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三七产业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大宗药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药物。三七产业近几年产业发展迅速,不但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长促进步。本文结合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三七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为三七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2.
杨美权  刘大会  邵爱娟  陈美兰  金航  杨野 《中草药》2013,44(19):2745-2752
目的 研究黄花蒿植株干物质累积规律,以及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并为制定黄花蒿科学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黄花蒿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功能构件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钙和镁的量。结果 移栽后前40 d为黄花蒿幼龄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叶片;移栽40~100 d为营养生长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叶片及枝;移栽100~180 d为生殖生长期,其中100~140 d为生殖生长前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枝及花蕾,140~180 d为生殖生长后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枝和种子。黄花蒿幼龄期营养元素累积量最低;营养生长期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开始增加,主要分配于叶片和枝;生殖生长前期仍主要分配于叶片,但开始向花蕾转移;生殖生长后期主要分配于种子。黄花蒿干物质总量与营养元素吸收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生育期氮、钾、镁、钙、磷总累积量比约为4.21∶4.17∶0.74∶0.63∶0.24。结论 黄花蒿幼龄期应少施肥,以减少养分流失;移栽40~140 d,黄花蒿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应及时追肥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尤以氮、钾和镁肥为主;磷、钙和镁在100~120 d需求较大,应尽早施入及在现蕾期喷施速效钙镁磷肥,以保证花蕾的分化和种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颜世利  李艳红  李蓉涛  陈宣钦 《中草药》2017,48(18):3699-3704
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茎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1活性。方法利用硅胶、ODS、MCI CHP-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HIV-1病毒株NL4-3感染的人淋巴MT-4细胞作为细胞检测模型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HIV-1活性测试。结果从金刚纂茎皮的丙酮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12α-乙酰氧基-3β,7α-二羟基-8α-甲氧基续随子烷(1)、3β,8α,12α-三乙酰氧基-7α-苯甲酰氧基续随子烷(2)、3β,8α,12α-三乙酰氧基-7α-巴豆酰氧基续随子烷(3)、对映-3-氧代阿替生烷-16α,17-缩丙酮(4)、13β-羟基-3,15-二氧代阿替生烷-16-烯(5)、对映-3β,(13S)-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14-酮(6)、3β,13(S)-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14-酮(7)、对映-(13S),18-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3,14-二酮(8)、4,13β-二羟基-14-氧代-3,4-开环阿替生烷-16-烯-3-酸甲酯(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EC50为8.7μg/m L(SI=1.92)。  相似文献   
44.
陈瑞  李金晶  关瑞攀  杨野  葛锋  崔秀明  刘迪秋 《中草药》2016,47(24):4420-4427
目的克隆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基因(Pn PGIP)的全长c DNA序列,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性。方法根据三七中编码PGIP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Pn PGIP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用q RT-PCR分析Pn PG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PnPGIP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71 bp,含有981 bp的开放阅读框,13 bp的5’-非翻译区以及177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含3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PnPGIP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 770,等电点约为5.83;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Pn PGIP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三七接种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后4 h和2 h内迅速上升;此外,信号分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乙烯利(ethylene,ETH)、H2O2、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Pn PG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PnPGIP基因在转录水平响应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的侵染,并受几种逆境胁迫相关信号分子的诱导,Pn PGIP基因可能参与三七对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调查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及附子药材主产区的资源、栽培及产地加工现状,为乌头类药材的资源保护、规范栽培、产地加工、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及走访产地、市场对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材产区的乌头属植物种类、分布和附子药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品种较多,分别有67、63、10个种。乌头属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但基原复杂;乌头属药材新种植区域产地加工欠规范,部分存在品种间掺混现象。结论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资源保护、种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规范栽培及产地加工,规范流通市场,建立质量溯源体系,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6.
