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评价minivi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minivi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检测的 1 680例血培养结果的阳性率 ,阳性最早出现时间及检出细菌的种类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1 680例血培养分离到 1 76株细菌 ,阳性率为 1 0 .5 %。细菌最早检出时间为 2h5min ,2 4h内检出细菌的阳性率为 64 .8% ,48h内为 89.2 %。分离出的 1 76株细菌分布于 2 4个种菌属。假阳性率 2 .8% ,假阴性率为 0。结论 minivi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的应用 ,提高了血培养的阳性率 ,缩短了细菌的检出时间 ,检出的细菌种类较多 ,检验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头孢类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资料,为诊断和治疗头孢类药物所致溶血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头孢类药物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发生时间和转归等。结果: 6例输注头孢类药物后在不同时间出现面色苍黄、血尿、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等临床表现,同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碱化尿液、输注洗涤红细胞、血浆置换等抢救措施后,5例好转后转科治疗出院,1例因入院之前休克时间较长、溶血危象、严重酸中毒,脑组织等多器官不可逆缺氧缺血损伤导致死亡。结论: 头孢类药物能产生药物性溶血反应,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加速溶血反应,且在首次用药及用药数天后均能发生,使用时应密切关注临床表现,避免不良反应特别是溶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合并冠脉损伤患儿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KD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HUVECs分为正常血清组(Control组)、发热血清组(F组)、KD无冠脉损伤组(Non-CALs组)和KD合并冠脉损伤组(CALs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分析各组HUVECs的凋亡情况。结果:MTT比色结果显示,Non-CALs组和CALs组经血清干预后的细胞活性低于F组和Control组,且CALs组低于Non-CA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经KD患儿血清作用后,HUVECs的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ALs组凋亡率高于Non-CALs组。结论:KD合并冠脉损伤患儿血清具有抑制HUVECs增殖并诱导HUVECs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周晋  刘雪梅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388-339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患儿送检各类标本所分离的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葡萄球菌1 15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6株,占50.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5株,占49.1%。药敏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致病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血液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并结合新生儿自身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5.
76.
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芳  夏永祥 《医疗装备》2009,22(7):55-56
目的:探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检测时的影响因素。方法: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对5810例患者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阳性结果人工镜检复查。结果:在738例血尿阳性标本中假阳性占18.2%,霉菌、结晶、细菌分别占10.3%、2.6%、3.5%;1269例WBC阳性标本中假阳性为9.7%,肾小管上皮、结晶、其他分别占7.6%、1.6%、0.5%。结论:红细胞的假阳性多由霉菌、草酸钙结晶、细菌引起,WBC的假阳性多由肾小管上皮和结晶引起,管型假阳性可由茵丝、粘液丝、上皮细胞、结晶等物质引起。  相似文献   
77.
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对左氧氟沙星 、克拉霉素的耐药表型及与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基因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Hp个体化根除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 别选择2021年6月至12月和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 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292例和350例Hp阳性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分离培养,用E-test 药敏试验法检测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性,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耐药表型的差异;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型,并 分析与耐药表型的一致性。结果在左氧氟沙 星耐药性研究的292例病例中,有120例(41.10%)表型耐药,不同性别(P=0.031)、年龄(P<0.01)患者间耐药率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耐药相关基因型中有123例(42.12%)突变,与表型的一致性很高 ( Kappa= 0.951 ,P<0.01),且主要耐药基因gyrA的第87位突变与表型的一致性略高于第91位突变。在克拉霉素耐药性研究.的350例病例中,有168例(48.00%)表型耐药,不同性别(P=0.165)、年龄(P=0.192)患者间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耐 药相关基因型中有182例(52.00%)突变,与表型的一致性较高( Kappa=0.795,P<0.01)。结论Hp 对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且耐药相关基因型与表型的一致性都较高。在培养条件不够、、培养失败或者要求时效性的情况下,临床医生 可根据耐药相关基因型来预测表型,以制定Hp个体化根除的方案。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全自动检测方法并对其准确性、重复性和线性范围等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速率法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并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检测参数,并评估该方法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准确性、重复性和线性范围。结果:试剂空白吸光度平均为0.002 14,空白吸光度变化率(△A/min)平均为0.015 26。3份高、中、低α葡糖苷酶活性的精浆样本重复测定10次的CV值分别为2.52%、0.36%和0.76%。采用比对试验的方法来评价准确性,40份精浆标本每个浓度点的相对偏差范围为-5.52%~7.54%,均低于15%的要求。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在76~647 U/L范围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自动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检测法有较低的试剂空白,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好,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精浆样本无需稀释,适合临床上大批量样本的检测筛查,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试剂成本。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形态阑尾内口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方法从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153例,进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查,记录SIBO情况,并进行结肠镜检查,记录阑尾内口形态,依据结肠镜下阑尾内口形态分为漏斗型、膜样型和裂隙型3组,将3组人群的SIBO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体检人群中阑尾内口形态比例:漏斗型63.4%(97/153)膜样型22.2%(34/153)裂隙型14.4%(22/153);②漏斗型组人群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膜样型组和裂隙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膜样型组人群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裂隙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内镜下阑尾内口形态比例漏斗型远高于膜样型和裂隙型,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阑尾内口漏斗型人群有易并发SIBO的可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0例,患者受伤入院后2、24 h及1、2、3、4周连续动态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术中及术后1、2、3周取患肢受累肌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患者受伤2 h后,血浆LDH、AST浓度即急剧升高,分别为正常值的2和4倍.24 h后各项指标达到峰值,LDH和AST分别达正常值的4和10倍.1周后,LDH和AST仍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病理显示肌肉标本明显不可逆性坏死.结论 LDH和AST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动态连续监测这些指标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