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壳聚糖表面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包裹模型抗原卵清白蛋白(OVA)的PLGA纳米粒,采用高、中、低3种浓度的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表面修饰。将纳米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B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MHC I和MHC II的表达;B3ZT细胞检测纳米粒被BMDC摄取后引起的交叉递呈反应;并用ELISA法检测BMDC分泌的IL-4和IL-12p70。结果:壳聚糖表面修饰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BMDC表达CD80、CD83和MHC I表面分子;增强BMDC对纳米粒包裹OVA的交叉递呈作用;并增加BMDC分泌IL12p70。结论:壳聚糖包覆PLGA纳米粒可以增强BMDC对外源性抗原的交叉递呈作用,可能与其促进BMDC成熟及上调MHC I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6)
目的研究茯苓皮总三萜(TTP)对体内癫痫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通用的抗癫痫药物筛选模型:最大电惊厥实验(MES)、皮下注射戊四唑实验(sc PTZ)和神经毒性实验(neurotoxocity)进行茯苓皮总三萜的抗癫痫活性评价。结果不同剂量(30、100、300 mg/kg)的茯苓皮总三萜对MES、scPTZ模型均有对抗作用,且量效呈正相关性,但其最大效能较广谱抗癫痫药苯妥英钠(phenytoin)弱,与乙琥胺(ethosuximide)相当,在神经毒性测试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神经毒性,给药时间4 h后,依然未表现出神经毒性,这说明TTP的神经毒性整体而言相对较轻且不持久。结论茯苓皮总三萜可明显对抗MES、scPTZ实验诱发的癫痫发作和癫痫放电,产生抗癫痫活性且神经毒性较低,综合TTP在2种动物模型上的差异,其更适合用于癫痫小发作的治疗,可作为治疗癫痫病的药效物质进一步改造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土家族药材冷水七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指纹图谱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ACQUITY UPLC BEH C18柱,根皮苷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均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3 nm,对冷水七及其易混品(同属块节凤仙花、滇水金凤、黄金凤、水金凤的根茎)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指纹图谱中9个特征峰可作为冷水七的特征峰,其中4个峰分别与儿茶素、表儿茶素、东莨菪素及根皮苷相对应;该指纹图谱反映了冷水七化学成分的分布,且可与其易混品区分。根皮苷为首次在冷水七中发现,16批冷水七中根皮苷含量范围为0.007%~0.085%,易混品未检出根皮苷。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冷水七指纹图谱及其根皮苷含量测定方法专属、准确、有效,可用于冷水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程敏  汤俊  高秋芳  林鸽 《中草药》2011,42(12):2507-2511
目的 考察川紫菀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毒性与水提取物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设定水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将水提取物ig给予SD大鼠,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结合吡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考察水提取物的肝毒性.结果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为clivorine (3.94 mg/g).单次给予水提取物无论剂量高低,ALT和AST均未见明显改变,但肝组织GSH水平显著下降;多次给药时水提取物高剂量组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肝组织中均可检出结合吡咯,其量与给药剂量大小及次数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肝组织有明显病变.结论 川紫菀水提取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大剂量的毒性尤为明显.Clivorine是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川紫菀肝毒性的主要毒效物质.  相似文献   
5.
文静熊  陈翔  汤俊  程敏 《中国药师》2022,(3):395-400
目的:优化川紫菀多糖的脱色工艺,选取最优脱色方法.方法:采用反胶束萃取法进行脱色处理,以多糖脱色率及保留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反胶束除色素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分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川紫菀多糖脱色的最优条件如下:氯化钠浓度为150 mmol·...  相似文献   
6.
程敏  汤俊  高秋芳  林鸽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507-2511
目的 考察川紫菀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毒性与水提取物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设定水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将水提取物ig给予SD大鼠,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结合吡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考察水提取物的肝毒性。结果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为clivorine(3.94 mg/g)。单次给予水提取物无论剂量高低,ALT和AST均未见明显改变,但肝组织GSH水平显著下降;多次给药时水提取物高剂量组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肝组织中均可检出结合吡咯,其量与给药剂量大小及次数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肝组织有明显病变。结论 川紫菀水提取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大剂量的毒性尤为明显。Clivorine是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川紫菀肝毒性的主要毒效物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机制。方法: 复乳法制备PLGA纳米粒并用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60)进行包衣,分别包载模型抗原卵清白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卵清白蛋白(FITC-OVA)。将TMC60包衣和未包衣的纳米粒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murine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对纳米粒子的吞噬动力学及BMDC表面分子CD83,MHCI和MHCII的表达;B3Z T细胞检测纳米粒被BMDC摄取后引起的交叉递呈反应。结果:TMC60包衣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BMDC吞噬作用;促进BMDC表达表面分子CD83和MHC I;增强BMDC对纳米粒包载抗原的交叉递呈作用。结论:TMC60包衣PLGA纳米粒可增强BMDC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及交叉递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典》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中药品种与用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J  Hattori M 《药学学报》2011,46(7):762-772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一类分布广泛的天然有毒生物碱,存在于许多中草药中,一些品种还被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为了掌握《中国药典》(2010版)中含这类生物碱的中药品种的收载情况,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同时,结合该类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及本实验室一些最新研究数据,探讨安全性问题与对策。结果发现新版药典一部现存9种药材品种(不包括饮片)含有肝毒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并涉及数十种成方制剂;由于大多数品种缺乏该类成分的安全限量检查,其潜在的用药风险可能被忽视。建议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进行毒性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升相关品种的安全性控制水平,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植物激素拉肖皂苷元(25R)-3β-羟基-6-酮-5α-螺甾烷的制备方法。方法以薯蓣皂素异螺环-5-烯-3β-醇为原料,经过氯铬酸吡啶(PCC)氧化、硼氢化钠还原共两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NMR、IR谱确认,其熔点、1H-NMR谱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总收率为67.8%(以薯蓣皂素计)。结论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改进后的工艺路线更短、后处理更简单、收率更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罗米地辛(又称FK228)是紫色色杆菌中非核糖体肽合酶(NRPS)和I型聚酮合酶(PKS)催化合成的一种缩酚酸肽类天然产物,具有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活性,现被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我们对已发现的罗米地辛类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基因簇和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通过基因组挖掘和组合生物合成等生物学手段获取新的罗米地辛类天然产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