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和对比3D-CTA、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6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行3D-CTA,MRA和DSA检查。结果 共发现129个动脉瘤。3D-CTA发现的最小动脉瘤大小为1.6mm×1.7mm×2.0mm。3D-CTA对动脉瘤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MRA则分别为95.3%和97.6%,DSA为100%和97.7%;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MRA和DSA(分别为P<0.05和P<0.01);在阐明动脉瘤颈的形态上明显优于MRA和DSA(P<0.01);对动脉瘤血栓化和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P<0.001)。3D—CTA在108例(83.7%)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 3D—CTA在动脉瘤检出及其特征描述上优于MRA和DSA。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D-CTA容积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D-CTA容积重建(VR)图像与DSA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3D-CTA V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115个动脉瘤的3D-CTA和DSA比较影像学资料,分析3D-CTA VR重建表现。影像学分析诊断采用双盲法。结果126例患者共发现115个动脉瘤,102个病人为单发动脉瘤,5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3D-CTA VR重建漏诊9例,DSA漏诊2例。17例DSA和3D-CTA VR重建均诊断为阴性。经统计分析3D-CTA VR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92.2%、94.4%和92.5%。结论3D-CTA 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方法,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筛检价值。  相似文献   

3.
3D-CTA结合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09~2009-08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9例,行3D-CTA、DSA检查,研究比较CTA、DSA影像特点。结果69例患者,阴性3例,余66例患者共检出72个动脉瘤。3D-CTA与DS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DSA各有优势。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3D-CTA和DSA对26例非外伤性SAH患者进行检查,3D-CTA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重建术(VRT)方法获得图像.根据3D-CTA和DSA所获得的关于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进行术前评估。结果在26例中24例3D-CTA检测出27个动脉瘤,瘤体直径3-2mm,1例后交通动脉瘤3D-CTA不能证实,1例未检出动脉瘤;14例行DSA检查,其中1例未检出动脉瘤而通过3D-CTA发现,1例右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因DSA行右椎动脉造影失败而通过3D-CTA发现。12例仅凭3D-CTA手术,3D-CTA在检查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体方向及对载瘤动脉和分支动脉的形态描述均优于DSA,它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100%。结论3D-CTA是一种准确、价廉、非侵袭性的诊断颅内动脉瘤SAH的方法,在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时较DSA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3D-CT血管造影(3D-CT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怀疑动脉瘤的病人,同时行256层螺旋3D-CTA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3D-CTA检查的灵敏度,并比较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 3D-CTA发现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2.6%,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高,且能提供精确的信息和优质图像,但仍有部分漏诊。将CTA与DSA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3D-CTA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取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4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35个,3D-CTA准确检出32个,DSA准确检出34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动脉瘤诊断上3D-CTA尚不及DSA;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血管CT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颅内血肿患者65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将患者术前3D-CTA、术前DSA、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共有动脉瘤68枚,3D-CTA发现65枚,诊断阳性率为95.59%,特异性为100%。3D-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3D-CTA是一种准确、快捷、微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方法,能够提供足够信息指导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64层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64层3D-CTA与DS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其评估外科治疗的优缺点,评价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9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D-CT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99例SAH患者经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70例,其中41例同时接受DSA检查,除1例外,全部证实DSA的发现, DSA所漏诊的1例经手术证实为微小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且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3D-TOF法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照分析,探讨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所有病例均作3D-TOF-MRA和DS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34个动脉瘤,MRA+原始图像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4.12%,MR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为88.24%,MRA+原始图像及MR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D-TOF法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影像诊断技术和改进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以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自1985年10月至2004年6月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2l例。在诊断上,术前采用CT、3D-CTA、MRI和MRA、DSA,以了解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并与DSA对照。在手术上采用颅底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内减压、多瘤夹夹闭、瘤颈逐步缩窄、动脉瘤切除等技术。结果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MRA和3D-CTA能显示瘤颈,以及与附近血管和骨质的关系。出院时优良者17例、轻残2例、死亡2例。结论术前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研究,有助于术者计划手术的方法。我们采用和改进的一些手术技术,对于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