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Ovid 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以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10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探讨利巴韦林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初筛文献392篇,筛选后最终纳入利巴韦林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文献99篇,其中关于流行性感冒37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9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8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13篇、COVID-191篇、寨卡病毒(ZIKV)3篇、登革热病毒(DENV)9篇、拉沙病毒(LV)8篇、汉坦病毒(HV)5篇、基孔肯尼亚病毒(CHIKV)6篇。流行性感冒治疗中,多采用利巴韦林与其他药物(多为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治疗。体外试验显示,利巴韦林对HIV,SARS-CoV,MERS-CoV均有抑制作用,但临床研究效果不确切;DENV动物实验显示无效;ZIKV,HV,CHIKV体外试验显示有效;建议重新评估对LV的临床疗效。利巴韦林用于COVID-19的研究仅1篇。结论仍需开展更多规范的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验证利巴韦林治疗COVID-19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20,(6):734-739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不同给药方式下贝伐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药物(试验组)对比化疗药物(对照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回顾性研究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R 3.6.1软件进行干预措施排序。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其中21项为RCT、8项为回顾性研究,共计2 254例患者。涉及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贝伐单抗(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胸腔灌注)、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等5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与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OR=0.81,95%CI(0.13,4.60),P>0.05]、化疗药物(胸腔灌注)与化疗药物(静脉滴注)[OR=0.47,95%CI(0.07,3.10),P>0.05]、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与化疗药物(静脉滴注)[OR=0.56,95%CI(0.27,1.20),P>0.05]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OR=3.10,95%CI(2.10,4.50),P<0.05]、贝伐单抗(胸腔灌注)[OR=1.90,95%CI(0.99,3.90),P<0.05]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化疗药物(胸腔灌注)。网状Meta排序为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贝伐单抗(胸腔灌注)>化疗药物(静脉滴注)>化疗药物(胸腔灌注)。试验组患者血压升高发生率[RR=2.64,95%CI(1.56,4.43),P=0.000 3]、蛋白尿发生率[RR=3.24,95%CI(1.79,5.86),P=0.000 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粒细胞减少发生率[RR=0.94,95%CI(0.81,1.09),P=0.41]、恶心呕吐发生率[RR=0.87,95%CI(0.73,1.03),P=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化疗相比,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不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结论:虽然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但胸腔灌注给药方式可增加蛋白尿、血压升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以高血糖,酸中毒和酮血症为特征的复杂无序的代谢状态,通常在绝对或相对胰岛素缺乏伴拮抗激素增多时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然可预防,但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它们通过减少肾脏近端小管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这类药物使血清中酮酸以及胰高血糖素的产生增加,在某些个体中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本文将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为降低其用药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抑制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的脂肪分解及其机制。方法以SD大鼠附睾原代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3个平行管。对照A组予以5 mmol·L-1葡萄糖,对照B组予以25 mmol·L-1葡萄糖,实验A组予以5 mmol·L-1葡萄糖+500μmol·L-1二甲双胍,实验B组予以25 mmol·L-1葡萄糖+500μmol·L-1二甲双胍。细胞孵育24 h后,测定培养基中甘油释放量作为评价脂肪分解的指标,用酶化学法测定脂肪分解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脂滴包被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脂肪组织三酰甘油水解酶(ATGL)蛋白表达。结果对照B组和实验B组的甘油释放量分别为(1.61±0.08)和(0.50±0.06)μmol·m L-1packed cell volume,实验B组与对照B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种抑制效应从孵育16 h开始明显并持续到24 h。对照B组和实验B组的脂肪分解酶活性分别为(344.28±65.98)和(200.44±64.25)μmol glycerol·mg protein-1·h-1,2组比较,实验B组降低4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B组相比,实验B组脂滴包被蛋白磷酸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的ATGL蛋白水平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脂滴包被蛋白磷酸化和脂肪分解酶活性,从而减少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的脂肪分解,这种效应可以减少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游离脂肪酸从脂肪组织向血浆释放,进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摘 要临床药师基于循证证据,结合患者病情,与医生合作,积极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给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根据现有指南、临床研究,考虑用药经济性的基础上,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药品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刘静 《中国药师》2018,(5):911-933
