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1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5篇
  8篇
中国医学   394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扶正止呕方配合穴位敷贴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的疗效.方法: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常规行化疗治疗,自化疗前2天始,观察21天.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扶正止呕方-穴位敷贴-扶正止呕方”模式治疗,即于化疗前2天开始,口服汤药2天,自化疗第1天开始,穴位(内关、足三里、膈俞)敷贴9天,再口服汤药10天,共21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扶正止呕方配合穴位敷贴对化疗的毒性反应有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患者皮肤的影响。方法将64例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以普通纱布作为换药敷料,观察组32例采用特定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处换药后皮肤情况、引流管感染情况、平均换药间隔时间及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处皮肤红肿、皮疹、糜烂、引流管处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对照组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P〈0.01);观察组患者换药间隔时间为(3.45±0.75)次/d,对照组为(1.36±0.42)次/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5,P〈0.01)。干预后观察组躯体活动、疼痛、睡眠、社会活动、情感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患者引流管处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换药次数,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热敷背腧穴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妇科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联合组采用热敷腰骶部背腧穴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结果联合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敷腰骶部背腧穴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能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4.
综述了中医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现状。具体内容包括缺乳病因及发病机制、产后缺乳的治疗现状。认为目前用于产后缺乳的中医技术有中医药治疗、食疗法、针灸周穴埋籽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适用于产后缺乳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敷贴用于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行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简称EC方案)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化疗前常规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静脉推注、泮托拉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项中医治疗措施:耳穴埋籽(取耳穴脾、胃、交感)及穴位敷贴治疗(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结果 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运用香薰按揉内关穴减少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病人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者3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1组(100例)给予单纯按揉内关穴、干预2组(100例)给予香薰联合按揉内关穴。比较3组病人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干预2组病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香薰按揉内关穴,能减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总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子宫内膜癌标本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1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NF‐κB、MCP‐1蛋白的表达,及子宫内膜癌中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κB、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NF‐κB和MCP‐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二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NF‐κB、MCP‐1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评估骨质疏松危险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及EQ-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8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EQ-5D评分、EQ-VAS评分和OSTA指数分别为(1.76±2.09)分、(12.24±13.77)分、(0.79±0.09)分、(78.92±12.83)分和0.93±2.84。骨质疏松低风险63例,中风险23例,高风险1例。病种、OSTA指数与内固定术后VAS、ODI、EQ-5D、EQ-VA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45例行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年龄与VAS、ODI和EQ-5D评分相关(rs=0.380、0.447和-0.506,P<0.05或P<0.01),体重与ODI评分相关(rs=0.295,P<0.05),OSTA指数与ODI、EQ-5D评分相关(rs=-0.484、0.632,P<0.01);而42例未行椎间融合术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随着年龄、体重以及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增高,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短期临床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近几年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便秘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操作步骤、疗效评定标准、护理观察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便秘疗效好、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制剂工艺、疗效的评价标准、穴位贴敷的副作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叶下珠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叶下珠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B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叶下珠片,5片/次,3次/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AST改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