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演变,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2010年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ICU分离出32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实验结果回顾.结果:从ICU分离所得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50.5%~72.0%,显著高于全院水平(37.3%~47.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0%上升到2010年的18%~23.4%,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7.7%上升到2010年的24.3%;泛耐药菌株逐年增加,2008年为0株,2009年为9株,2010年为17株.结论:虽然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稀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吡肟有较好的敏感性,但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1a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CD5CD19双标抗体检测20名正常对照,31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和B-1a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并比较地塞米松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之间B-1a细胞变化的差别。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1a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32)%,绝对值为(74.8±26.6)×106/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下降至(31.9±14.5)×106/L,其中地塞米松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前B-1a细胞分别为(91.8±44.3)×106/L和(48.9±25.8)×106/L(P〈0.05),治疗结束后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B-1a细胞分别为(22.5±12.3)×106/L和(43.9±13.2)×106/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升高,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B-1a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治疗前B-1a细胞水平较低者提示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体检者20例,糖尿病患者76例,用乳胶颗粒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Cystatin C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Urea)、血清肌酐(Scr)浓度。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分成4组。结果:在Ccr≥70mL.min-1组中,Urea和Sc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Cys-tatin C异常率29%;在Ccr70~51mL.min-1组中,Cystatin C异常率73%,Scr异常率20%,Urea无异常;在Ccr50~31mL.min-1组中,Cystatin C异常率91%,Scr异常率36%,Urea异常率27%;在Ccr≤30mL.min-1组中,Cystatin C异常率100%,Scr异常率100%,Urea异常率87%。Ccr与Urea、Scr和Cystatin C呈负相关,Cystatin C与Urea和Scr呈正相关。结论:Cystatin C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sa-miR-301a-3p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条件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相关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体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缺氧复氧模型,应用rtPA干预后检测细胞死亡数量及hsa-miR-301a-3p的改变,并进一步干预hsa-miR-301a-3p后再检测细胞死亡数量,随后在生信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靶基因的变化。结果 rtPA干预可引起内皮细胞死亡数量增加及hsa-miR-301a-3p表达水平下降,hsa-miR-301a-3p模拟物(Mimic)可抑制rtPA相关的内皮细胞死亡,并引起下游靶基因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减少。结论 hsa-miR-301a-3p有助于减少缺氧复氧条件下rtPA相关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5.
吴敏 《肝脏》2015,(4):320-323
目的探讨IFN-γ、IL-10、CD19+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感染科2012年6月到2014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正常或者非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定量病毒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法检测IFN-γ、IL-10水平及荧光染色测定CD19+水平,分析IFN-γ、IL-10、CD19+水平与HBV DNA定量相关关系。结果病例组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与CD19+高于对照组中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IFN-γ、IL-10、CD19+水平在HBV DNA阴性、低拷贝、高拷贝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拷贝与低拷贝组中HBV DNA定量、IL-10及CD19+水平高于HBV DNA阴性组中水平,IFN-γ低于HBV DNA阴性组中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拷贝HBV DNA定量、IFN-γ、IL-10、CD19+水平与低拷贝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与HBV DNA定量间呈负相关关系(r=-0.367,P0.05),IL-10和CD19+水平与HBV DNA定量间呈现正相关关系(IL-10 r=0.362、CD19+r=0.348,P0.05)。结论 IFN-γ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呈现负相关关系、IL-10、CD19+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IFN-γ、IL-10、CD19+水平可以作为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炎症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病,受遗传及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调节盐代谢、血压的调控及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变异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择上海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200例及血压正常的对照个体(NT)185例。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三条引物法对ACE基因I/D变异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EH组与NT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别采用显性模型(ID+DDvs.Ⅱ)及加性模型(DDvs.IDvs.Ⅱ)分析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后,ACED等位基因携带者与Ⅰ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增加(显性模式:OR=2.27,95%可信限1.41-3.65,P=0.001;加性模式:OR=2.02,95%可信限1.38-2.96,P=0003)。结论ACE基因I/D变异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2-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的312株病原菌,对检出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按CLSI标准判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患者尿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58株,革兰阴性菌52株占89.7%、革兰阳性菌4株占6.9%、真菌2株占3.4%,居前3位的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分别占70.7%、8.6%、5.2%;病房患者尿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54株,革兰阴性菌190株占74.8%、革兰阳性菌41株占16.1%、真菌23株占9.1%,居前3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分别占44.9%、9.1%、7.9%;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普遍较高,均>50.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50.0%。结论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治疗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目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分类标准,其中唯一的实验室指标是类风湿因子(RF),但其特异度不高,不利于早期诊断。即使符合7条标准中的4条以上,也常常造成误诊〔1〕。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进行早期诊断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上海地区27所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M60(2017年)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8月1日-2018年4月30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共35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81%(148/354),近平滑念珠菌占23.73%(84/354),热带念珠菌占15.54%(55/354),光滑念珠菌占9.32%(33/354),其他念珠菌占9.60%(34/354)。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与以往报道比较偏低或基本持平,无增长趋势,主要是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4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率为4.3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和中介率均为2.17%;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呈现1.20%的SDD率,对伏立康唑呈现1.20%的中介率;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6.06%的耐药率和93.94%的SDD率;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对氟康唑表现出41.82%的耐药率和12.73%的SDD率,对伏立康唑表现出40.00%的耐药率和12.73%的中介率。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尚未出现耐药菌株,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结论上海地区临床念珠菌的分离率及菌株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