肖素芸  罗才琴  吕冬  王承潇  崔秀明 《中草药》2022,53(13):3929-3939
目的 制备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并进行表征及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Franz池法考察三乌胶提取物中二苯乙烯苷、苯甲酰新乌头碱、8-去乙酰滇乌碱、去乙酰粗茎乌头碱甲、草乌甲素和大黄素的体外渗透效果,制备出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建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研究经皮递送模式下三乌胶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制备的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在常规情况下始终保持凝胶状态;并且其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可使药物更好的持续性地释放,从而达到缓释效果。体内药理实验表明,三乌胶提取物水凝胶显著降低CIA大鼠的足厚度、足体积、关节炎指数水平和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的水平及升高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水平;与口服相比,水凝胶能降低谷氨酸转氨酶(a...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感染者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1994~2002年26例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HIV-1阳性者的血浆,采用BigDye链终止反应试剂盒测定2.6-kb gag-RT区的核苷酸序列,确定HIV-1的基因型分布。结果CRF07_BC和CRF08_BC是吸毒人群中HIV-1的主要基因型;1例吸毒者感染了亚型B′。同样,大多数异性性传播HIV-1感染者的基因型也以CRF07_BC,CRF08_BC和亚型B'为主。结论昆明地区异性性传播HIV-1感染者中流行的病毒基因型来自当地吸毒人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构建针对乙肝病毒的DNA疫苗,并检测该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的效果。方法 选择乙肝病毒表面蛋白中的LHBs蛋白基因作为抗原基因,以pHL-sec真核外泌型质粒为载体构建pHL-sec-LHBs质粒。使用pHL-sec-LHBs质粒、pHL-sec-LHBs质粒瞬时转染细胞上清和pHL-sec空载质粒在无佐剂或有佐剂条件下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共计免疫5次,每次间隔14 d。第5次免疫7 d后对小鼠进行LHBs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pHL-sec-LHBs重组质粒。使用该质粒瞬转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到细胞内LHBs蛋白的表达,并有自切外泌信号肽迹象;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LHBs蛋白成功外泌。BALB/c小鼠免疫试验显示,pHL-sec-LHBs质粒成功诱发小鼠针对LHBs蛋白特异性抗体产生。结论 成功构建pHL-sec-LHBs重组质粒作为乙肝病毒DNA疫苗,该疫苗对BALB/c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9.
刘欢  吴佳慧  刘丹  李蓉涛  李洪梅 《中草药》2020,51(11):2886-2894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根及根茎的环烯醚萜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用流感A/WSN/33/2009(H1N1)病毒感染MDCK细胞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活性。结果从蜘蛛香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20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缬草醛(1)、11-methoxyviburtinal(2)、去酰基缬草醛(3)、异缬草素(4)、去乙酰基异缬草素(5)、10-isovaleroxy-valtrathydrin(6)、jatamanvaltrate Q(7)、缬草醚F(8)、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9)、jatamanvaltrate K(10)、rupesin B(11)、patriscadoid II(12)、jatamanvaltrate W(13)、patriscadoidI(14)、缬草醚D(15)、蜘蛛香素E(16)、jatamaninC(17)、(1S,3R,5S,7S,8S,9S)-1-methoxy-7-hydroxy-8-methyl-3,8-epoxy-Δ4,11-dihyronepetane(18)、(3S,4S,5S,7S,8S,9S)-3,8-ethoxy-7-dihydroxy-4,8-dimethylperhydrocyclopenta [c] pyran(19)、8,9-didehydro-7-hydroxy-dolichodial(20)。结论化合物5、9、12、14和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9对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85.45、19.26μmol/L。  相似文献   
5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AD的可能致病因素主要是由tau、APP以及Aβ引起神经元退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tau经caspases切割后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元退化及死亡。细胞凋亡途径都需要caspases的活化,并且是凋亡的启动者、执行者。APP经β-、γ-分泌酶作用产生sAPPβ、Aβ_(40/42),其中Aβ_(42)经DR4/5激活下游凋亡信号以及经caspase切割形成的C31片段,可促进细胞凋亡。sAPPβ水解后产生的N-APP可经DR6促进神经元的异常发展,但水解位点及机制并不清楚。其中,caspase可以通过作用于γ-分泌酶激活蛋白调节Aβ_(40/42)以及C31的生成,进而影响AD的发生。目前关于AD的治疗还没有针对caspase的药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就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其通路中caspases在AD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作用进行阐明,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