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5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138篇
内科学   31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18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科学   408篇
综合类   3305篇
预防医学   728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755篇
  4篇
中国医学   741篇
肿瘤学   20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 探究miR-30a-3p与NOD1的靶向关系,及其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 将细胞分为Ctrl组、H/R组、miR-30a-3p mimic组和miR-30a-3p inhibitor组,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转染相应的miRNA处理细胞,RT-PCR检测miR-30a-3p和NOD1基因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30a-3p和NOD1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NOD1、p-RPI2、p38 MAPK、NF-κB(p65)、cl-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LDH、CK、MDA、T-SOD水平。 结果 miR-30a-3p表达水平随缺氧复氧处理时间增长而下降,NOD1基因表达水平随缺氧复氧处理时间增长而升高。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中,NOD1 WT+miR-30a-3p mimic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NOD1 WT+NC组。与Ctrl组比较,H/R组miR-30a-3p基因表达水平、细胞活性、T-SOD水平降低,NOD1、p-RPI2、p38 MAPK、NF-κB(p65)、cl-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LDH、CK、MDA水平、细胞凋亡率升高;与H/R组比较,miR-30a-3p mimic组miR-30a-3p基因表达水平、细胞活性、T-SOD水平升高,NOD1、p-RPI2、p38 MAPK、NF-κB(p65)、cl-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LDH、CK、MDA水平、细胞凋亡率降低,miR-30a-3p inhibitor组miR-30a-3p基因表达水平、细胞活性、T-SOD水平降低,NOD1、p-RPI2、p38 MAPK、NF-κB(p65)、cl-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LDH、CK、MDA水平、细胞凋亡率升高。 结论 miR-30a-3p可靶向作用于NOD1,缓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性耗盐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科2000-06~2006-06收治的42例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35例,均治愈.血钠最低110mmol/L,症状持续时间平均6.5d(1~9d).结论 脑性耗盐综合征常发生于颅脑肿瘤术后及严重脑外伤的病人,防止严重的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并发症要注意严格监测水盐平衡.  相似文献   
99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们对2006-07~2008-05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80例正常健康人采取血液标本,测定PLT、MPV、PDW进行对比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梗死组PL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小板功能异常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对脑梗死的预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vWF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血清vWF在发病后早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3d已经升高,5~7d达高峰,之后有所下降,15d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发病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d内血清vWF浓度与当时及发病后15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vWF的峰值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相关性.结论 ACI早期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vWF可判断发病时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及近期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膀胱痉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行前列腺手术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实验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分别于手术后定时进行随访,根据5个时间点计分,计算出每个小时患者术后镇痛的平均计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镇痛时间高于对照组,2组对膀胱痉挛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膀胱痉挛的镇痛效果确实、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治疗颞叶癫痫的原理、方法和疗效。方法患者头部安装MD~2000立体定向框架。使其平行于颞角长轴。针对12例颞叶顽固性癫痫患者,应用头部MRI扫描定位,局麻下深部电极行杏仁核及海马脑电监测和射频毁损术。结果射频毁损前12例患者深部电极均记录到杏仁核和海马区棘波、尖波或多棘波,术后显示痴样放电消失。术后随访9~18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控制者58.3%(7/12),显著改善33.3%(4/12)。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优势、不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从2004-2009年经过3D-CTA、3.0T 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分析DSA的检查结果,判断 DSA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2%,相比3D-CTA、3.0T MRA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结论 DS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是金标准.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随机分成3组,3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3例,给予阿米替林12.5mg,每晚睡前服用,二联活菌胶囊0.5g,3次/日,蒙脱石散3.0g,3次/日,冲服;单用蒙脱石散组39例,蒙脱石散3.0g,3次/日,冲服;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组41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0.5g,3次/日.治疗4周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单用阿米替林组总有效率为71.79%,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组总有效率为67.4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用蒙脱石散组总有效率与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蒙脱石散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简单、经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应用宫颈旁注射配合体腔微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优点,随访统计其复发率.方法:对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的126例患者行宫颈旁注射,同时进行直肠体腔微波治疗.结果:126例中,治愈120例,显效6例,治愈率95.2%,有效率100%.1年复发率为0,3年复发率4.76%.结论:宫颈旁注射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较好的方法,配合直肠体腔微波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及献血季节与传染病5项指标的关联。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及献血季节与传染病5项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乡地区3 a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淘汰率为2.44%,男性献血者淘汰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在5项传染病指标中,丙氨酸转氨酶不合格淘汰率明显高于其他4项指标(P<0.001)。不同年龄献血者淘汰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高至低依次为26~35岁、36~45岁、46~55岁、18~25岁;不同季节献血者淘汰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高至低依次为第3季度、第4季度、第1季度、第2季度。结论应做好献血前宣传、初筛和检测工作,降低通过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