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9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盛晓丹  刘臻  罗砚曦  王鑫  许梦姣  阎辉  谢恬 《中草药》2020,51(10):2745-2754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制备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和D/MSN-ELE,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纳米粒的形态,热重分析计算PDA接枝率,HPLC法评价D/MSN-ELE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D/MSN-ELE的体外释放特性。采用MTT染色法,分析不同纳米粒对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MSN-ELE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6∶1,温度为50℃,时间为8 h,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D/MSN-ELE分布均一,粒径为(288.70±3.88)nm。其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1.58±0.73)%和(59.82±0.57)%。体外释药具有p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H值减小而增大。ELE、MSN-ELE和D/MSN-ELE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29、27.56、6.02μg/m L。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D/MSN-ELE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优选工艺下的D/MSN-ELE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pH值响应性药物释放和大幅增强的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为基于MSN的ELE药物靶向递送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采用性状-线粒体COI条形码联用的方法对市售海马药材伪品虎尾海马Hippocampus comes进行生药学研究,提供主要海马药材伪品虎尾海马的性状和分子的鉴定特征,为海马药材的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利用外观性状鉴别方法对虎尾海马典型性状特征进行研究;扩增获得虎尾海马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比较各序列的碱基组成、GC含量、变异率等,分析虎尾海马与常见海马药材的正品和伪品序列,明确其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利用NJ(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虎尾海马与常见海马样品的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虎尾海马最典型性状鉴别特征为尾部有交替出现的花斑,头冠低小且有5个显著的圆形突起;虎尾海马样品的COI序列长度为649 bp,碱基GC平均含量为39.73%,种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 1,其种内遗传距离远小于与另外8种海马药材的种间遗传距离,存在显著的条形码间隔;NJ系统发育树显示虎尾海马与其他海马药材各自聚为一支,其分支支持率为100%,与刺海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基于性状鉴别-线粒体COI条形码的生药学研究方法能够准确鉴定虎尾海马,与其他海马进行准确区分,为虎尾海马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对改善市售海马混乱的流通现状、控制和提高海马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创面难愈合大鼠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及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用于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组、京万红软膏组,另6只大鼠纳入空白对照组,药物涂抹创面21d,期间分析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创面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SOD、GSH-Px活性下降,而MDA、TNF-α、IL-1β及IL-6水平上升(P<0.01),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和京万红软膏组大鼠治疗第7、14、21d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提高,创面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血清SOD与GSH-Px活性均提高,而MDA、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下降(P<0.01),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促进大鼠难愈创面的愈合,并进一步激活组织Nrf2-HO-1/NQO1信号通路表达。  相似文献   
74.
75.
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是机体内源性S-硫醇,具有影响蛋白质活性、稳定性及核质分布的作用,参与血管性疾病发生[1]。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中,GSNO可通过修饰三重基序蛋白TRIM72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脏损伤和减少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76.
目的:考察中药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吸收入脑的影响.方法:采用125Ⅰ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脑内神经毒素浓度的变化,并应用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添加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脑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t_(max),C_(max),AUC,t1/2(β)分别为0.68 h、27.32μg·L~(-1),132.68μg·h·L~(-1),3.107 6 h,其入脑的速度与程度均优于单用薄荷脑或者冰片.结论:神经毒素纳米粒在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作用下,可显著增加其鼻腔吸收人脑的药量,且能较快达到峰浓度,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采用Apriori算法与系统聚类的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方剂治疗血液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梳理常用的药物种类,总结药物间的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为临床血液病治疗的药物组方选择和中成药开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血证""虚劳""急劳""温病""热劳"5个病证作为关键词筛选治疗血液病的方剂,同时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血液病"与全文"中药"进行高级检索,筛选1979——2019年有关中药治疗血液病的文献。根据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对治疗血液病的中药方剂的高频次中药、配伍规律、核心中药组合、相互关系网络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获得100个方剂和中成药制剂,涉及中药64种,总用药频次772,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25味,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是丹参、人参、党参、黄芪和地黄;治疗血液病的中药药性以温(频次291,37.79%)、寒(频次228,29.61%)为主,药味以甘(频次486,41.82%)、苦(频次362,31.15%)为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包括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熟地黄-当归、桃仁-当归等7个药对组合和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当归、红花-川芎-当归等24个3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16种具有潜在配伍关系的白血病治疗药物组合,其中提升度4.7以上的药物组合有4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频使用的单味药物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药物组合有8组;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表明,当归-白芍、当归-茯苓药对和当归-白术-黄芪3药组合间的联系密切。结论治疗血液病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中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和清热凉血为中医药血液病的主要治法,为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赵丹丹  黄挺  黄绳武 《中草药》2015,46(6):822-831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增加难溶性药物VP-16的溶解度,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VP-16 S-SMEDDS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从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情况以及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伪三元相图中微乳区域的大小,确定自微乳化浓缩液的基本处方组成;以VP-16的溶解度和析晶情况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筛选适宜的促过饱和物质和最佳处方载药量;进行VP-16 S-SMEDDS的制备工艺研究,以自微乳化速率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对过饱和自微乳液自乳化能力的影响,并对VP-16 S-SMEDDS进行理化性质、溶出度、稳定性的考察。结果确定最优处方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聚乙二醇400(PEG 400)-辛酸葵酸三甘油酯(GTC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20∶20∶10∶1),其中药物用量为2%。最佳工艺条件为37℃,20 r/min磁力搅拌20 min。VP-16 S-SMEDDS的平均粒径为(82.7±3.3)nm,粒径分布较集中,3批VP-16 S-SMEDDS中VP-16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9.98 mg/g;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在60 min时累积溶出率接近100%。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高温与光照均影响VP-16 S-SMEDDS的稳定性与自微乳化能力,而冷热循环对其无影响,初步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VP-16 S-SMEDDS的稳定性良好。结论优化处方的VP-16 S-SMEDDS能显著增加VP-16的溶解度,且质量稳定,可进一步提高VP-16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2(CysLT_2受体)拮抗剂筛选的细胞模型及方法,初筛系列合成化合物.方法:选用高表达CysLT_2受体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激动剂LTD_4攻击后检测细胞内钙浓度变化,作为CysLT_2受体拮抗剂的筛选方法,初步筛选有拮抗剂活性的化合物.采用CysLT1/CysLT_2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Bay u9773和CysLT_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P-100984作为参照.结果:RT-PCR鉴定表明C6细胞高表达CysLT_2受体.LTD_4 1 μmol/L能显著升高C6细胞内钙,其作用约为阳性对照ATP的37 5%.CysLT_2受体拮抗剂抑制LTD_4诱导的C6细胞内钙升高,CysLT_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无抑制作用.化合物中DXW-1、2、13、23、29、30能抑制LTD_4诱导的细胞内钙升高.结论:LTD_4诱导的C6细胞的钙信号变化可作为CysLT_2受体拮抗剂的筛选方法;化合物DXW-1、2、13、23、29、30具有CysLT_2受体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