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共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及大剂量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药物,常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60mg/d(20毫克/次,每日3次),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120mg/d(40毫克/次,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三组治疗前后的B型脑钠肽前体(pro-brain vatriuretic peptide,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左心室收缩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的pro-BNP、LVESD、LVEDD、每周心绞痛发生的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而LVEF值及6MWD均有增加,其中大剂量组效果更好,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良反应三组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疗效确切,大剂量比常规组效果好,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原研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予以国产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原研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 c,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能降低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伐他汀与原研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血脂及心脏保护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86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服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血浆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一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7%);用药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1.49±0.09)m Pa·s、早搏次数(4.65±0.23)次/min与QT间期(0.35±0.08)s均优于对照组的血浆黏度(1.72±0.10)m Pa·s、早搏次数(9.75±0.36)次/min与QT间期(0.38±0.15)s,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后观察组的心率(65.32±1.33)次/min与对照组的(67.29±1.01)次/min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一个疗程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9.3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采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于仅口服美托洛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进行硝酸甘油和麝香保心丸干预,观察两组药物及联合干预预防桡动脉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636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予硝酸甘油200μg;B组予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67.5mg(3丸);C组予硝酸甘油200μg联合麝香保心丸67.5mg。观察各组之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A组(13.1%),B组(14.2%),C组(8.5%),其中A组与B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C组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前予麝香保心丸降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与硝酸甘油疗效相当,与硝酸甘油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正经桡动脉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已取代传统的股动脉径路,成为目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主要径路。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是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各地报道的桡动脉痉挛发病率从4%~20%不等~[2-3],可引起内膜损伤、患肢疼痛、穿刺失败、桡动脉闭塞,严重者可造成手术失败等后果~[4]。目前有多种药物如钙通道阻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松弛素(RLX)对TGF-β诱导的内皮细胞间质化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分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体外细胞模型,通过TGF-β10 ng/mL诱导内皮细胞间质化,100 ng/mL和200 ng/mL RLX分别预处理,再与TGF-β联合培养48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荧光单双染技术观察vimentin和CD31的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各实验组vimentin、CD31、ve-cadher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诱导组细胞形态向梭形转化,呈扩散迁移趋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诱导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RLX可抑制TGF-β诱导的增殖和迁移。免疫荧光单染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诱导组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D31表达下调而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明显上升;与TGF-β组相比,RLX联合TGF-β处理组CD31表达上调而vimentin表达下调。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以内皮性质的细胞为主,仅存在少量的CD31和vimentin双阳性细胞;TGF-β诱导组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TGF-β组相比,RLX联合TGF-β处理组间质效应的双阳性细胞下调,而内皮效应的双阳性细胞增多。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诱导组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D31(0.36±0.076 vs 0.88±0.086)和ve-cadherin(0.54±0.046 vs 1.09±0.13)表达下调而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0.72±0.102 vs 0.21±0.081)和α-SMA(0.88±0.084 vs 0.24±0.046)明显上升(P<0.05);与TGF-β组相比,RLX联合TGF-β处理组CD31(0.67±0.09、0.59±0.12 vs 0.36±0.076)和ve-cadherin(0.85±0.09、0.72±0.064 vs 0.54±0.046)表达上调,而vimentin(0.56±0.011、0.48±0.06 vs 0.72±0.102)和α-SMA(0.65±0.081、0.54±0.032 vs 0.88±0.084)表达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LX可抑制TGF-β诱导的内皮细胞向间质化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Sweet综合征即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增多,广泛浸润真皮浅中层引起的皮肤疼痛性隆起性红斑,同时伴有发热和其他器官损害。Sweet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病,截止2007年,全球仅有500例左右报道[1]。心肌损害的原因有很多,而皮肤科疾病侵袭心肌导致酷似病毒性心肌炎目前鲜有发现,现报道Sweet综合征合并心肌损害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既往体健,因"发热、咳嗽5天"入院。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伴畏寒寒战,有阵发性咳嗽,干咳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松弛素(RLX)对TG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间质化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分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体外细胞模型,通过TGF—β 10ng/mL诱导内皮细胞间质化,100ng/mL和200ng/mLRLX分别预处理,再与TGF—β联合培养48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荧光单双染技术观察vimentin和CD31的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各实验组vimentin、CD31、ve—cadher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诱导组细胞形态向梭形转化,呈扩散迁移趋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诱导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RLX可抑制TGF—β诱导的增殖和迁移。免疫荧光单染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诱导组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D31表达下调而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明显上升;与SGF—β组相比,RLX联合TGF—β处理组CD31表达上调而vimentin表达下调。免疫荧光双荣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以内皮性质的细胞为主,仅存在少量的CD31和vimentin双阳性细胞;TGF—β诱导组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TGF—β组相比,RLX联合TGF—β处理组间质效应的双阳性细胞下调,而内皮效应的双阳性细胞增多。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诱导组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D31(0.36±0.076vs0.88±0.086)和ve—cadherin(0.54±0.046vs1.09士0.13)表达下调而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0.72±0.102vs0.21±0.081)和α-SMA(0.88±0.084vs0.24±0.046)明显上升(P〈0.05);与TGF—β组相比,RLX联合TGF—β处理组CD31(0.67±0.09、0.59±0.12vs0.36±0.076)和ve-cadherin(0.85±0.09、0.72±0.064 vs 0.54±0.046)表达上调,而vimentin(0.56±0.0u、0.48±0.06 vs 0.72±0.102)和α—SMA(0.65±0.081、0.54士0.032 vs 0.88±0.084)表达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LX可抑制TGF—β诱导的内皮细胞向间质化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浙江温州地区汉族人群中染色体9p21上的rs1333049位点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冠心病组(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00%)181例和对照组17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染色体9p21上rs1333049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3种基因型均可在rs1333049位点上检测到,并且其基因型的分布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冠心病组rs13330^149位点的CC、CG基因型分布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rs1333049位点G/C基因的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相关,其中的C等位基因亦可能是浙江温州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的易感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