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力学评价指标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力学评价指标.方法 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2980, TA Instruments, New Castle, Delaware, USA) 比较研究不同低温保存方案下动脉蠕变行为与新鲜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低温保存动脉相对新鲜对照组而言,其粘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1.5, 5, 10℃/min),其粘弹性损失趋于增加,即1.5℃/min 为本研究中最佳降温速率.结论 粘弹性力学性能是低温保存动脉的潜在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采用0.1%胶原酶Ⅰ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DMEM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于37℃、5% 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 ~ 80%融合时消化传代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取第3代细胞,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诱导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后的细胞染色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群呈长梭状,漩涡样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P2代细胞,其中CD73,CD105,C90,CD44,CD29及CD49d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HLA-DR及CD106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VON-KOSSA染色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都呈阳性;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胰酶双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细胞可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符的免疫表型;定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源免疫调节肽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SKOV3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乳源免疫调节肽对体外培养的SKOV3细胞作用24、48、72及96 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采用HE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乳源免疫调节肽对SKOV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下均观察到用药后出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FCM检测发现,乳源免疫调节肽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0-4g/L PGPIPN(Pro-Gly-Pro-Zle-Pro-Asn)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达29.4%.结论:乳源免疫调节肽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5.12条要求,血液制备记录必须包含对成分制备过程的记录[1].但要做到对每1份血液的登记、目检、离心、分离制备、核对献血码、半成品检查等每一制备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是1件非常繁琐的工作.部分血液中心可利用信息录入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离心机和全自动成分分离机来记录过程,但也只是解决了部分过程的记录,而大部分血站则更难做到.因此,如何设计一套简便实用的记录表格能够完整、详细地体现血液成分制备的全过程成为各血站成分科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利用Excel表格建立了一套成份制备的过程记录,能便捷、准确、完整、详细地记录每一分血液成份制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胞膜CD分子在冻干前、后的变化。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冻干前、后红细胞胞膜CD35、CD44、CD45、CD47和CD71分子数量。结果 冷冻前、冻于复水洗涤后红细胞胞膜CD35、CD44、CD45、CD47和CD71分子数量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冻存树突状细胞(DCs)优化的冷冻保护剂组合。方法配制含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的3种冷冻保护剂组合,A组:5%DMSO+6%羟乙基淀粉(HES)+4%人血清白蛋白(HAS);B组:10%DMSO+40%FCS;C组:12%DMSO+40%FCS,比较3组冷冻保护剂对人外周血CD14+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的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的冻存效果:采用两步法将mDCs冻存于-80℃冰箱过夜后转移至-196℃液氮气相中放置24 h,再将冻存的mDCs复苏后继续培养,并检测、比较冻存前后DC的形态、存活率、细胞表型及其对同种异体T细胞刺激活性的差异。结果 3组不同组合冷冻保护剂冷冻保存的mDCs复苏后其存活的细胞的形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仍保留其成熟表型,并具备对T细胞的刺激活性。结论 3种不同浓度的DMSO冷冻保存mDCs,5%DMSO+6%HES+4%HSA组合更适宜。  相似文献   
7.
体外纯化培养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来源于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纯化培养方法并观察DCs的形态及功能。方法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后,用体外培养的手段,采用培养黏附法或经免疫磁珠筛选法,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培养,培养12 d诱导出DCs;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的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的细胞表型(CD80、CD83、CD86、CD1α、HLA-DR),MTT法检测DC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结果在体外诱导出外周血来源的成熟DCs,电镜和光镜分析表明具有DCs的典型形态,所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80、CD83、CD86、CD1α、HLA-DR,并具有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应用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或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的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培养12 d可得到成熟正常的DCs。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和鉴定ABO疑难血型,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盐水介质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以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结果 83例标本ABO血型检测结果为,AB亚型9例、B亚型1例、弱A抗原7例、弱B抗原6例、低抗-A效价2例、低抗-B效价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7例、无抗体O型4例、低抗-B效价O型2例、无抗-B抗体A型5例;37例标本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法检测,正、反定型结果符合。结论用聚凝胺法、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疑难血型检测,能准确、及时鉴定ABO疑难血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一种波及到大小微血管、神经等部位的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一度成为国内外医疗难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方式.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是一种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脂肪因子,RBP4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有关[1-2].但在干细胞移植治疗DF前后的变化,是否参与DF发生及发展的报道甚少.本研究组将骨髓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后采集、制备细胞悬液,经导管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到缺血部位,观察其疗效.监测血RBP4移植前后变化,了解其在D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DF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