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8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渗透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伦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为规避和消解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可以预见的伦理风险和治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6月28日首次发布《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旨在对临床实践中部署人工智...  相似文献   
92.
江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2):125-127,226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母婴健康相关话题持续升温。妊娠期作为生命早期的重要部分,对妊娠结局和子代发育有深远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妊娠期并发症现患率高,病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何预防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本期“母婴健康”栏目的论文展示了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Chinese Pregnant Women Cohort Study, CPWCS)项目团队在母婴队列研究现状、妊娠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环境及生活方式与母婴健康关联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母婴健康服务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指导,推动我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我国孕妇在不同孕期的身体活动水平,分析持续身体活动不足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Chinese Pregnant Women Cohort Study, CPWCS)项目中完成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随访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获取孕妇的一般信息,通过国际体育活动问卷对孕妇在三个孕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持续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计2 920名孕妇纳入研究,其中仅1 057名(36.2%)孕妇在三个孕期都达到了身体活动充足,有267名(9.1%)孕妇在三个孕期都处于低水平身体活动,即持续身体活动不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肥胖(OR=1.985, 95% CI: 1.078~3.654, P=0.028)、家庭成员数>2人(OR=1.544, 95% CI: 1.122~2.123, P=0.008)和怀孕前吸烟(OR=2.395, 95% CI: 1.309~4.382, P=0.005)的孕妇更容易出现持续身体活动不足。  结论  我国孕期妇女的身体活动水平不足。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身体活动指导,发挥家庭成员对孕妇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的支持作用,以帮助孕妇在怀孕期间安全有效地进行身体活动,促进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94.
本文概述了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发展的三个阶段,医院系统性职业卫生防护自律模式的核心内涵、取得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后,从积极融入国内和国际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两个平台层面,提示医院如何采取系统性方法开展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使医护人员、患者和公众受益,在国内、国际发挥引领作用,为更多医院主动采取系统性方法保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和评价中国大陆地区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预防和消除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95年1月1日到 2021年1月31日在PubMed、Medlin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女性人群中发表的有关HPV病毒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因素的相关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分≥5分的文献。卡方检验评价其异质性;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33篇文献纳入研究,总人数为46013人。结果显示:人群HPV总知晓率为65.9%,其中HPV总知晓率最低的是东北地区、农村地区及中学生分别为16.0%、41.2%和14.4%,而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城镇及大学生人群分别为77.4%、56.3%和71.0%。人群HPV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微信公众号为38.9%,家人/朋友来源最低为4.5%。人群对HPV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1.4%,其中HPV疫苗相关知识总知晓率最高的是华东地区和医务人员分别为51.8%和69.7%,而最低的是西南地区人群和中学生分别为23.6%和12.7 %。结论 为尽快实现我国在2030年全面消除宫颈癌目标,后续应加强人群对HPV和HPV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96.
疾病再诊断是对临床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时常用的决策支持工具,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国际上再诊断项目实践丰富,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费用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整理了疾病再诊断项目的评价研究进展。21世纪以来,再诊断项目的评价研究一直受到学者关注,以美国、荷兰和德国研究居多;该类研究以回顾性研究为主,整体研究质量较高。癌症的再诊断服务评价研究是热点,评价指标涉及多个角度,评价结果总体向好。对再诊断服务项目的评价研究中可在医疗成本费用方面多加关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基本国情,可进行再诊断项目在医疗改革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7.
秦东旭  钱天翼  薛鹏 《中国肿瘤》2021,30(10):784-788
摘 要:我国基层阴道镜医生诊断表现不佳是宫颈癌筛查体系中的难点和痛点。开展阴道镜培训是提高基层医生诊断水平的有效方式,但由于我国基层医生人数众多且操作经验较少,专家线下授课的培训模式进展较为缓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大数据的积累,研发一款科学、权威、实用、富有趣味性的智能化培训软件有望提升阴道镜医生的诊断水平。本研究旨在介绍研发智能阴道镜培训软件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应用的优势及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治疗和管理情况,为示范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0个示范区4 000名≥ 18岁常住居民,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信息,分析不同人群的高血压自报患病、治疗、管理现状以及随访满意情况。结果 有效问卷为3 891份。≥ 35岁人群高血压自报患病率为31.47%(1 011/3 213)。在过去2周,高血压自报治疗率为86.75%(877/1 011),且56.87%(575/1 011)得到身体活动指导、40.95%(414/1 011)得到膳食指导、38.33%(385/1 011)得到体重管理指导、22.75%(228/1 011)得到戒烟指导。在过去12个月里,高血压自报管理率为74.68%(755/1 011),自报规范化管理率为62.12%(628/1 011)。社区医生对其随访形式主要是门诊随访(53.51%),其次是入户随访(22.91%)和电话随访(13.64%)。社区医生对患者的随访次数为6(P25~P75:4~12)次,每次随访时间为15(P25~P75:10~20)min。被随访的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生随访满意率为94.83%(716/7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管理实施评分较高的示范区高血压自报治疗率(OR=1.986,95% CI:1.222~3.228)、自报规范化管理率(OR=2.204,95% CI:1.519~3.199)均较高。结论 示范区高血压防治和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达到"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创建要求,示范区创建工作对于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于2010年启动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流行病学和社会学方法并用,对我国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过程评估、效果评估和典型案例分析。示范区基本形成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格局,居民健康相关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的第一阶段目标,推动了慢性病防控体系的建设。本期"国家慢性病示范区第三方评估"栏目的论文,即针对我国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及其效果进行评估的主要结果,希望能够为今后示范区创建和动态管理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现况及变化趋势,及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消耗充分性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2016年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消耗频度(DDDs)及变化趋势;采用计算消耗量充足性测量(ACM)的方法测算我国全人群中、重度疼痛吗啡治疗需要量,评价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消耗充分性,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比较。结果:2006~2016年,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消耗频度(DDDs)从9.7亿DDDs增加到37.03亿DDDs,增速先快后缓,尤以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2015年稍有下降。基于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CHPA)计算的,反映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消耗充分性的ACM值,从2006年的0.003 4上升到2016年的0.010 2,国际相对水平一直处于“极差”。基于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局(INCB)统计数据计算的ACM值,从2006年的0.004 9上升到2013年的0.01 16(国际相对水平仍为“极差”),后持续走低。结论: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消耗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整体消耗不足,与国际消耗水平有较大差距,存在医务人员、患者、监管体系和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原因。应从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患者教育,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疼痛管理的正确科学理念,鼓励医患间交流与沟通,完善特殊药品监管体系,改进医疗卫生体制,平衡严格监管、防止滥用的目标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