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王勇  蒋玲玲  程洁  张野 《安徽医药》2015,(6):1171-1174
目的:观察并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Dex组,n=20),Dex静脉泵注负荷剂量为1μg·kg-1(15 min内输注完),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对照组,n=20),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于麻醉前(T0)、气腹结束即刻(T1)、气腹结束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过氧化氢(H2 O2)、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态(TAS)浓度。结果与T0相比,C组MAP在T1、T2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0相比,T1、T2时间点C组、D组H2O2、MDA增高,TAS降低(P<0.05)。T3时D组H2O2、MDA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仍较高(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间点H2O2、MDA浓度低,TAS浓度高(P<0.05)。两组在T1时间点H2O2、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D组较C组TAS浓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1、M2、M3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 PCIA,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剂量均为舒芬太尼0.1μg/ kg,静脉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2 ml/ 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1(T1)、3(T2)、6(T3)、12(T4)、24(T5)和48 h(T6)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术后48 h 内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S1、M1组比较,S2、M2、M3组 T1~ T6 VAS 评分降低(P <0.05),M3组 T1~ T6 Ramsay 评分升高(P <0.05),S2、M2、M3组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消耗量均减少( P <0.05)。M2组未出现并发症,S2组较 S1、M1、M2、M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2、M3组较 S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 <0.05);M3组较 M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3组较 S1、S2、M1、M2组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加(P <0.05)。结论2μg/ kg 舒芬太尼联合2μg/ kg 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少,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预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预注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定1μg/kg等容)+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各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的无痛率显著高于B组(P<0.01),轻度和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发生高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5.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预处理,包括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和药物预处理在正常心肌中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证实.目的 了解合并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病理条件下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内容 就近年来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老龄化及肥胖等)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简要作一综述.趋向 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心脏保护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映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33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B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CON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5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缺血30min末行缺血10s.再灌注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0.1SpOStC组~10SpostC组):再灌注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ug/kg.5min后再灌注120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rnfn(T0)、缺血30min末(TI),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MAP-HR.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计算心肌梗死面积(1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ham组.CON组.IpostC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stC组、0.3.1.3、10SpostC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1SpostC组降低最为明显;与IpostC组比较.0.1SpostC组IS/AAR增加(P〈0.05)。舒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9mOidal方程为:Y=0.3749+0.4872/。(1+10^1.502-x).ED50为0.03174ug/kg。与sham组比较,其余三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O嘲比较.IpostC.、SpostC组MOA降低.SOO话性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缺血/冉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可导致局部和/或远端组织器官的损伤;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对I/R损伤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远端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C)是继IPC后一种新兴的,更简单又经济的,高效的保护组织器官免受缺血损伤的策略,其机制涉及神经和/或体液两大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已有试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疾病相关症状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到干预组和对照组中.最终74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其中对照组38例,干预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在患者人院第1天、术后第7天及出院前1d进行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测量,在患者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d进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FACT-G)测量,以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症状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症状水平在不同时段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症状水平得分下降快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除生理维度外,其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自我管理为主的症状管理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疾病相关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