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6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Jacson-Rees回路行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以来在国际微笑行动中对500例行唇腭裂手术的患儿用JacsonRees回路行氟烷吸入麻醉,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级患儿500例,年龄1月~12岁,体重4~33kg,其中唇裂修补术194例,腭裂修补术209例,其余为唇腭裂复合修补术。仪器设备 JacsonRees回路,Drager麻醉机,多功能监测仪,U型气管导管(30~70#)。麻醉方法 (1)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01mg/kg。(2)麻醉诱导,用JacsonRees回路近端接Drager麻醉机共同气体出口,另一端接面罩给患儿吸入…  相似文献   
9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手术麻醉后新发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目前关于POC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中枢炎症被认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POCD与中枢炎症可能联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手术麻醉引起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炎性因子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BBB或激活多种信号通路等方式引发中枢系统炎症;中枢炎症进一步通过炎症消退迟缓、炎症因子直接作用或非炎性介质间接影响等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引发POCD;POCD的风险因素也与中枢炎症密切相关;基于POCD中枢炎症机制的干预措施对POCD预防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观察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TRF1蛋白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SHSY-5Y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褪黑素组(IM组)、异氟醚+褪黑素+抑制剂组(IMB组),每组细胞浓度为4.8×106~8.0×106个/ml。C组未进行药物处理,正常培养。I组予1.5%异氟醚处理6 h。IM组予1 mmol/L褪黑素1 μl处理细胞11 h后,1.5%异氟醚处理6 h。IMB组予100 m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α)选择性抑制剂BYL719 1 μl处理30 min后,1 mmol/L褪黑素1 μl处理11 h,1.5%异氟醚处理6 h。采用RT-qPCR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端粒体复制结合因子1(TRF1)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I组和IM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IM组p-Akt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IM组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RF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IM组比较,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褪黑素明显上调异氟醚处理后SHSY-5Y细胞TRF1蛋白表达,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估肺部手术患者双肺的通气期间左右两侧支气管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差值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效能。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200例,男86例,女114例,年龄18~80岁,BMI 17~32 kg/m2,ASA Ⅱ或Ⅲ级。根据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两组:PPCs组和无PPCs组。测量并记录双腔支气管插管后仰卧位双肺通气后5 min(T0)、改侧卧位双肺通气后5 min(T1)、关胸后侧卧位双肺通气后5 min(T2)、术后恢复仰卧位双肺通气后5 min (T3)的气管、术侧和健侧PETCO2,计算健侧与术侧PETCO2差值(D-PETCO2)。记录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总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PETCO2预测PPCs的效能。
结果 有27例(13.5%)患者发生PPCs。与T0时比较,T1、T2时术侧PETCO2明显降低,健侧PETCO2和D-PETCO2明显升高(P<0.05)。与无PPCs组比较,PPCs组T3时D-PETCO2明显升高,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术后胸管总引流量明显增加(P<0.05)。T3时D-PETCO2预测PPCs的AUC为0.718(95%CI 0.614~0.879),最佳截断值为4.5 mmHg,敏感性63%,特异性90%;单肺通气时间预测PPCs的AUC为0.761(95%CI 0.655~0.867),最佳截断值为2.2 h,敏感性59%,特异性91%。
结论 肺部手术患者双肺通气期间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以及手术操作均会导致D-PETCO2明显增加,术后恢复仰卧位双肺通气后5 min的D-PETCO2和单肺通气时间可预测肺部手术患者PP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患者在术后出现的人格、社交及认知功能改变,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类淋巴系统是由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转运系统,可清除神经毒性物质,维持大脑内环境稳定。类淋巴系统损伤机制可从大脑废物清除角度综合解释PND的诸多病理生理改变,有望成为干预PND发生发展的集束化靶点。本文对类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及类淋巴系统与PND相关诱发因素间的潜在联系进行综述,以期为PN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预先静脉注射氟哌利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3例):氟哌利多组(D组,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派利多2.5 mg)和对照组(C组,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记录入手术室、诱导后、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时、苏醒时、拔管后及离开PACU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后送入PACU观察停止麻醉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时及拔管后3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及改良-Aldrete评分,拔管后30 min、1h及术后6、24 h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恶心呕吐、寒战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拔管后30 min、1h、术后6、24 h时,D组[(1.4±1.3)、(1.7±1.5)、(1.5±1.5)、(0.9±0.8)分]与C组[(3.5±1.6)、(3.7±1.5)、(3.4±1.8)、(2.4±1.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MAP、HR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及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苏醒后呼吸抑制、精神障碍、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结论 预先静脉给予氟哌利多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皮前静脉滴注TXA 15 mg/kg ,术中10 mg?kg‐1?h‐1维持至术毕;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围术期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并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均少于B组[(514±265) ml vs .(724±278) ml和(260±95) ml vs .(425±115) ml](P<0.05和P<0.01),围术期自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量也少于B组[(115±56) ml vs .(205±73) ml和(273±95) ml vs .(350±110) ml](P<0.05和P<0.01)。两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TXA可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品管圈在麻醉科药品管理中的优化作用。方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麻醉科药品管理优化的护理实践。随机选取18名有3-5年工作经验的麻醉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药品核对和整理完成时间、基础药箱整理情况、平均补充药品时漏放率和错放率”等工作环节改良后,观察对麻醉科药品管理的优化作用。结果:改良麻醉护士工作在麻醉科药品管理中有明显的优化作用,核对和整理药箱时间明显缩短,药品漏放率和错放率明显降低,麻醉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升高。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有效的改良麻醉护士工作,对麻醉科药品管理具有比较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胃癌患者组织中p53与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p53与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普外科的69例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组织样本,伴有淋巴结转移者41例和无淋巴结转移者28例,采用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胃癌患者组织中p53与Ki-67的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组织中,比较两种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在胃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之间,p53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53与Ki-67的表达与胃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