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727篇
预防医学   34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56篇
  13篇
中国医学   82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37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就诊医生资料、取药信息、检查信息,依据药物持有率将患者分为良好依从性组(n=2346)与不良依从性组(n=1386),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人口学特征和诊疗情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两水平稳健Poisson方差成分模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持有率为0. 789±0. 269,持有率在0. 8以上的良好依从性患者占比62. 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算方式、治疗时间、医生职称及用药模式是良好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在控制了其他协变量后,医保患者其良好依从性比自费患者高0. 119倍;良好依从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5年的良好依从性分别是第1年的84. 7%、77. 3%、78. 5%、65. 9%;副主任医师负责的患者,其良好依从性比主治及住院医师负责的患者高0. 249倍;服用替比夫定的患者其良好依从性比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高0. 120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医保、治疗时间、主管医生的职称、用药模式密切相关,应鼓励未纳入医保的患者积极购买医保;建议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遵指南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鼻腔负压置换疗法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中耳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1例鼻窦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9)与B组(n=42)。A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治疗,B组患儿采用鼻腔负压置换疗法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鼻部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39/42),显著高于A组的69.2%(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鼻塞、流涕、喷嚏、鼻痒及总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理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7/39),高于B组的7.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负压置换疗法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发展,保护中耳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3.
雷公藤多苷是一种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组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综合征等。在雷公藤多苷众多不良反应中,其肝脏相关不良反应尤为显著。针对雷公藤多苷的肝毒性作用,总结近十年对雷公藤多苷肝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毒性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对相应的配伍减毒药物以及其保护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为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合理使用及配伍减毒提供文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应用pET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变种mCherry,分析重组mCherry表达与荧光变化的关系,为其纯化及作为原核报告系统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mCherry氨基酸序列合成其编码基因,构建pET-mCherry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 (DE3)表达宿主.在不同诱导时间点,考察菌株荧光强度、mCherry表达量、培养上清液mCherry泄漏情况.诱导10h后提取重组mCherry,利用荧光强度估算提取收率,并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提取液的蛋白纯度.结果 成功构建pET-mCherry表达载体,并在BL21(DE3)中得到高效诱导表达.荧光检出滞后于mCherry的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重组mCherry不断泄漏至培养液中.初步提取的重组mCherry纯度达到95%以上.结论 应用pET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mCherry,过表达mCherry可泄漏至胞外,方便其纯化.mCherry作为原核报告系统应用时,合理的诱导时间可能是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杜乐梅  付淑军  吴增光  胡鹏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19,50(23):5760-5766
目的基于体外代谢模型对黄独素B的代谢稳定性、主要CYP450代谢酶表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黄独素B分别在人肝微粒体(HLM)和大鼠肝微粒体(RLM)中共同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剩余的黄独素B含量,分析其在HLM和RLM中的代谢稳定性。利用10种重组人CYP450酶(1A1、1A2、1B1、2A13、2A6、2B6、2D6、2C9、2C19、3A4)分别与黄独素B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合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对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进行确认。此外,分别对HLM和RLM孵育体系中的黄独素B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考察黄独素B在HLM和RLM中代谢产物的区别。结果在HLM和RLM中,黄独素B的转化率分别为37%、59%,经HLM和RLM代谢的体外半衰期(t1/2)为97.4、52.3 min,推算得到的HLM和RLM中的固有清除率(CLint, in vivo)为8.23、23.9 mL/(min·kg),肝清除率(CLh)为5.89、16.8 mL/(min·kg),由此可知黄独素B在RLM体系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体外代谢酶表型结果可知其I相代谢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的,包括3A4、2C19、2C9、1A13及1A1,其中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起主导作用;肝灌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酮康唑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肝脏中CYP3A4的抑制作用增强,黄独素B在肝脏中的代谢减少,在灌流液中的剩余量增加,印证了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作用。此外,2种肝微粒体孵育后的黄独素B都只产生了1个代谢产物(M1),为黄独素B去甲基化产物。结论黄独素B在RLM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为CYP3A4,其在HLM和RLM中产生的代谢物均为去甲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制备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HS)作用的载丹酚酸B的穿膜肽TAT修饰脂质体(SAB-TAT-LIP),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并初步考察其对体外人皮肤成纤维(HSF)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H梯度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超滤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体外透皮吸收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法考察其对HSF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考察其对HSF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 SAB-TAT-LIP的药物包封率为(86.70±0.85)%,平均粒径为(219.90±5.09)nm,Zeta电位(-9.25±0.92)m V,体外24h累积释放率为62.49%,无突释效应,体外32h皮肤累积透过率为17.21%,透过速率为(28.33±4.9)μg/(cm2·h),真皮层滞留量为(44.39±6.87)μg/cm2,4℃放置10d稳定性良好。SAB-TAT-LIP能够显著地抑制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优化得到的SAB-TAT-LIP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满足局部透皮给药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规律,对体外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自噬激活剂和自噬抑制剂分别对鼻咽癌细胞CNE2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使atg5基因沉默,构建自噬抑制细胞模型后,与雷帕霉素、氯喹分别处理的两组细胞一起,每天以X射线5Gy照射细胞,连续8天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状况,并设置对照组。以MTT法及克隆集落形成法检测其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照射后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周期检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细胞集中在G0/G1期,其他两个时期比G0/G1期相对较少。结论自噬抑制剂与激活剂和atg5沉默均能为CNE2放疗增敏,然而自噬激活剂的增敏效果好于其他,为增敏放疗提供实验依据,开辟新的放疗增敏途径。  相似文献   
99.
黄碧瑜  吴红卫  刘爱群 《广东医学》2016,(24):3798-3798
患者,男,39岁,因肢体抖动、言语不清1年余,头晕伴行走不稳半年余,2014年7月22日于外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为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10月17日收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完善三大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部分检查指标结果见表1,体格检查角膜K-F环(+),余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拟予二巯丙磺钠( DMPS)排铜治疗。患者有家族遗传性轻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无其他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的白血病干细胞(LSC)和健康人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HSC)的microRNA (miRNA)表达谱,鉴定在CML LSC表达异常的miRNAs.方法 通过磁珠法分选获得分子表型为CD34+ CD38-的CML LSC和正常HSC.使用Exiqon人miRNA芯片检测miRNA的表达情况.选取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qRT-PCR验证.结果 利用Exiqon人miRNA芯片一共检测了1 900个人源miRNAs的表达情况.其中1个miRNA在CML LSC中发生显著的表达上调,46个miRNAs发生显著的表达下调.基于KEGG的pathway显著性分析显示,CML LSC表达下调的miRNAs参与的显著性信号转导通路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qRT-PCR检测miR-584-5p、miR-675-3p和miR-431-5p的表达情况与miRNA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鉴定了在人CML LSC中表达异常的miRNAs,为miRNA在CML LSC中的潜在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