摘 要镇痛治疗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尚无神经外科术后镇痛的标准方案。强阿片受体激动药可导致瞳孔缩小、呼吸抑制及颅压升高等,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受限。弱阿片受体激动药可待因为优选方案,但也可能因代谢差异导致镇痛不足。曲马多、地佐辛、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辅助镇痛药物各有利弊。本文整理、分析并总结相关研究报道,详细阐述全身镇痛药物与局部麻醉镇痛在神经外科术后应用的特点,促进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R的CYP2C9基因多态性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逢波  陈泽莲  唐尧 《华西医学》2007,22(4):936-937
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是CYP2C亚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约占人类肝细胞微粒体P450酶系的20%。CYP2C9参与人体内多种药物的代谢过程,如华法林、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塞来考昔、氟伐地汀等[1]。大量研究表明,CYP2C9在人体内药物代谢中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不同的等位基因编码不同的酶,对底物表现出不同的亲和力和不同的催化活性,并在前致癌物、前毒物和致突变剂的活化中也起一定作用[2]。CYP2C9作为一种重要的CYP450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研究最多的是CYP2C9*1、CYP2C9*2、CYP2C9*3,其他还有CYP2C9*4~CYP2C9*13等,对CYP2C9多态性的测定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基于PCR的CYP2C9多态性测定方法的研究。由于此类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有差异,本文从原理、优缺点等方面综述了基于PCR的多种CYP2C9多态性测定方法。1逆转录PCR逆转录PCR是被广泛应用的基因测定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提取RNA;根据待测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然后加入引物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加热变性成为单链cDNA后,加入与之互补的另一引物,进行PCR扩增。...  相似文献   
18.
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和新修订药品法的实施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国家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外在和内在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药品的日常验收工作中 ,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一讨论。1 有效期  国家规定 :由 2 0 0 1年 12月 1日后生产和上市销售的药品必须标明有效期 ,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不得生产、销售。 2 0 0 1年 12月 1日前生产且已销售进入流通领域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 ,可使用至 2 0 0 2年 11月 30日。而我们在药品验收工作中 ,发现依然有一定量的药品 (尤其是低价普药 )仍未标明有效期。随着 11月 30日…  相似文献   
19.
吴斌  苏娜  吴逢波  徐珽 《中国药房》2014,(20):1904-1907
目的:系统评价咪唑斯汀对比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咪唑斯汀对比氯雷他定治疗A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1 3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咪唑斯汀治疗AR患者的总有效率[RR=1.08,95%CI(1.02,1.15),P=0.01]、总体症状评分[MD=-0.42,95%CI(-0.75,-0.08),P=0.01]和鼻塞症状评分[MD=-0.22,95%CI(-0.42,-0.01),P=0.04]显著优于氯雷他定,而喷嚏[MD=-0.08,95%CI(-0.24,0.08),P=0.31]、鼻涕[MD=-0.04,95%CI(-0.18,0.10),P=0.54]和鼻痒症状评分[MD=-0.01,95%CI(-0.13,0.12),P=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困倦、头晕、口干发生率和心电图QTC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治疗AR可以改善患者的鼻塞症状,总体疗效优于氯雷他定,而安全性与氯雷他定相当。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质量不高,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邹丹  吴逢波  徐珽 《中国药房》2014,(16):1490-1493
目的:系统评价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比肌肉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比肌肉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9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斯的明三阴交穴位注射[OR=4.07,95%CI(2.28,7.28),P<0.000]和足三里穴位注射[OR=10.09,95%CI(5.48,18.59),P<0.000]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排尿时间显著短于肌肉注射[WMD=3.35,95%CI(1.76,4.9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较好,起效较快,但该结论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