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03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秦泗河  刘振东 《骨科》2016,7(2):73-75
20世纪骨科在创伤修复、肢体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显微外科、脊柱矫形与内固定技术、关节镜技术、人工关节、骨折内固定技术以及Ilizarov技术的发展成就了新学科,使医学理论、临床医疗发生突破性变化,故被认为是20世纪骨科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些发展促进了骨科学从整体分化出多个亚学科,又从多个亚学科回归到个体化肢体重建的新层次的整合,从主要关注骨与关节的损伤到关注整个肢体的运动健康。当我们得益于前人所创造的技术成果时,更应记住他们,激发我们自己的创造热情。本文将对20世纪骨科学进展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42.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是限制其使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被列入中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版)中的33种TCMI均有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中过敏反应占75%,具体表现为皮肤瘙痒,各种过敏性皮疹,粘膜水肿等,且具有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累及多器官,涉及多品种的特点[1]。  相似文献   
43.
染色体畸变试验作为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前常规开展的毒理学试验项目,是检测化学物质对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影响的基本方法。确立标准化试验方法并积累一定的背景数据,是试验系统和数据真实可靠性的有力保障,可为科研人员和审评专家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依据。首先就影响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简要综述,继而通过回顾国内外2012-2017年期间发表的47篇有关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研究来讨论如何规范化试验条件,并以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02-2017年汇总的背景数据为例阐释建立历史背景数据的要点。总之,严格参考OECD指导原则开展规范化的染色体畸变试验并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一套对照受试物的背景数据是临床前遗传毒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更好地对药物等受试物的潜在致染色体损伤作用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使用Ames波动试验和GADD45a-GFP GreenScreen两种快速筛选方法,对有毒中药芫花和了哥王的主要单体成分大黄素和芫花素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方法 (1)Ames波动试验: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使用鼠伤寒沙门菌TA100开展基于96孔液态培养法的细菌回复性突变试验,大黄素和芫花素(终质量浓度范围均为0.1~10 μg/mL)与菌液充分混合后在37℃下培养72 h。(2)GADD45a GreenScreen高通量筛选试验: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条件下(+S9)将表达GADD45a基因的TK细胞(GenM-T01和GenM-C01)与大黄素(0.13~32.0 μg/mL)和芫花素(0.07~16.0 μg/mL)分别作用48 h(-S9)和3 h(+S9),之后通过酶标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荧光强度。结果 有无代谢活化条件下,10 μg/mL大黄素均可诱导TA100的回复性突变率显著性升高(P<0.05、P<0.001);代谢活化条件下,10 μg/mL芫花素可诱导TA100的回复性突变率显著性升高(P<0.001),16.0 μg/mL芫花素诱导TK6细胞表达的GADD45a-EGFP荧光强度也超过了遗传毒性阈值(1.3倍)。结论 当前研究提示大黄素和芫花素为可疑遗传毒性,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明确其遗传毒性及机制。Ames波动试验和GADD45a GreenScreen是良好的高通量筛选备选试验,可极大优化浩繁的药物的毒性筛选工作,尤其适宜诸如中药等成分和配伍复杂的药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EAL)是否具有成瘤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采用BALB/c裸鼠,分为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Hela细胞)组、EAL低、高剂量(1×107、5×107/只)组,sc给药1次,观察裸鼠临床症状、注射部位有无结节或肿物形成;每周2次称动物体质量;测量肿物体积,绘制生长曲线;肿物组织取出后,HE染色,光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注射后1周内,阳性对照组注射部位均有肿物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自给药后20 d起,阳性对照组雌性裸鼠与溶媒对照组比较,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0.01),但身体明显消瘦;病理学检查发现,阳性对照组皮下肿瘤细胞灶状/巢状/团块状增生,肿瘤组织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伴或不伴有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EAL低、高剂量组临床症状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均未见肿瘤样病变,体质量增长趋势与溶媒对照组一致。结论 BALB/c裸鼠sc EAL不具有成瘤性。  相似文献   
46.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抗HER2 人源化抗体的急性毒性。方法 将食蟹猴随机分为4 组,包括溶媒对照和抗HER2 人源化抗体75、150 和250 mg/kg 组,单次iv 溶媒对照组或供试品,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 给药后各组动物临床症状、体质量、摄食量、体温、心电图、血压和血液学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生化结果显示,150 mg/kg 组与250 mg/kg 组动物给药后血清IgG 水平出现一过性增加;各组动物均未见大体病理学改变。结论 食蟹猴单次iv 抗HER2 单抗,总体上动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可达250 mg/kg,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临床前评价抗HER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冷处理对不同食品来源及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在37 ℃、4 ℃冷胁迫及4 ℃冷适应条件下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代表菌株的生物膜相关基因hpt、luxS及sigB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差异分析。结果37 ℃条件下,1/2c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不存在生物膜形成能力弱株。 37 ℃条件下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组(3株)以及中组(10株)菌株中,9株菌的hpt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 冷处理条件下4株中组菌株中,1株菌的sigB基因表达量增多,3株菌的hpt基因表达量增多。结论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血清型相关,1/2c血清型菌株在37 ℃条件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 hpt基因突变株在37 ℃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冷处理使得病原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但hpt及sigB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增强4 ℃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49.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19,34(9):779-781
2019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8种,涉及79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2个)、麻疹(30个)、霍乱(10个)、西尼罗热(8个)和脊髓灰质炎(8个)。 病死率位于前4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6.8%)、中东呼吸综合征(34.5%)、拉沙热(22.1%)和西尼罗热(9.2%)。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麻疹、霍乱和西尼罗热。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霍乱、黄热病和拉沙热;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登革热;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和麻疹;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扩展Barthel指数(EBI)评定脑卒中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评测者间信度。方法:由第1位评定者应用EBI量表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3d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第2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对不同评定者间的EBI结果进行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分析以检验EBI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 99(P 0. 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 98(P 0. 01)。结论:EBI量表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时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评测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