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3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5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18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2681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756篇
  27篇
中国医学   5624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979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815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1261篇
  2018年   943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663篇
  2015年   832篇
  2014年   1348篇
  2013年   1588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广西中医药》2014,(3):7-9
<正>升降散系温病学名方,该方最早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后为清代医家杨栗山命名,载于《伤寒瘟疫条辨》[1],并将其列为"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备受近代中医名家蒲辅周、赵绍琴推崇。关于升降散的组成,《伤寒瘟疫条辨》云:"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1]方中虽仅有四味药,但药少力专,疗效显著,故而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92.
93.
《右江医学》2017,(1):95-97
<正>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哮喘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的紊乱,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认识到是一种气道壁的疾病。气道重塑在哮喘的病理发展过程中占据统治地位,这一观点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气道重塑"原先用于反映肺部胚胎发育时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肺部正常的发育,其对肺脏功能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哮喘,气道重塑则是用于描述病理性的或者反常的气道改  相似文献   
94.
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中有一枚"治百病通明丸"医方木牍,它是现存唯一的东汉后期医药简牍,初步反映了该时期的方药面貌和原始形态。根据医方图版,可以补正整理者的释文疏失。"通明丸"方药名称也见于传世方药文献,但是在不同时代,"通明丸"的主治与功效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既有"通明丸"自身名义变化的原因,也反映了中医方药的发展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开腹手术全身麻醉恢复期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停止输注顺式阿曲库铵时患者的体温进行分组,其中体温34.0~35.9℃的22例患者归为浅低温组,体温36.0~37.0℃的18例患者归为正常体温组。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以4个成串刺激(TOF)模式引起拇内收肌4个肌颤搐(幅度T1、T2、T3、T4),维持1%T1≤10%。记录恢复指数(RI)、T1恢复至25%,75%及90%的时间(T125%,T175%、T190%)、TOF比值恢复至0.7和0.9的时间(TOF70%、TOF90%)。结果浅低温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T1恢复至10%及TOF比值恢复至0.9时的体温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温组(P均0.05);浅低温组的RI、T125%、T175%、T190%、TOF 70%、TOF 90%时间明显较正常体温组显著延长(P均0.05)。结论浅低温可使全身麻醉恢复期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的消退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口服中药组、韦氏整脊手法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采用口服加味理中汤、韦氏整脊手法以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各组患者6周内接受不同治疗前后的症候疗效,用ELISA法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胃动素(MTL)及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变化,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中药内服联合手法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 8%,高于中药内服组(84. 9%)和手法治疗组(80. 0%),(P0. 05);患者血清MTL含量高于中药内服组和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CK含量则低于中药内服组和手法治疗组(P0. 05)。结论: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可通过促进血清胃动素的分泌和抑制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对减轻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4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应用索拉菲尼治疗。治疗组23例在应用索拉菲尼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将患者分为两型,津亏血燥型予增液汤合当归饮子治疗;胃阴不足型予麦门冬汤加味治疗。两组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白细胞计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指标及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毒副反应评分总和等方面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在减轻原发性肝癌索拉菲尼治疗后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8.
《辽宁中医杂志》2016,(2):404-407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盐水,治疗组予益肺宣肺降浊方,对照组予吡拉西坦灌胃。4组均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记忆与空间探索能力,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KA、P-CREB、BDNF、synapsin 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治疗组及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KA、P-CREB、BDNF、synapsin I表达水平增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宣肺降浊方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及提高海马PKA、P-CREB、BDNF、synapsin I蛋白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c AMP/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
正中风先兆是中风出现的早期征兆,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的眩晕、肢体麻木、语言蹇涩、视物模糊、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嗅觉异常等。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病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其致病机制有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研究表明本病发病后2~7d内为中风的高危期,若能在此期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就能有效预防中风病的发生。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先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