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2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087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305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6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成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成人视网膜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成人眼球12只,“机械分离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出睫状上皮层的色素性细胞。1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并从三方面鉴定其神经干细胞特性: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B.自我更新能力:原代神经球消化传代后,继续培养观察新神经球的形成;C.多向分化潜能:原代细胞培养4~5d,改用含10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7~10d,分别用抗神经丝蛋白(NF)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MAP2)抗体、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抗视紫质蛋白抗体、抗β-微管蛋白抗体以及抗无长突细胞特异性抗体作免疫荧光细胞染色。【结果】0.48%±0.08%(1:208)原代细胞在含bFGF+EGF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保持增殖未分化状态。形成神经球样结构,消化传代后90.1%±8.3%的第二代细胞能重新形成新的神经球样结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原代及传代后的神经球均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在含10mL/L胎牛血清的促分化培养液中。细胞分别分化为可表达神经细胞、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感光细胞等特异性抗原的细胞,表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在成人眼睫状体扁平部分离得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并在体外成功进行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卡铂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和环孢素(CsA)对卡铂治疗RB的增效作用。【方法】40只RB成瘤裸鼠分8组(G1~G8),对照组(G1)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全身用药组(G2)腹腔内注射卡铂350μg+环孢素1.0mg,G3~G5组及G6~G8组分别结膜下注射卡铂100、200、350μg及卡铂100、200、350μg+CsA1.0mg,每周2次共3周。每天裂隙灯观察前房肿瘤情况并照相,第6周取眼球及结膜、巩膜作病理及图像处理,计算肿瘤面积及肿瘤抑瘤率。【结果】G2、G3、G6组肿瘤生长较G1组减缓,肿瘤未能控制。G4组肿瘤生长延缓,肿瘤控制率为40%。G5及G7组肿瘤无继续增大,部分肿瘤体积减少,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为60%和20%,G8组肿瘤全部控制,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为20%和80%,肿瘤基本消失。结膜下注射部位结膜和巩膜检查未见异常。图像处理及统计学分析显示,G3、G4、G6肿瘤面积和抑瘤率与G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5、G7、G8组肿瘤面积和抑瘤率与G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卡铂能在较低剂量下抑制RB生长,加用CsA能提高卡铂治疗RB疗效。结膜下联合注射卡铂和Cs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RB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正常人眼小梁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对正常人眼小梁组织蛋白质组的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对正常人眼小梁组织进行蛋白分离和图像分析。分别用(7cm×8cm、13cm×16cm、18cm×16cm)3种不同尺寸大小凝胶分离蛋白,并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从而鉴定部分蛋白质斑点。【结果】建立小梁组织蛋白样品处理及二维凝胶电泳的实验条件及方法,获得正常人眼小梁组织二维凝胶电泳蛋白图谱。3种不同尺寸大小凝胶的蛋白质分离斑点数分别为230个、875个、1213个。质谱鉴定出14个蛋白点。【结论】完成人眼小梁组织蛋白质的二维电泳凝胶“标准”图谱并作质谱分析的方法性探索对同类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为分析小梁组织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蛋白质表达改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眼前段异物的UBM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UBM对39例(39只眼)可疑眼前段异物患者进行检查,分析UBM图像特征,并进行定量测量,同时进行常规X线检查.[结果]UBM显示39例患者均有眼前段异物存留,而X线照片则仅提示27例异物存留.异物的UBM图像均显示为高强反射特征,其中22例同时具有"慧尾征"的超声伪影;异物最大直径为3.93 mm,最小直径为0.21 mm,平均0.94±O.69 mm.39例患者通过异物磁吸术或联合眼内手术取出异物;其中铁异物26例,铜异物3例,铝异物1例,石头异物5例,玻璃异物2例,睫毛异物1例,植物花刺1例.[结论]眼前段异物UBM图像呈高强反射特征,部分同时具有"慧尾征"超声伪影.UBM能准确地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眼前段异物的诊断优于X线检查;为异物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检测食管癌中Cyclin D1的表达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与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Cycfin D1在食管癌组织、配对的邻近食管上皮中的表达状态。分析探讨Cycfin D1的表达状态与食管癌临床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61%和35%的病例分别在食管鳞癌及其邻近上皮组织中显示Cychn D1表达增加。食管癌组织与其邻近的上皮组织之间Cychn D1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x^2=8.776.P〈0.01)。不同T分期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3+T4期的表达率为70%,T1+T2期的表达率为40%(T3+T4vsT1+T2,x^2=5.363,P〈0.05);在T3期的表达率为70%,T1期的表达率为30%(T3vsT1,x^2=4.646,P〈0.05)。【结论】Cyclin D1可能是参与食管癌化的分子标志物,并且可能是区分不同食管癌T分期的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检测股骨头内及其支配血管磷酸二酯酶5(PDE5)基因及其表达水平,为研究磷酸二酯酶5抑制药可选择性增加股骨头血流量提供合理解释.[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7只雄性狗股骨头、主要髋外周动脉的PDE5基因及其表达.[结果]狗股骨头和髋外周动脉组织提取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显示较清晰的总RNA条带,分别为28S,18S,5S;RT-PCR扩增PDE5 cDNA后可见大小为426 bp的PDE5特异条带;Western印迹法显示狗股骨头在相对分子质量Mr≈95 × 101处有PDE5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狗股骨头PDE5分布于骨髓粒细胞系胞浆内.[结论]股骨头和供血血管有PDE5的正常表达,提示PDE5特异性抑制药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影响股骨头血流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现代手术治疗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处理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临床收治39例44眼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房角粘连范围进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人术,或同时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临床疗效.随访时间(12.2±4.4)个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眼压控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前房深度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P<0.001);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房角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房水流畅系数(C值)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2眼需辅助1种局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在理想范围.[结论]现代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的同时,还具有相对房角开放、C值改善以及视力提高等优势,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选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患儿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影响保守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1996~2005年所收治48例双眼R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眼RB患儿初诊年龄平均为19.17月;得知病后患儿家人自动放弃治疗者12例(25%),保守治疗者34例(70.83%),双眼球摘除者2例(4.17%);保守治疗成功与失败两组之间行初诊年龄、保守治疗时何以及瘤体直径比较,结果P>0.05,无统计学差别,而瘤体厚度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别;眼内肿瘤位置不同行保守治疗失败率比较,P<0.05,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别.[结论]根据双眼RB临床表现特点可选择部分病例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与眼内肿瘤大小以及位置存在一定关系,肿瘤较大、位置靠后是保守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双侧耳前野及耳前野与不同设野组合的剂量分布.[方法]60年代至80年代鼻咽癌照射野大部分采用双侧耳前野为主野,因此我们把1例鼻咽癌增强CT-sim图像传输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分别模拟三种大小不同的常用耳前野以及常规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时的各种条件,计算出其95%、90%、50 Gy、40 Gy以及包括整个靶区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区域,分析其剂量学分布特点.[结果]不同大小的耳前野以及常规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时的剂量分布均存在低剂量区,低剂量区主要在茎突后间隙的后下部分以及颅底、斜坡、后组筛窦等区域,鼻咽各壁的照射剂量可以达到根治剂量.[结论]鼻咽癌采用不同大小的双侧耳前野,常规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的设野方法,靶区的剂量分布不理想,射野内存在低剂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