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平滑肌电刺激对促进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记录肠粘连的程度及部位,并于术后24 h开始腰腹部皮肤仿生物电刺激,观察组选择平滑肌电刺激模式,对照组使用传统横纹肌电刺激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规律肠鸣音出现、排气、排便、耐受普食的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规律肠鸣音的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耐受普食无不适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电刺激不良反应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 平滑肌电刺激对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治疗效果优于横纹肌电刺激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患者不同的生育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无明显粘连的55例接受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和50例接受输卵管切除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比较两种术式患者术后再次获得宫内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重复异位妊娠的差异。结果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后组患者宫内妊娠(38/55,69.09%)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卵管切除术组(25/5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和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双侧输卵管外观无病变、且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应选择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对于患者术后生育力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5.
阴道成形术(vaginal reconstruction)常被用于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或阴道发育不全、盆腔廓清术后阴道缺如或狭窄,以及要求行变性手术的男性。其中最常见阴道缺如的原因是先天性无阴道,即MRKH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 syndrome),其发生率大概为1/(4000~5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病人及丈夫的心理反应,旨在进行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0例拟手术病人及其配偶个别访谈收集资料,资料统计用百分比排序.结果 1.63%病人对子宫切除完全依从,10%病人心存疑虑,主要担心手术后遗症;2.60%配偶支持手术治疗;16%配偶不希望切除子宫;3.74%病人及8%配偶对手术影响性生活存在疑虑.结论 病人及配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应该加强医学知识教育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aefl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病案系统,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CS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31.7±4.4)岁.28例有无痛性不规则阴道出血,7例人工流产失败,7例药物流产失败.34...  相似文献   
8.
马春华  王娟 《新疆医学》2013,43(9):46-47
目的:分析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达英一35改善促排卵的疗效。方法:37例PCOS伴不孕的患者给予达英-35用药3个月后促排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治疗后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18例痤疮患者中7例痤疮消失,3例症状缓解,12例多毛患者中9例显著改变。治疗前后性激素比较血清LH、T、FS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6.67%和31.11%。结论:达英-35治疗PCOS伴不孕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LH、T、FSH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魏薇 《医学综述》2013,19(8):1403-140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病因机制复杂。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参与调控内异症黏附和侵袭、细胞生长和增殖及血管形成,在内异症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反义技术和基因治疗领域技术的发展,miRNA有望成为内异症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通过介导HOTAIR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生及裸鼠致瘤能力产生影响。方法 构建慢病毒介导干扰HOTAIR表达的shHOTAIR及阴性对照shNC稳定转染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qRT-PCR检测HOTAIR的敲减水平。实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Ishikawa细胞)、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组(E2+Ishikawa细胞)、E2+shNC组(E2+shNC细胞)、E2+shHOTAIR组(E2+shHOTAIR细胞),qRT-PCR检测E2对4组细胞中HOTAIR表达的影响。构建E2作用于HOTAIR表达不同的4组Ishikawa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记录成瘤时间、成瘤率及移植瘤生长曲线,剥离移植瘤,测量体积及质量,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介导干扰HOTAIR表达的shHOTAIR及阴性对照shNC稳定转染的Ishikawa细胞株,HOTAIR表达被有效敲减(P<0.001);E2组细胞中HOTAI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E2+shHOTAIR组明显低于E2+shNC组(P<0.001);成功构建E2作用于HOTAIR表达不同的4组Ishikawa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致瘤能力对比:E2组>对照组,E2+shNC组>E2+shHOTAIR组;E2组移植瘤的终体积(P<0.001)及终质量(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E2+shHOTAIR组移植瘤的终体积(P<0.01)及终质量(P<0.001)明显低于E2+shNC组;移植瘤HE染色符合子宫内膜癌细胞病理学特征。结论 雌激素通过上调HOTAIR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生及裸鼠致瘤能力,有望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