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加支沟和照海穴治疗帕金森病阴虚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百会、风池、风府、曲池、阳陵泉、太溪、太冲;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支沟、照海穴。每星期3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使用便秘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粪便性状量表(Bristol)、排便难度量表(CC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评分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C-QOL、Bristol、CCS、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C-QOL、Bristol、CCS及UPDRS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C-QOL、Bristol、C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UPD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支沟、照海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阴虚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粪便性质及排便难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国内针刺治疗腰痛研究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及相关疗效评定标准,为以后针刺治疗腰痛研究中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在CNKI上检索2014-2016年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型文献,除去文献综述、经验总结、病例报道等,总结归纳其观察指标的选择,分析其特点和侧重评价的内容,在各类腰痛中的运用情况,组合运用的情况,观察每种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所占的比重,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 结果 检索到符合要求的47篇文献,发现其中涉及对疼痛、腰椎活动功能、生活质量、细胞因子等的多种观察指标,其中最常用的为疼痛和腰椎活动功能的评价,而疼痛中VAS最常用,有22篇;活动功能中JOA最常用,有10篇。 结论 对于针刺治疗腰痛相关临床研究中观察指标的选择,最基本的两项是疼痛的评价和腰椎活动功能的评价,但有时研究者观察并不全面,仅选择疼痛相关的指标,或活动功能相关指标;亦可以结合如致炎因子、抗炎因子等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减少主观性因素的干扰;骨外科制定的腰痛相关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在评价针刺适宜的腰痛类型时并不是十分合理,可进行适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肺益肾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肺益肾颗粒。2组均连续观察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细胞因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咳嗽、喘息、胸闷、气短、乏力、紫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咳嗽、胸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mMRC、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上述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VC、FEV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消渴内障”或“视瞻昏渺”等范畴。消渴病引发眼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病因病机虽然众说纷纭,但总体认为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水肿,  相似文献   
15.
刘铭芳  任永富 《新中医》2022,54(24):46-4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味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 例肝 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 例。对照组应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在 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0.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相同时间点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日 间功能、催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PSQI 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味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 患者中医证候及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Bold钉和微型钢板两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74例,其中38例采用Bold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old钉组),36例采用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组)。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疗效,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7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随访10.1~15.7(12.6±1.27)个月。Bold钉组肘关节评分高于微型钢板组、VAS评分低于微型钢板组、疗效优于微型钢板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Bold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复位满意、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固定牢靠,相对于微型钢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74-77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微观血瘀非血瘀证之间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数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确诊为LN患者104例,分为微观血瘀证组及微观非血瘀证组,比较两组之间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及相关病理指数的差异。结果 104例患者中微观血瘀证组73例,微观非血瘀证组31例,微观血瘀证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YS-C)、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肾脏病理慢性化指数(CI)高于微观非血瘀证组(P 0.05),微观血瘀证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微观非血瘀证组(P 0.05)。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隐血(BLD)、尿蛋白(PR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标可以看出LN微观血瘀证患者与微观非血瘀证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标存在差异,所以临床上可以借助上述指标来辅助辨证是否为血瘀证,LN血瘀证患者应该在治疗主症的基础上注重活血化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肢体偏瘫是脑出血后较常见的运动障碍,这会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步行能力,有损其生活质量。高压氧是治疗脑出血伴偏瘫常用的方法,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总体来说效果不甚理想。中药湿热敷是中医传统的一种外治方法,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散瘀作用,用于脑出血伴偏瘫患者,效果明显,但其与高压氧联用于脑出血伴偏瘫国内报道较少。故本研究着重观察了中药湿热敷联合高压氧对脑出血伴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材料修复无髓年轻第一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75颗无髓并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的年轻第一恒磨牙分为3组,1组(93颗)采用树脂充填;2组(90颗)采用E-max高嵌体修复;3组(92颗)采用VITA enamic高嵌体修复;在修复后按照改良USPHS标准评价各组修复效果.结果:6个月随访:3组修复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抑制膝骨关节炎(KOA)急性痛慢性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症状程度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中和治疗后VAS评分、症状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VAS评分、症状程度评分与治疗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NIC与治疗前和治疗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中和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症状程度评分与治疗前和治疗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N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修复KOA患者急性痛慢性化过程中受损的DNIC功能,从而阻止其急性痛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