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成为全球趋势,美国已经开发出一套包括急诊、骨科、胸外科在内的26个专科的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在此介绍了该评价系统的开发背景、专科医师胜任力评价表的结构、内容及使用方法,并以急诊专科医师评价表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美国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为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提供了统一的培养框架,能实现过程控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为我国医师评价和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临床眼外科是外科学系中较为独特的一门分支学科,眼科显微手术具有高精度、高风险和学习曲线长的特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索出一条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眼科研究生显微手术培养方法,包括从理论基础、到体外模拟、再到体内实践的一系列过程,其中强调质量控制措施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是否通过线粒体通路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及可能机制。方法 H9c2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分组给予不同处理:正常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4 mmol/L)组,DMF(200 mmol/L)组,NAC(4 mmol/L)+DMF(200 mmol/L)组,24 h后使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immune-fluorescence cytochemistry,IFC)检测细胞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胞浆Cyt-c、Bcl-2、Cleaved caspse-3水平。结果 IFC观察发现,正常对照及NAC组Cyt-c呈点状或斑块状分布于胞浆,DMF作用24 h导致Cyt-c弥散分布于胞浆,而NAC可抑制DMF的这种作用;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Cyt-c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14,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F组Cyt-c水平升高,NAC+DMF组较DMF组Cyt-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Bcl-2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2,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F组Bcl-2蛋白水平降低,与DMF组相比,NAC+DMF组Bcl-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8,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F组Cleaved caspase-3水平上升,NAC+DMF组较DMF组Cleaved caspase-3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DMF可以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该通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选择1997-2006年首次参加中国台湾美兆自动化健检机构(简称美兆健检)的35~74岁人群24 220人,将基线未患T2DM者23 180人分为建模队列(用于建立5年发病预测模型)和验证队列(用于评估模型外部效应)。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评价拟合优度并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去除基线患者后T2DM 5年发病率为3.25%(753/23 180)。纳入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有无T2DM家族史、身高、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873(95%CI:0.851~0.893),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桃园、台中、高雄3个体检中心的AUC依次为0.823、0.850和0.819。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3.4%)和高危(占4.3%)的个体5年内发生T2DM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5.9倍和29.8倍。结论利用中国台湾美兆健检纵向数据资料建立的T2DM 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简单实用,对于今后T2DM风险个体评价及群体监测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营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去向,为该专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 从重庆医科大学有关部门收集2013至2015年共172名营养学本科毕业生的人口学和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统计方法主要为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 2013至2015年三届毕业生总的就业率为66.3%(114/172),三届就业率依次为82.9%(58/70)、56.9%(33/58)和52.3%(23/44)。对于三届所有毕业而言,不同性别( ?字2=1.05,P=0.30)和户口类型的就业率构成差异( ?字2=1.06,P=0.30)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政治面貌的就业率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75,P=0.01),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的就业率高于非(预备)中共党员。对于就业去向,大部分会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或继续攻读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7.4%(54/114)和26.3%(30/114)。而2015届毕业生表现最明显,其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高达60.9%;且选择在重庆市内就业的比例占64.9%。结论 营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提高其就业率需要社会、学校创造支持性环境以及毕业生自身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