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血清HP抗体和胃蛋白酶原检测并接受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的住院患者88例,将尿素呼气试验和HP抗体同时阳性判定为HP感染组(56例),同时阴性判定为HP非感染组(32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HP感染的价值。结果 HP感染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HP非感染组(P值分别为0.021、0.000),PGR低于HP非感染组(P=0.000)。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女性(P值分别为0.002、0.008),PGR男性、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及PGR判断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8、0.785和0.789,PGⅡ和PG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57μg/L、9.27,敏感性分别为76.79%、75.00%,特异性分别为78.13%、68.75%;PGⅡ和PGR联合检测的AUC为0.829,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65.63%。结论 PGⅡ和PGR对判断HP感染有一定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统计分析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其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相关资料,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生化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121例梅毒患者中,58例被确诊为神经梅毒。该58例患者脑脊液TPPA均阳性,其中TRUST阳性29例(50.0%),白细胞升高49例(84.5%)、蛋白升高35例(60.3%)、免疫球蛋白IgG升高56例(96.6%)、IgA升高32例(55.2%)、IgM升高41例(70.7%)。与非神经梅毒患者相比,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生化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诊断神经梅毒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其次...  相似文献   
3.
王昊  赵亮  王东升 《安徽医药》2019,23(7):1306-1309
目的 研究人肺癌耐顺铂细胞A549/CIS获得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微球形成实验比较A549和A549/CIS细胞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差别,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A549/CIS细胞微球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和A549/CIS细胞中AKT、p65以及MAPK-p38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CCK8实验检测A549和A549/CIS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以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A549/CIS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A549/CIS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以及微球形成能力相对于A549明显增强,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A549/CIS细胞中AKT通路明显被激活,而p65和MAPK-p38通路没有明显变化。LY294002可以抑制A549/CIS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并提高A549/CIS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论 相对于敏感株细胞A549,耐药株A549/CIS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明显增强,而其机制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郑南  徐修才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823-1826
目的 研究三乙酰白藜芦醇(triacetyl resveratrol,TRES)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作用。 方法 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不同浓度(5、12.5、25、50、75μmol/L)TRES在不同时间点(12、24、48 h)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法测定不同浓度(5、25、50μmol/L)TRES作用于细胞12 h和24 h时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5、25、50μmol/L TRES作用于细胞24 h时凋亡相关蛋白(STAT3、pSTAT3、Bcl-2、Bax、Cleaved caspase-3)。 结果 Alamar blue实验结果表明TRES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法结果显示TRES有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随着TRES浓度升高,STAT3和Bax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STAT3表达量显著下调,Bcl-2表达显著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Bcl-2/BAX比例下调,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结论 TRES在体外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通过STAT3-Bcl-2/Bax-caspase-3通路诱导HL-60凋亡。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前后,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以及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与CRO检出率的相关分析。方法: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对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专档管理,收集和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CRAB、CRPA、CREC、CRKP的检出率情况,运用SPSS 20.0软件对专档管理前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CRAB、CRPA、CREC、CRKP的检出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 < 0.05),专档管理后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 < 0.05)。CRPA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AUD呈中度正相关(r=0.795,P < 0.01;r=0.766,P < 0.01;r=0.591,P < 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与CRPA的检出率呈一定相关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降低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而可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7.
刘建军  吕敏  蒋磊  刘俊  王昊  陈飞虎 《安徽医药》2020,24(5):1027-1031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2018年 1—6月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情况。结果碳氢酶烯类和替加环素共计使用 647例,其中使用例数较多的为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分别为 440例和 176例;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占比较少,分别为 24例和 7例。用药合理率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7例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4名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血清8种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MP阳性组和MP阴性组,回顾性分析患儿治疗前后CRP、血常规检测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和CRP的诊断价值。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后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以及计算得出的NLR结果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检测结果高于治疗前;治疗前以上各检测结果以及治疗后CRP、NEUT%、NL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发病过程中8种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发现MP阳性率最高。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相比较治疗前、后NEUT%、LYMPH%、NLR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CRP对疱疹性咽峡炎合并MP感染指示作用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和0.527(P0.05)。结论 NLR、CRP不仅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MP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中起辅助作用,还可以评价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该地区近10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和2016-2018年门诊送检的疑似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 33 172例疑似患者标本中检出支原体感染11 055例,检出率为33.33%,包括解脲脲原体(Uu)感染8 352例(75.55%),人型支原体(Mh)感染558例(5.05%),二者混合感染2 145例(19.40%)。与2007-2009年相比,2016-2018年支原体总检出率升高,其中女性支原体检出率明显上升,而男性支原体检出率明显下降。目前Uu仍是泌尿生殖道主要感染病原体,与10年前(24.38%)相比,2016-2018年Uu检出率明显升高(42.34%),而Mh、Uu+Mh检出率呈下降趋势,Uu+Mh检出率高于单一Mh检出率。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耐药性有差异,10年间Uu感染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可达95.00%。2016-2018年,Mh感染对四环素类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在90.00%以上,Uu+Mh混合感染对所有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单一Uu和Mh感染,3种感染形式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明显升高。结论 Uu仍是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四环素类仍然是治疗支原体感染最好的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医师应依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EBV-CA IgM、EBV DNA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用于诊断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32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3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PCR和外周血抗凝样本涂片镜检检测2组患儿的EBV-CA IgM、血清EBV DNA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占全血有核细胞百分比,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各项指标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用ROC曲线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指标并联联合检测敏感度(97.43%)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项检测。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用于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高于EBV-CA IgM(0.723)、EBV DNA(0.928)和异型淋巴细胞(0.961)单项检测。 结论 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儿童I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度;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并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