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TNF-α,IL-1β,IL-6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肠内营养(EN)对SAP早期白细胞过度激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SAP患者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均按SAP的治疗指南进行基础治疗。PN组(25例)于发病后第3天启动PN支持,直至经口进食;EN组(54例)采用不同时机(发病后第1,4,6天)启动EN支持,持续至经口进食。比较两组TNF-α,IL-1β,IL-6水平的下降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均逐渐下降,但从第5天开始,各EN组下降的程度均明显大于PN组(P<0.05),且EN启动越早其下降程度越大(P<0.05)。结论:早期EN治疗能明显降低SAP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且较PN治疗更利于缩短SAP过程中早期白细胞过度激活的时间,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在常规胰腺炎基础上给予血液滤过治疗,另外9例患者采用连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淀粉酶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血肌酐值、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结果联合使用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患者的血淀粉酶值、血肌酐值、TNF-α、IL-6、IL-1β、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在治疗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连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8年5月行LC的243例患者,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为9.88%(24/243),均发生于剑突下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无关(P>0.05),而与胆囊病变的类型、术中胆囊破裂与否、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关(P<0.05).结论:LC术后切口感染常易被忽视,应在强调熟练操作的同时加强对切口感染问题的重视,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4年期间收治的35例妊娠合并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保守组),另22例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48 h内行内镜微创治疗(内镜组)。结果:保守组9例(69.2%)孕妇治愈,孕妇死亡4例(30.8%),胎儿死亡6例(46.2%)。内镜组19例(86.4%)孕妇治愈,其中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愈者12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愈者2例,ENBD后腹腔镜治愈者4例,1例经内镜治疗病情加剧,紧急开腹手术并终止妊娠后治愈,胎儿死亡;3例孕妇(13.6%)死亡,其中1例内镜治疗失败转开腹,后因胰瘘母婴死亡,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死亡。内镜组孕妇及胎儿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均P<0.05),此外,两组治疗3d后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内镜组均优于保守组(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ABP患者早期内镜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3组:保守组、内镜组、手术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早期内镜干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内镜组患者均获治愈,疗效明显优于非内镜组。结论早期内镜干预可解除胆胰管开口梗阻,通畅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6.
护理审美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培养护士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方法通过美学知识讲座、健身健美操的培训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竞赛等方式进行审美教育.结果通过实施审美教育,密切了医护关系和护患关系,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临床护理中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审美教育,对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1-甲基乙内酰脲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为实验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对照组(等量PBS)和1-甲基乙内酰脲组(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1-甲基乙内酰脲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文献数据和预实验,将1-甲基乙内酰脲组设8个浓度组(M:0.5 mg/L、5 mg/L、10 mg/L、20 mg/L、50 mg/L、100 mg/L、200 mg/L、500 mg/L);1-甲基乙内酰脲八个浓度组分别干预人结肠癌SW480细胞24、48及72 h后,MTT法检测1-甲基乙内酰脲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①1-甲基乙内酰脲在5~500 mg/L浓度范围能抑制SW480细胞增殖,增殖抑制率呈浓度递增趋势。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1-甲基乙内酰脲作用于结肠癌SW480细胞48 h后,对SW48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结论 1-甲基乙内酰脲在体外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引导下胃空肠造瘘(PEG/J)术置管与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SAP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15例采用PEG/J术置管行EN治疗(PEG/J组),46例行采用鼻空肠管行EN治疗(鼻空肠管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操作时间、患者恢复排便时间、患者血象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患者自感舒适度。结果:PEG/J组的操作时间较长,但是恢复排便时间要快于鼻空肠管组,且血象降到正常所需的时间也明显比鼻空肠管组短(均P<0.05);PEG/J组要比鼻空肠管组的留管时间长,但是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要明显低于鼻空肠管组,且PEG/J组患者自感舒适度好于鼻空肠管组(均P<0.05)。结论:早期EN治疗SAP时,PEG/J术置管要比鼻空肠管效果好,而且其并发症少,特别有利于SAP的后期营养支持治疗和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 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HNP组)18只和假手术组18只.AHNP组应用硬膜外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使用创面封闭胶封闭穿刺孔.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 h检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大体及光镜下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 AHNP组胰腺呈出血坏死性改变,3、6、12 h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大体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硬膜外导管和创面封闭胶对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加以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诱导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中选取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保胆取石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开腹组)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保胆取石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LC组和开腹组(p<0.05),LC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保胆取石组和LC组比开腹组短(p<0.05).结论:相比LC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