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股骨转子间骨折亦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下肢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主张尽早手术治疗,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仍存在诸多缺陷,近年来,出现的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技术采用经皮微创插入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本次研究对84例A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CCP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 screw,DHS)治疗,现对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音美  吴凤娣  周雅清 《新中医》2021,53(3):170-17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中频治疗仪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塞来昔布胶囊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评价2组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康复量表评价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记录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5.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运动性疼痛、压痛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运动性疼痛、压痛点疼痛评分分别为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2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象。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中频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关节功能,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老年骨折患者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41例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心理、疾病表现不典型、睡眠障碍、营养不足、并发症易发及功能锻炼理解偏差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结论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特点。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乃至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A1298C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依据MTHFR A1298C基因检测结果,将2017年2—9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的合并HHcy的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6例分为A(AA型)、B(AC型)、C(CC型)3组,分别有146例(61.86%)、68例(28.81%)和22例(9.32%)患者。3组均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片降低Hcy治疗。记录患者应用叶酸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浆Hcy的变化,计算3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血浆Hcy的下降幅度。 结果 A组患者服药后3、6个月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2.21±4.62)μmol/L和(13.63±4.15)μmol/L,显著低于服药前的(27.92±5.24)μmol/L;B、C 2组患者服药后6个月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8.58±5.43)μmol/L和(21.05±6.12)μmol/L,显著低于服药前的(29.13±6.82)μmol/L和(31.82±4.48)μmol/L;服药6个月时,A组患者血浆Hcy的下降幅度为(51.39±9.47)%,显著高于B组和C组的(37.42±11.46)%和(34.19±10.53)%。 结论 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叶酸降低血浆Hcy的治疗效果,检测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在Hcy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6例。其中男51例,女65例;年龄78一94岁,平均84.5岁;左侧44例,右侧72例;按改良的Evans-Jensen分型:Ⅲ型30例,Ⅳ型56例,V型30例【结果】 全部1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Harris评定法分析术后疗效:优50例,良53例,中13例,差0例。优良率为88.79%。【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吕铁民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73-1073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越来越多见。对这种悄然发生的骨折,少数患者发生骨折时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外伤所致腰背痛来院就诊时发现。此类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青壮年脊椎外伤性屈曲性骨折有很大差异。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96例,现就其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网袋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KP或网袋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59例,68椎)和网袋成形术组(55例,66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压缩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形态、骨水泥容积率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7±0.9)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P组:Z=-10.143,F=1768.418,P<0.05;网袋成形术组:Z=-10.027,F=2192.838,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ODI评分相较术后1 d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P组:Z=-5.708,F=204.339,P<0.05;网袋成形术组:Z=-5.691,F=147.729,P<0.05)。PKP组(27.9%)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网袋成形术组(13.6%,χ2=4.146,P<0.05)。PKP组骨水泥容积率[(22±5)%]低于网袋成形术组[(24±4)%,t=-2.659,P<0.05]。骨水泥形态PKP组主要为混合型(60.3%)及骨小梁型(39.7%),网袋成形术组主要为混合型(78.8%)及团块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71,P<0.05)。随访期间共发现4例椎体再骨折(PKP组1例,网袋成形术组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网袋成形术治疗OVCFs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活动能力,恢复椎体高度,相比PKP,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3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者10例,间接暴力损伤者13例.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及容积再现(VRT)重组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单纯骨折6例,骨折合并跗跖关节失去正常对应关系17例,其中10例关节面错位≤2 mm,3例骨折既合并>2 mln的关节错位又有≤2 mm的关节面错位.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状骨间隙增宽,提示Lisfranc韧带损伤14例.结论 骨折(以第2、3跖骨基底骨折最常见,以跖侧常见)、关节面错位和Lisfranc韧带损伤可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多层螺旋CT扫描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9.
骆峪潇  陆建民  方欣 《新中医》2016,48(10):107-10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配合小切口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患侧颈干角、第5掌骨处掌指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MCP活动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100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小切口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基础上配合中医康复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观察2组健侧及患侧术前、术后6月的颈干角和MCP活动度。结果:2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及1周,2组VAS疼痛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术后6月,2组颈干角较术前均改善(P0.05),MCP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颈干角组间比较或与同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切口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成功率高,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小,术后辅助中医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保证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代谢性骨病,主要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患者常常合并骨痛,并易发生骨折。然而骨质丢失的过程较为隐匿,自觉症状感觉不明显,一般在发生骨折时才能意识到。因此,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对控制骨质疏松和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