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3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年龄与性别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ANIT 75mg/Kg经口灌胃染毒致5、10、20周龄雌雄性小鼠急性肝损伤,通过肝功能(ALT,AST、DBil)检测和肝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小鼠急性肝损伤变化特征。结果:ANIT 75mg/Kg经口灌胃染毒可致5周龄小鼠血清ALT、AST和DBil明显上升,肝组织学呈明显淤胆改变。随着年龄增加,ANIT中毒所致小鼠上述改变更加明显。雄性小鼠明显重于雌性小鼠,雌性小鼠怀孕后肝损伤胆红素上升,ANIT 100mg/Kg经口灌胃可致雄性老年小鼠出现死亡。结论:ANIT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与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毒性以雄性老年小鼠更加明显,只适合用于制作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2.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一种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其他组织的纤维化反应一样,可视为一种创伤愈合反应,病毒、酒精、化学毒物、自身免疫等病因均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和持续纤维增生,当这种创伤愈合反应长时间存在,肝脏中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生沉积,逐渐发展为肝硬变。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则为不可逆性,因此,早期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硬化大鼠的作用及其影响肝纤维化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7只)、模型组(14只)、NAC组(15只)。以10μL·kg~(-1)剂量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d,每日1次,共4 wk,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成模后,NAC组以NAC 0.1 g·kg~(-1)灌胃,每日1次,共4 wk;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与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生化法检查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氧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h)等],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与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结果:治疗4 wk后,模型组大鼠死亡7只,NAC组死亡3只, NAC明显提高肝纤维化大鼠的生存率(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肝脏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并形成假小叶;血清ALT、AST和TBil升高,AIb下降;肝组织羟脯氨酸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而NAC可显著减轻肝脏炎症、肝细胞坏死与肝组织胶原沉积,改善模型大鼠异常的肝功能指标,降低肝组织羟脯氧酸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0.05,P<0.01),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HSP47与α-SMA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有良好的治疗肝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及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4.
葛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水提液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按Lieber-Decarli配方制备酒精液体饲料,以定量喂饲大鼠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酒精液体饲料组(对照组)、酒精液体饲料组(模型组)及酒精液体饲料 葛根组(葛根组)。在造模第4周开始灌胃葛根水提液或蒸馏水。8周末取材观察:①肝组织病理变化;②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③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④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清铁(Fe2 )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浸润明显,血清ALT、AST活性和组织γ-GT活性、TG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且肝组织MDA含量、NOS活性及血清Fe2 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肝组织SOD显著降低。葛根组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浸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肝组织γ-GT活性和TG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肝组织MDA含量、NOS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而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葛根水提液有显著的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具有抗慢性酒精性肠道损伤和肝损伤作用的健脾活血方是否存在干预内毒素所诱导的肝脏TNF-α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效应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4)、模型组(n=10)和健脾活血方组(n=10)。健脾活血方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3d(每日2次),在末次灌胃1h后,按50μg/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mg/ml,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5h后,分别采集下腔静脉血及肝组织。以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p-IκB、TNF-α蛋白表达,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LPS刺激1.5h后,模型大鼠肝组织p-IκB蛋白、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健脾活血方组的上述变化显著轻于模型组。结论健脾活血方对内毒素诱导的肝脏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伤寒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著作,开创和奠定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理论体系,予后世极大的启发。《伤寒论》中不仅以外感热病为主,也对六经病变中涉及到的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辨治规律进行了探讨。本文就《伤寒论》中肝病辨治与脾胃之气的相关性做一浅析,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1肝病辨治规律《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重点论述外感热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salvianolicacidB,SA-B)盐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致大鼠门静脉压力升高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ET-1组、ET-1 SA-B组、ET-1 ETAR阻断剂(BQ-123)组和ET-1 ETBR阻断剂(BQ-788)组。ET-1 SA-B组大鼠给予SA-B溶液灌胃,其余3组大鼠给予饮用水灌胃,共5d;ET-1 ETAR阻断剂和ET-1 ETBR阻断剂两组于实验前30min从大鼠股静脉分别注入BQ-123和BQ-788,然后各组大鼠经股静脉以3μg/kg剂量注射ET-1溶液,观察大鼠门静脉压力、颈动脉压力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注入ET-1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升高,以ET-1组升高幅度最大,预先灌服SA-B溶液或提前注入了ETR阻断剂的大鼠门静脉压力虽然也升高,但升高幅度较ET-1组显著降低。结论:SA-B在体内能够明显抑制ET-1所致的门静脉压力升高,有类似ETR阻断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中药复方胃肠安血清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相似文献   
49.
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在肺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多种蛋白酶中最主要的一种中性蛋白酶,能够水解支气管周围组织,损伤支气管纤毛及上皮细胞,降解弹力蛋白、破坏肺泡结构,在急性肺损伤、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及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在肺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0.
IFN-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男30/女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病例,肌注IFN-γ针剂,用药及其后随访各6个月,用药前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盲法观察诊断为主要评价依据,结合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毒学和肝功能、肝脏B超探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测定,通过用药和随访期间心电图、肾功能和血液常规、尿常规定期检查以观察IFN-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肝纤维化分期改善率为30%(9/30),血清HA含量的改善(下降至正常值上限以下)率14.2%(3/21).用药前血清总胆红素值正常或轻度升高者疗效较好.IFN-γ有一定的副反应(发热和血白细胞一过性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0%和3.23%).结论 IFN-γ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用药前血清胆红素值高低是影响IFN-γ抗肝纤维化疗效的主要因素,IFN-γ有一定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