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的变化及电针效应,分析电针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8)和电针组(n=18)。使用椎间盘穿刺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4周后开始进行电针干预,选取"膀胱俞""足三里""趾间"穴,2Hz连续波刺激,每次20min,每周电针6次,连续4周。分别于造模后第4、6、8周收集椎间盘组织与血清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DAMTS-4在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椎间盘组织ADAMTS-4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ADAMTS-4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的椎间盘组织中有少量ADAMTS-4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椎间盘组织中ADAMTS-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2周时,电针组椎间盘组织中ADAMTS-4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ADAMTS-4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周时,电针组椎间盘组织中ADAMTS-4表达水平、血清ADAMTS-4含量较治疗2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ADAMTS-4的表达升高,而电针可以降低椎间盘组织中ADAMTS-4的表达,进而减缓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发挥电针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b1巴布剂对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方法:运用智能透皮仪进行人参皂苷Rb1巴布剂体外透皮,收集接受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将巴布剂贴敷在志愿者的穴位区皮肤上,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并记录贴敷含药巴布剂前后穴位区皮内微血管的舒缩运动振幅。结果:随着透皮时间的延长,人参皂苷Rb1的累积透过率增多。人参皂苷Rb1巴布剂穴位贴敷引起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巴布剂给药系统可释放药物进入穴位区,提高穴位区皮内微血管舒缩运动振幅,达到针灸的效果,因此人参皂苷Rb1可以在临床上代替针灸,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3.
吴双  张涛  冯波  穆祥 《解剖学报》2013,44(1):111-113
目的 建立可靠的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糖萼显示方法,为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 取小鼠6只,分为对照组和心脏灌注组,每组3只。对小鼠行乙醚吸入麻醉,心脏灌注组使用梯度阿尔新蓝溶液心脏灌注固定后取空肠组织,对照组直接取空肠组织,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对其黏膜层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心脏灌注组小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有明显的糖萼结构,呈不连续型和连续型两种形态,不连续性糖萼厚度为50~100nm,连续型糖萼厚度为20~30nm;而对照组未能观察到明显的糖萼结构。结论 常规透射电镜样品处理方法,不能显示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糖萼,而心脏灌注阿尔新蓝溶液进行前固定,能够较好地保存该结构,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嗜酸乳杆菌代谢产物乳酸(LA)对内毒素(LPS)介导的NF-κB p65入核、转录及环氧化酶-2(COX-2)转录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为材料,设对照组、LPS组、LA预处理组和NF-κB特异性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预处理组4个实验组.LPS作用30min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核、细胞质内NF-κB p65蛋白水平,LPS作用9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 p65、COX-2 mRNA水平.结果 LPS作用30min后,各实验组细胞NF-κB p65蛋白总量差异不显著,但LA和PDTC预处理组细胞核内NF-κB p65比例显著低于LPS组;LPS作用9h后,LA和PDTC预处理组细胞NF-κB p65和COX-2 mRNA水平显著低于LPS组.结论 乳酸具有类似NF-κB阻断剂的作用,可以抑制LPS介导的NF-κB p65入核、转录,抑制NF-κB下游靶基因如COX-2的转录,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电针对椎间盘脱出模型犬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方法 比格犬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球囊压迫法制作椎间盘脱出模型,电针组术后每天电针治疗;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术前(0 d)和术后1、4、7、14 d每只犬均使用德克萨斯犬脊髓损伤Texas Spinal Cord Injury Scale for Dogs (TSCIS)评分法评分,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测量SEP并分析其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术后1 d模型组和电针组与对照组TSCIS评分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4 d模型组和电针组的SEP潜伏期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的潜伏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 d模型组和电针组的SEP波幅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4 d,电针组与模型组的波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椎间盘脱出模型犬的脊髓损伤修复,提高TSCIS评分,恢复SEP波形,缩短其潜伏期,提升其波幅;SE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评价电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乳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取10~15d龄的SD大鼠,采用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继代培养中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继代培养和纯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了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呈多边形或鹅卵石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显阳性.结论 改良了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的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导入合谷穴前后皮肤微血管舒缩振幅的变化。方法:选取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作为导药穴位,利用离子导入仪将白头翁汤及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白头翁皂苷B4、白头翁素导入受试者合谷穴皮肤,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导药前后穴区皮肤微血管舒缩振幅的变化。结果:白头翁汤、小檗碱和药根碱显著提高了穴区皮肤微血管舒缩活动的振幅(P<0.01),巴马汀、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白头翁素、白头翁皂苷B4对穴区皮肤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和药根碱是白头翁汤提高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盘脱出症中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电针作用,分析电针参与脊髓微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 采用自制硅胶片在T13段脊髓的左腹侧位压迫建立椎间盘脱出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电针治疗组(n=6)、模型组(n=6)、假手术组(n=6),电针组每日电针治疗一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术后七天后取压迫部位脊髓组织,RT-PCR法检测 Ang-1、Tie-1、Ang-2、Tie2、VEGF、Flt-1、Caspase-3、Tsp-1的mRNA表达量,组织切片法观察脊髓损伤情况。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ng-1、Ang-2、Tie-1、Tie2、Caspase-3、Tsp-1极显著升高(P<0.01),VEGF、Flt-1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与电针组相比Ang-2、Tie-1、Tie2、Caspase-3、Tsp-1极显著升高(P<0.01),Ang-1、VEGF、Flt-1无显著性变化(P>0.05);电针组与假手术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试验表明损伤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mRNA表达异常,电针能协调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相对平衡,维持脊髓微循环的相对稳定为损伤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鼠腹腔注射紫杉醇对体外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紫杉醇,无菌制备骨髓细胞,用含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 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其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表面分子、吞噬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紫杉醇明显降低小鼠骨髓细胞数量,但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F4/80+巨噬细胞中CD80、CD14表面分子表达升高,而I-Ad表达降低;紫杉醇处理组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提高.结论 结果提示紫杉醇可能具有调节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异氟烷静脉注射-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和速眠新Ⅱ肌肉注射麻醉(肌注麻醉)对比格犬胃腧穴区真皮层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方法:6-12月龄比格犬10只,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肌注麻醉组,每组5只,以胃腧穴为监测穴位,分别于麻醉前和麻醉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两组比格犬真皮微血管舒缩活动波形图,计算、分析麻醉前后其频率和振幅的变化。结果:麻醉前,静吸复合麻醉组和肌注麻醉组比格犬胃腧穴区真皮微血管舒缩振幅分别为28.53±1.35和28.39±2.50PU,频率分别为11.69±0.64和11.91±0.63次/min;麻醉后,静吸复合麻醉组振幅为30.90±3.12PU,频率为26.68±0.46次/min;肌注麻醉组振幅为30.30±2.21PU,频率为18.65±1.25次/min。麻醉后,两组比格犬胃腧穴区真皮微血管舒缩振幅与麻醉前比较,以及麻醉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后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异氟烷静脉注射-雾化吸入复合麻醉和速眠新Ⅱ肌注麻醉均能显著提高比格犬胃腧穴区微血管舒缩频率,且前者作用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