行的12例腹腔镜迷你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资料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迷你胃转流术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2~59岁,平均(47±10)岁,术中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5 d、1、3及6个月对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h PBG)、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40±55)min,术中出血平均(90±25)mL;腹腔镜迷你胃转流术后15 d、1、3及6个月与术前相比空腹血糖、2 h PBG、空腹C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显著(P <0.05),HbA1c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P <0.05);Fins差异无显著性(P >0.05),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不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控制良好,补充相关微量元素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结论 腹腔镜迷你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是术后胰岛细胞功能明显改善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25.
博莱霉素联合白细胞介素Ⅱ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联合白细胞介素Ⅱ(IL-2)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5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利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完胸腔积液后,腔内分别注入博莱霉素联合IL-2,或单用博莱霉素治疗.结果:博莱霉素组:完全缓解(CR)13例占48.1%,部分缓解(PR)5例,占18.5%.无效(NR)9例,占25.9%.联合治疗组:CR 17例,占60.7%;PR 9例,占35.7%;NB2例.占10.7%.结论:博莱霉素联合IL-2腔内注射较单用博莱霉素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6.
散发性戊型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并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及被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的病情。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7例肝炎患进行乙肝病毒标志(HBV-M)系列及戊肝病毒抗体(抗HEV-IgM和抗HEV-IgG)检测,对临床不同类型的86例单纯戊肝抗HEV和124例乙戊重叠感染HBV-M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戊肝患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的阳性结果在临床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有显性(P<0.005),单纯戊肝抗HEV-IgG阳性率占22.4%,尤其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阳性率占50.0%,乙戊重叠感染HBsAg阳性率急肝显低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HBeAg阳性率急肝低于慢肝(P<0.005)与肝硬变(P<0.05),抗HBe阳性率急肝高于慢肝(P<0.01),抗HEV-IgM阳性率重肝高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单纯戊肝中3例重肝临床均治愈,而乙戊重叠感染中重肝33例死亡24例。结论:抗HEV-IgM阳性可作为急性HEV感染的依据,戊肝存在极少慢性化的可能,散发性戊肝很少发生重症型,感染HEV无促发HBV变异,病情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27.
郝世军  谢卓敏 《中国药业》2013,(12):138-139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联合口服黄葵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用药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滴注部位不适,减慢滴速后症状得到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6日浙江省15家医疗机构纳入的237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rIFNα-2b(500万U,2次/d)雾化吸入治疗,其中196例患者同时口服阿比多尔(200 mg,3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三联抗病毒治疗组,41例患者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二联抗病毒治疗组;进一步将接受三联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48 h内、3~5 d和>5 d开始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三联和二联抗病毒药物,以及三联药物不同抗病毒时间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药联合治疗组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2.2±4.7)d,较两药联合组[(15.0±5.0)d]时间缩短(t=6.159,P<0.01)。三药联合治疗组住院中位时间[12.0(9.0,17.0)d]亦短于两药联合治疗组[15.0(10.0,18.0)d](H=2.073,P<0.05)。三药联合治疗组在48 h内、3~5 d以及>5 d开始抗病毒治疗,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0(10.0,17.0)、17.0(13.0,22.0)和21.0(18.0,24.0)d,从抗病毒到病毒核酸转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3.9)、(13.5±5.1)和(11.2±4.3)d,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983和6.722,P<0.01或<0.05)。结论三药联合治疗组较二药联合治疗组可以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时间越早,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越快。  相似文献   
29.
【】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 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采集静脉血,采用纳米金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并与同期非川崎病引起的发热患儿60 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将川崎病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比较两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水平。结果 川崎病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浓度(291.05±170.21) mg/L明显大于亚急性期组(4.93±2.23) mg/L和对照组(74.26±52.68) mg/L (p<0.01)。川崎病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 100%异常,显著高于亚急性期组和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为(247.33±183.36 mg/L),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13.14±197.10 mg/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9)。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升高,亚急性期下降,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