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5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1979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75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854篇
内科学   812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170篇
特种医学   429篇
外科学   803篇
综合类   5867篇
预防医学   3296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6633篇
  8篇
中国医学   2107篇
肿瘤学   144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282篇
  2011年   1289篇
  2010年   1506篇
  2009年   1639篇
  2008年   1640篇
  2007年   1825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667篇
  2004年   1545篇
  2003年   1405篇
  2002年   1173篇
  2001年   658篇
  2000年   736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研究表明,2/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5年内死亡,在美国血透患者年死亡率高达24%,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体重指数等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最近许多研究提示,ESRD患者超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不完全与传统的危险因子相关。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为高体重指数、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的患者反而具有更好的生存优势,有学者将ESRD患者这种特殊表现称为“逆流行病学”(reverse epidemiology)现象。  相似文献   
22.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I%、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最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MPO和NAT2基因多态性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和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对照各139例,应用聚合酶链-内切酶片段(PCR-RFLP)方法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MPO和NAT2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结果 MPO-463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MPO(G-463A)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5,OR=0.505,95%CI=0.325~0.847).NAT2乙酰化表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0,P〉0.05);但NAT2*5 481T等位基因和NAT2*6 590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O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相关,携带MPO(G-463A)突变基因型(GA/AA)个体可降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NAT2乙酰化表型可能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关,但NAT2*5(C481T)、NAT2*6(G590A)单核苷酸突变频率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4.
2005年世界上市的新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斌  廖清江 《药学进展》2006,30(6):287-289
根据2006年Scrip(3136期21页)提供的信息及2005年Pharma Projects的相关资料,2005年全世界上市新活性物质(New Active Substance,NAS)28个,其中有20个为新化学物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8个是疫苗或采用生物技术研发的新药。另有玻璃酸酶(Hyaluromidase)及其注射制剂为已上市并被我国及美国药典收载。  相似文献   
25.
随着伤口治疗技术的进展,现代伤口愈合的模式已由伤口干燥环境愈合转变为伤口湿润环境愈合,简称湿性愈合.湿性伤口治疗被认为是大部分需填补缺损的二期愈合伤口的标准治疗方式.传统敷料易造成伤口干燥环境,导致结痂,虽能起到屏障保护作用,但明显阻碍上皮化形成且易致痂下积脓.本文就1例糖尿病患者外科伤口延期愈合进行湿性疗法的护理探讨.……  相似文献   
26.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我科近两年来陆续对部分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同时连续输注化疗,近期效果较好。对易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应用盐酸恩丹西酮类止吐药,使治疗顺利进行。1 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27.
N市饮水机及其出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桶装纯净水用户饮水机使用情况及其出水微生物污染状况 ,为卫生、城建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户饮水机使用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水质微生物检测按《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73 2 4-1998)进行。结果 :86.6%用户将饮水机置于厨房或客厅内 ,每桶水在夏冬季使用平均周期分别为 5天和 7天 ,43 .8%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采取消毒措施 ,64 .3 %的用户首次使用饮水机不对其进行消毒 ,5 9.8%的用户不对新换桶装水桶口进行消毒 ,不了解饮水机排水阀位置的用户有 67%。对于桶内水和阀出水而言 ,居民户菌落总数、酵母菌数均高于团体户 (p值均小于 0 .0 5 )。居民户阀出水菌落总数高于桶内水 (P<0 .0 5 ) ,其菌落总数合格率低于桶内水 (P<0 .0 1)。结论 :为提高饮水机的出水水质 ,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饮水机在初次使用时应彻底清洗消毒 ,使用中要定期对其清洗消毒 ,每次更换新桶时要对桶口进行消毒 ,在夏季要尽量缩短饮用周期。对饮水机现有结构进行改进有望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8.
本文建立了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测定的高分辨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SE-30 FSOT柱(L28m×φ0.28mm),柱温180℃,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正十六烷为内标,六味地黄丸经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测定丹皮酚的含量。在2—12.5μg 范围内,丹皮酚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丹皮酚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3%(CV=1.38%,n=11)。本法可用于六味地黄丸三种制剂的含量测定,测得结果与其它方法比较一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9.
急性肾损伤(AKI)是 ICU 危重病人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积极干预有利于预后改善,但长期以来缺乏对 AKI 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理想指标,阻碍了 AKI 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近年来研究显示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对 AKI 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 AKI 并对AKI 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的可靠指标.本文即对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几种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制备鼠抗大肠杆菌CD多克隆抗体,方法:亚克隆CD基因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和pBV222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内,诱导表达并纯化MBP-CD和6his-C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MBP-CD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通过重组质粒的酶切筛选出重组阳性克隆,成功地表达和纯化出MBP-CD和6his-C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MBP-CD成功制备了鼠抗CD多克隆抗体,并用6his-CD和GST-CD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了抗体的正确性,结论:应用多克隆抗体可以检测体内外CD基因的表达,为临床前和临床上深入开展CD基因的生物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