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1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848篇
内科学   431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97篇
综合类   1054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303篇
  26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建群  刘颖 《心脏杂志》2012,24(4):464-467
目的:探讨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测量10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周的患者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目。结果: 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1、P<0.05);股动脉斑块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77%,准确度84%;腹主动脉斑块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72%,准确度72%;颈动脉斑块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79%,准确度82%。结论: 超声检查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预测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股动脉的灵敏度与准确度较腹主动脉更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高度近视预防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我院2016-01/2017-12行Trans-PR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89例142眼,其中94眼联合使用0.02% MMC设为MMC组,MMC的使用时间为30~45s; 48眼未使用MMC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规律使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治疗4mo,随访6mo。采用树模型分析探讨不同相关因素与haze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按照Fantes分级进行haze评估。MMC组术后haze发生率为8.5%(8/94),对照组为33.3%(16/48)(P=0.001)。树模型结果显示,切削光区直径和切削深度是haze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P<0.01)。当切削光区直径≤5.6mm时发生haze的可能性越大,当切削光区直径>5.6mm时,最大切削深度成为haze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对于薄角膜及角膜形态异常的高度近视患者,在选择Trans-PRK治疗时应考虑切削光区直径及切削深度,同时应联合使用0.02% MMC,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haze发生。  相似文献   

103.
胆石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收治率约占普外科住院患者的11.5%,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对于肝外胆管的结石,传统方法是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为主。目前,随着微创设备的高速发展,腹腔镜、胆道镜的普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模式因其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必将成为今后治疗胆管系统结石的主流模式。现就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情况做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并验证慢性应激抑郁型黄褐斑动物模型,并与现有其他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在注射黄体酮同时,进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的应激刺激,并紫外线局部照射。结果:黄体酮+紫外线+慢性应激抑郁法造模较其他方法更能导致皮肤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升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降低以及皮肤黑素细胞的增加,并且具有抑郁症的行动学表现。与空白组比较,经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的动物体重显著下降,敞箱试验中穿格次数、理毛时间和次数、直立次数得分显著下降,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下降,而纯水消耗显著提高。结论:黄体酮+紫外线+慢性应激抑郁法建立的抑郁型黄褐斑豚鼠多因素模型获得成功。与现有其他模型比较,其皮肤MDA、SOD与皮肤黑素细胞等客观指标的变化也更加接近人类黄褐斑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别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caspase-3、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出现脑组织梗死,梗死区细胞受损,caspase-3、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梗死灶体积减小,梗死区细胞损伤减轻,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减少,而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以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成像(1H-MRS及DTI),探讨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胼胝体的影像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MCI患者10例为MCI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1H-MRS、DTI技术扫描胼胝体区,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浓度,计算NAA/Cr、Cho/Cr比值,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ADC值,分析2组参数差异及其与空腹血糖、HbAlc、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胼胝体压部NAA、NAA/Cr、Cho/Cr均降低(均P<0.05),膝部NAA、Cho、Cho/Cr均降低(均P<0.05),压部、膝部FA值降低、ADC值升高(均P<0.05)。MCI组胼胝体压部NAA、NAA/Cr、Cho/Cr、FA值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负相关(均P<0.05),压部ADC值与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均P<0.05)。膝部NAA、Cho、Cho/Cr、FA值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负相关(均P<0.05),膝部ADC值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均P<0.05)。压部NAA、NAA/Cr及膝部NAA、Cho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压部、膝部FA值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膝部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MCI患者胼胝体区存在代谢及白质微观结构改变,且上述改变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MoCA评分相关。MoCA量表结合胼胝体区1H-MRS及DTI参数改变有助于早期认识和解释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已经对恶性淋巴瘤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因为治疗期间患者自身受到疾病的影响,导致其内心存在一定的负担,从而造成了临床治疗效果得不到提升,这样更加对患者的生活压力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为了能够有效的环境恶性淋巴瘤患者在临床化疗阶段自身的心理负面情绪,从而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提升生活质量,需要我们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本文通过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研究,来帮助患者能够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3):338-341
目的评价维生素K2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 体重280~30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维生素K2组(TBI+VK2组)。采用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TBI+VK2组于脑损伤模型制备后30 min时腹腔注射维生素K2 400 mg/kg(用DMSO溶解), Sham组和TBI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DMSO。于模型制备后24 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旷场实验, 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 取脑, 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 采用TTC法检测脑损伤体积百分比, 采用ELISA法检测损伤侧皮层IL-1β、IL-18和caspase-1含量,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皮层NLRP3、caspase-1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 TBI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 运动总路程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减少, 脑含水量和脑损伤体积百分比升高, 损伤侧...  相似文献   
109.
在急诊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 ,同时异体输血常常不可避免地感染病毒性肝炎甚至艾滋病 ,大量输入库血还可引起许多其他并发症。因此 ,必须提倡开展自体输血。本文总结了我院自 1 999~ 2 0 0 2年急诊宫外孕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体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44例中 ,均为女性 ,年龄 2 1~ 42岁 ,平均为 3 1 6岁 ,平均体重 62 6kg。既往无心、肝、肾、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为 2 2例 ,两组年龄及体重均无显著差异。A组 (对照组 ) :当红细胞比容 (Hct)低于 3 0 %时输库血 ;B组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A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每组40只。A组和C组均按缺血2 h,再灌注0、2、6、12、24 h五个时间点(8只/组)分别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再灌注12、24 h,A组较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A组与C组比较,缺血侧脑组织间水肿减轻,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空泡样改变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