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5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53篇
妇产科学   1146篇
基础医学   20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26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1678篇
预防医学   140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80篇
  1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EB病毒(EBV)属人类疱疹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联。目的 本研究探讨EB病毒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38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儿骨髓细胞EBV-DNA。结果 38例患儿骨髓EBV-DNA阳性检出率61%(23/38)。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均为阳性,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阳性率较高,其余病例均为阴性。对照组10例非血液病发热患儿仅1例阳性。结论 EBV感染与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关系密切。EBV感染可促使病情恶化或难治。同时对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除考虑肿瘤性发热外,应警惕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EBV易感因素,尽早动态检测EBV-DNA,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病人免疫力低下,对EBV病毒的免疫应答功能降低,抗体反应法作EBV常造成假阳性结果。本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活性变化。方法 50只 3d新生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制成HIBD模型后置空气中 ,根据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分 4组 (0h组 ,2 4h组 ,48h组 ,72h组 ) ,每组 10只。每只新生猪分离左侧海马皮层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COX活性 ;采用SDS -PAGE分析线粒体蛋白改变。结果  1.0h组CO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再灌注时开始下降 ,2 4h组活性最低 (P <0 .0 5) ,然后逐渐回升 ,但 72h组仍未恢复至对照水平(P <0 .0 5)。 2 .SDS -PAGE示 2 4h组、48h组和 72h组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HIBD后再灌注线粒体COX活性下降 ,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此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也是HIBD中线粒体对神经元凋亡起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陈大鹏  万朝敏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1):759-759,762
21世纪,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界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临床医学将从经验医学进入循证医学,临床医学已经迎来了循证医学的时代。作为一种遵循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为: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都应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依据。循证医学的出现,为临床医师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和最有效地获取可信和高价值的关于疾病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临床信息提供了帮助。现拟就关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方面循证医学的一些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李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1):1007-1008
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是小儿AML的一个少见类型,临床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该病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近年来有关本病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表现 AML-M0是Lee等1987年首先提出的,认为是AML中的一种特殊类型。1990年Bennett建议将此型称为AML  相似文献   
85.
EB病毒 (EBV)属人类疱疹病毒 ,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联。目的  本研究探讨EB病毒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 38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儿骨髓细胞EBV -DNA。结果38例患儿骨髓EBV -DNA阳性检出率 6 1 % ( 2 3/38)。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均为阳性 ,急性白血病 (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阳性率较高 ,其余病例均为阴性。对照组 1 0例非血液病发热患儿仅 1例阳性。结论  EBV感染与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关系密切。EBV感染可促使病情恶化或难治。同时对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除考虑肿瘤性发热外 ,应警惕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EBV易感因素 ,尽早动态检测EBV -DNA ,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病人免疫力低下 ,对EBV病毒的免疫应答功能降低 ,抗体反应法作EBV常造成假阳性结果。本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子宫角妊娠误诊致子宫破裂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角妊娠 (以下简称宫角妊娠 )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妊娠 ,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困难 ,容易延误诊治 ,导致不良结局。现将我院近 2年内收治的 3例因宫角妊娠误诊致孕中期子宫破裂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患者 2 4岁 ,孕1产0 。因停经 2 0 + 周 ,右下腹痛 4 + 小时于 2 0 0 2年 7月 2 0日以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急诊收入外科。患者停经 4 0 + 天自觉恶心呕吐 ,自查尿HCG(+) ,未到医院检查 ,孕 4 + 月自觉胎动 ,入院前 4 + 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胀痛 ,无发热及阴道流血流液。查体 :T 36 2℃ ,P 90次 …  相似文献   
87.
重度妊高征并发腹水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并发腹水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 2 0 4例重度妊高征分为并发腹水组 (A组 ,4 8例 )和未并发腹水组 (B组 ,15 6例 ) ,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A、B两组间比较 ,终止妊娠的时间、肝功能检查总蛋白、白蛋白、白 /球比值、乳酸脱氢酶、血肌酐、2 4小时尿蛋白定量、宫内死胎发生率、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腹水病情极为严重 ,应及时终止妊娠 ,分娩后腹水可消退 ;早期、系统、定期的产前检查可及时发现、预防重度妊高征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疤痕子宫逐渐增多 ,疤痕子宫避孕失败要求人工流产者也相应增多。由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的存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以及与周围的粘连等 ,有可能使子宫解剖位置和形态特征发生变化 ,给人工流产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尤其是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因剖宫产子宫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 ,产后子宫复旧 ,子宫下段恢复为正常的子宫峡部。剖宫产疤痕位于子宫峡部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是指此部位的妊娠 ,目前众多学者认为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为异位妊娠。由于绒毛种植在疤痕凹陷处并不断向宫壁发展 ,可能在妊娠早期即引起子宫穿孔…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目前适合我国卫生经济条件的妊娠期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筛查界值.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年4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在全国18个城市25家医院保健并进行首次50 g GCT的16 286例孕妇,对其GCT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以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50 g GCT的界值选取7.2 mmol/L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和59.0%,选取7.8 mmol/L时分别为96.0%和73.0%,选取8.3 mmol/L时分别为90.2%和81.5%;以ADA标准诊断GDM,选取GCT界值为7.2 mmol/L时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60.4%;选取7.8 mmol/L时分别为96.2%和74.7%;而选取8.3 mmol/L则分别为87.0%和83.1%.以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GDM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选取7.2 mmol/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和61.4%,选取7.8 mmol/L时分别为95.4%和75.8%,选取8.3 mmol/L时分别为84.9%和84.1%.结论 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经济情况,以7.8 mmol/L作为50 g GCT的界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0.
肾脏病患者尿NAG与24h尿蛋白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NAG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意义及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71例肾脏病患者的尿NAG、NAG/Cr与24h尿蛋白。结果NAG、NAG/Cr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NAG检测可作为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指标及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