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3篇
  4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再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王永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3,(24):136-137,139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电凝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2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窦内窥镜下电凝治疗42例。结果经鼻窦内窥镜下电凝治疗的42例患者一次性治愈40例,一次性治愈率95.2%;传统填塞方法治疗30例,一次性治愈22例,一次性治愈率73.3%,余8例均经鼻窦内窥镜下电凝治疗治愈。经X2检验,两种方案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2)。结论经鼻窦内窥镜下电凝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止血准确的优点,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操作方便、术后不需填塞鼻腔、患者痛苦小、可重复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及致密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53例(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致密植骨支撑关节面骨碎块并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软组织挫伤严重、血运障碍者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8-32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统计疗效。总优良率为83.7%,Ⅳ型优良率为56.2%。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钛板能有效维持跟骨的整体复位,恢复B?hler’s角、G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骨缺损区致密植骨,关节面骨碎块能得到良好的支撑及复位,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切口软组织局部缺氧状态、血供,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及愈合,有效预防降低患部皮缘坏死,适时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因素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6月至2012年6月102例胎儿生长受限(FGR)产妇资料,分别按首诊孕周>32周与≤32周、有无产科并发症、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分组,观察以上各种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首诊孕周>32周、产妇合并各种并发症是影响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结论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tri-plane)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和组织同步成像(TSI)检出冠脉病变血管支的敏感性。方法在超声Tri-plane技术下,对对照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患者,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并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节段。各节段分别获得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及TSI彩色编码的峰值速度和时间图。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最大位移,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三种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组左室壁心肌各节段的峰值速度和位移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0例冠心病患者中,TTI对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有较高敏感性,达85.0%,与QTVI、T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I技术能有效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期节段性运动异常;TTI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可能优于QTVI和TSI。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复方降尿酸合剂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复方降尿酸合剂(15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则服用苯溴马隆(50mg/次,每日1次),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s-CRP、Cys-C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TC、hs-CRP、Cys-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尿酸合剂与苯溴马隆均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而复方降尿酸合剂还能较好地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从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3D-WATSc)在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患者50侧膝关节镜检查病例,将每侧膝关节软骨面分为5个区域,MRI检查采用3D-WATSc,按Recht标准分级诊断250个关节软骨面,并与膝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对照。3D-WATSc诊断价值的真实性指标为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指标用Kappa值。结果 3D-WATSc诊断软骨病损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87.3%,准确度为92.4%,Kappa值为0.844。结论 3D-WATSc与关节镜对膝关节软骨病损的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极佳,是目前诊断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动态检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静脉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2 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类型进行分组,颅脑手术者55例(A组);心胸手术者38例(B组);骨科手术者96例(C组);腹部手术者79例(D组);妇产科手术者54例(E组),采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 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静脉血,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术后3 d的D-D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的FI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特别是颅脑手术、心胸手术、骨科手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变化,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74例具有临床资料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MDCT和关节镜检查.结果 74例中,MDCT诊断61例ACL损伤,关节镜确诊59例ACL损伤.MDCT诊断 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4.6%、96.7%、84.6%;ACL损伤程度的判断上,ACL急性损伤,MDCT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有较好的相关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ACL慢性损伤诊断中,MDCT诊断正确性较差.结论 MDCT对诊断急性ACL损伤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00.
陈茜  宋军燕  彭丽娥 《海南医学》2011,22(8):125-129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9月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汇总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十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十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本院六种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分离出10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99株(28.6%),革兰氏阴性菌497株(47.6%),真菌248株(23.8%)。六种常见多重耐药菌按构成比依次为:MRSE(占41.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28.7%)、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11.8%)、产ESBLs阴沟肠杆菌(占2.9%)、MRSA(占2.2%)、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占0.7%)。MRSE分离率达80.3%,MRSA分离率仅7.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代表株占ESBLs的90%,EC-ESBLs目前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全部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对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平均耐药率为10%~20%,但对三代头孢、广谱青霉素类药物呈现出高度耐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总体耐药率远低于大肠埃希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建议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多粘菌素或阿米卡星治疗。结论规范、持续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活动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