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宇霏  陈康玉  苏浩  王齐  杨冬妹  徐健  严激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625-1628
目的 评估CorVue系统报警对识别患者心功能变化和心力衰竭(心衰)事件的有效性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植入带有经胸阻抗监测功能CRT-D的慢性心衰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心衰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血液生化指标、治疗药物等基线资料。术后1、3、6、12个月于起搏器门诊进行常规随访,发生装置报警或心功能恶化时于心衰门诊或急诊进行非预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装置报警30 d内有无心衰事件发生定义有效报警与无效报警,计算CorVue系统报警对心衰事件的预测价值,观察报警后的NT-proBNP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共纳入51例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3±8)岁,女性占35.29%。12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73次CorVue系统报警,23次心衰事件,CorVue系统报警对心衰事件预测的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3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为65%。71%的装置报警伴有NT-ProBNP水平升高,报警后NT-ProBNP水平较基线[1 623(1 160,1 902)]增加32%(P=0.001),其中有效报警组较基线[1 734(1 276,1 844)]增加109%(P=0.012),无效报警组较基线[1 623(1 049,1 902)]增加22%(P=0.029)。 结论 本研究发现CorVue系统报警的价值在于反映患者潜在的心功能变化,而不是单纯预警心衰发作。   相似文献   
2.
陈康玉  严激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4-17,98
目的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地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2月-2018年10月间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安徽地区16家医疗机构通过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药物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APE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cTnI、D-Dimer检查,排除可能影响NT-proBNP、cTnI、D-Dimer浓度的疾病。根据肺栓塞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低危组。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NT-proBNP与肺栓塞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618,P<0.05),单独检测可用于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最佳截断值为1305 n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69.9%(AUC=0.751,95%CI:0.672~0.819,P<0.05)。D-Dimer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与低危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浓度与危险分层无相关性(r=0.078,P>0.05),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效能较差(AUC=0.569,95%CI:0.485~0.651,P>0.05)。cTnI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303,P<0.05),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最佳截断值为0.20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40.9%(AUC=0.655,95%CI:0.571~0.732,P<0.05)。联合检测NT-proBNP、cTnI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RVD)效能优于单独检测(AUC=0.778,95%CI:0.701~0.84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cTnI水平随着危险分层增加而升高,对于鉴别APE患者是否合并RVD有一定价值,可用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判断。D-Dimer浓度与肺栓塞危险分层无相关性,预测RVD效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可溶性信号素4D(sSema4D)、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室重构(VR)的关系。 方法选择CHF患者153例(CHF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组),将CHF患者按心功能分为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各组血清cTnI、sSema4D、GDF-15及VR相关指标水平;分析cTnI、sSema4D、GDF-15与VR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HF组血清cTnI、sSema4D、GDF-1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左心房收缩期末内径(LAD)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降低,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上述变化更显著(P<0.05)。CHF组cTnI、sSema4D、GDF-15与LVEF、FS呈负相关,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 结论血清cTnI、sSema4D、GDF-15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及VR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 sST2)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Gal-3)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4例,根据随访1年后的不良事件结局(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先行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再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采用ROC曲线评价GDF-15、sST2和Gal-3的检测价值。 结果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者28例(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46例(无事件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事件组患者血清GDF-15、Gal-3、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事件组(t=4.880、3.325,z=-4.213;P<0.05)。GDF-15、sST2、Gal-3水平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和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0.647、0.706、0.471,0.668、0.603、0.446;P<0.05),GDF-15、sST2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322、0.289,P<0.05或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62、-0.48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9-1.054,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DF-15、sST2和Gal-3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51(95%CI=0.763-0.937)。 结论血清GDF-15、sST2和Gal-3水平可以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真实疾病体验,为制定有效的照护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21年4月—2021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心内科三病区住院的18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体验在症状层面:体验深刻,以负性体验为主;在心理体验方面:青年患者心理负担重,对预后担忧,以负性体验为主,老年患者心理应对良好,能坦然面对疾病,以正性体验为主;在生活质量层面:均为负性体验;在家庭支持层面:青年患者家庭支持缺乏,经济负担重,负性体验多,老年患者家庭支持充足,得到关爱更多,正性体验多;在疾病认知层面:均为负性体验;在自我管理层面:体验有差异,青年患者由开始的负性体验转向正性体验,老年患者由开始的正性体验转变为负性体验。  结论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体验为正性和负性疾病体验共存,在疾病认知层面均为负性体验,在自我管理层面的疾病体验有差异。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应加强症状管理,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应加强疾病知识教育,做好疾病早期预防,控制疾病进展;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照护策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燕  徐健 《安徽医药》2019,40(8):858-861
目的 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将两组分别分为三个亚组:快代谢型(CYP2C19*1/*1)、中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分别观察各亚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一年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中等量出血并无增加,小出血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中的CYP2C19慢、中、快代谢相比,各亚组中一年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中等量出血并无增加,小出血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及预后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