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7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首发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水平,探讨影响其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47例住院的首发甲状腺癌病人为观察组(甲状腺癌组),同期选取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7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首发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3.1%,除命名功能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甲状腺癌组在视空间或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领域得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睡眠状况、癌症分期的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睡眠障碍、癌症分期是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是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首发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年龄、睡眠状况、癌症分期、受教育程度是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2例鼻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内分泌肿瘤广泛存在于人体各部位,均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激素的功能。而分泌的激素暂时未能确定者称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EC)。鼻神经内分泌癌(nas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在临床上是极少见的恶性肿瘤,2001~2002年我科共诊治2例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颈部间隙系散在于面颈部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彼此相通,各间隙均为疏松结缔组织充满.间隙感染时,可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沿间隙扩散,由近及远,波及一个或数个间隙.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手术对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选取单纯非肥胖型小儿鼾症患者20例,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联素和胎球蛋白 A 的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的血浆 hs-CRP、TNF-α、IL-6、脂联素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术前水平(P <0.001),胎球蛋白 A 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术前水平(P <0.001)。小儿鼾症患者进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有助于降低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108例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和冰袋颌下冷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颌下冷敷装置,并结合知识讲授、注意力转移等措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分别在术后6h、术后1~3d对患儿进行疼痛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6h、1d、2d及3d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采用改进颌下冷敷装置联合其他非药物性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本院收治的6例鼻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资料,并复习近25年相关文献,重点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相关问题.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43.2岁,平均病程3.5月;病理证实为小细胞型4例,中分化型2例;2例子就诊后3月内死亡,1例失访,3例仍在随访治疗中.结论 本病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应尽早采用综合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7月36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颈侧切开入路15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下颌骨外旋入路4例,上颌外旋入路5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36例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其余皆为良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皆完整切除.5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为鼻咽黏膜下型鳞状细胞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经颈侧切开探查病理确诊后放射治疗,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5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纤维瘤术后3年复发,放弃治疗死亡;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已随诊3年余,健在;1例腮腺深叶黏液表皮样癌,已随诊2年余,健在.36例中,术后声嘶者3例伴呛咳1例,4例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发生舌偏斜,3个月后好转.结论:不同的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颈部Ⅱ~Ⅳ区副神经和颈丛耳大、颈横神经解剖标志,为颈部Ⅱ~Ⅳ区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临床解剖资料.方法 在42例(56侧)Ⅱ~Ⅳ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中,重点观测副神经、颈丛耳大神经和颈横神经的行程、分布以及与周围毗邻结构关系.结果 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点距乳突尖的距离(4.93±0.75)cm:其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点均位于耳大神经出肌点上方,两者出肌点的距离(1.04±0.59)cm;副神经出肌点到锁骨中点距离(8.09±0.65)cm.颈丛耳大神经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在下颌角水平分支,出肌点与分支点的距离(6.37±0.73)cm:耳大神经出肌点到锁骨中点距离(7.67±1.00)cm,耳大神经与前方颈外静脉在同一层面,大多数病例中两者几乎平行,两者距离(1.02±0.61)cm.颈横神经于耳大神经下方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近水平在其浅面并于颈外静脉深面向前,其分支点变异较大,分支后呈扇形向前分布颈侧.颈部左右侧各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入了解副神经和颈丛耳大神经、颈横神经临床解剖资料,功能性颈清扫时保留其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舌动脉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得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分别在头颈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测量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舌动脉主要起源于颈外动脉(CTA组,74.4%;标本组,80%),其次起源于面动脉(CTA组,23.1%;标本组,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少见,在CTA组占2.5%,在标本组中未发现舌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在CTA组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在CTA组和标本组,舌动脉起始点到颈动脉分叉水平和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分别为(12.93±7.36)mm、(10.40±5.75)mm;(14.80±6.18)mm、(8.35±5.44)mm.结论 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