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2.
任杰  黄博 《安徽医药》2022,26(9):1697-1701
老年腹股沟疝因其腹壁肌薄弱且常伴合并症,且最佳手术方式尚无统一结论。局麻下行Lichtenstein术由于操作简单、经济、术后并发症少,广受术者推崇;腹腔镜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也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其中,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TAPP)可方便、无创地发现隐匿疝并同时进行修补;腹腔镜全腹膜外修补术(TEP)由于不进入腹腔,有效减少对老年病人腹腔脏器的干扰。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各有特点,术者应就病人本身特点及对各种术式的掌握来选择最佳方式,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一种含铜的α⁃2球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含有95%以上的血浆铜,在调节氧化应激及铁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p在肺癌、卵巢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可通过调节铁死亡、血管生成和影响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生长及转移,是潜在的致癌因子。本文就Cp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将70例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尿激酶疗效的对比研究。尿激酶溶栓组再通率471%,对照组再通率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溶栓组住院病死率(235%)略低于对照组(245%),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提示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虽可使冠脉再通,但对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作用很小,这可能与溶栓组病例数较少有关。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患者长时间腹部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数据库检索2016年10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择期首次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 性别不限, 年龄≥65岁, 手术时间≥8 h, ASA分级Ⅱ或Ⅲ级。根据术中是否采用GDFT分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和GDFT组(G组)。C组术中维持BP≥90/60 mmHg或MAP≥65 mmHg, 尿量≥30 ml/h。G组维持SVV≤13%、CI≥2.5 L·min-1·m-2。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液体使用量、尿量、出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腹腔热灌注情况和手术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AKI及术后其他并发症(肺炎、吻合口瘘、手术部位感染、感染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记录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0 d死亡情况。结果共纳入125例患者, C组41例, G组84例。19例患者发生术后AKI, 发生率为15.2%。与C组比较, G组术中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尿量减少,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增加(P<0.05), 术后AKI发生风险降低(OR=0.23, ...  相似文献   
6.
疾病接受度是调节终末期肾病(ESRD)替代治疗患者社会心理适应的关键因素, 直接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疾病自我管理行为, 且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预测作用。本文从ESRD替代治疗患者疾病接受度的测量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进行阐述, 同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以期为疾病接受度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独立相关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从尿酸的病理生理学和HUA的发病机制等角度出发,对HUA相关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并对降尿酸治疗对肾脏的影响、尿酸水平与肾损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于此对HUA相关肾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时机等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金纳米颗粒(AuNPs)是纳米医学中常用的纳米材料之一。AuNPs作为载体可以将药物精确地输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肿瘤上拥有巨大潜力,是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有证据表明,光敏剂(PS)通过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包被在AuNPs上,不仅能提高肿瘤细胞对PS的有效摄取,增强PDT的效率,还可以克服单纯PDT的局限性。该文综述了AuNPs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AuNPs与PDT相结合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包括骨髓衰竭、发育异常和易患癌症。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修复DNA链间交联(ICLs)异常。DNA损伤反应失调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增加突变率和致癌风险。FA通路是DNA损伤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链间交联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任何一个编码FA蛋白的基因胚系突变都会导致FA。随着体细胞癌中FA基因表达异常的普遍发生和不断开展的FA通路激活与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FA通路与癌症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并且基于FA通路基因缺陷的靶向治疗也在逐步开发和应用。本文综述了FA蛋白在ICLs修复、FA信号网络调节以及其在癌症发病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靶向FA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之一。GBM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和低生存率等特点,预后较差。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作为主要的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IC),形成免疫通路,可触发免疫反应的负性调控,增强脑组织中GBM细胞的侵袭性。在GBM的治疗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ICI通过抑制负性免疫调节途径来激活抗肿瘤反应,为GBM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集中在标准治疗(替莫唑胺、放疗)、靶向治疗和其他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方面。本综述阐述了PD-1/PD-L1通路,概述了PD-1/PD-L1 ICI单药、新辅助治疗以及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激素等多种方式治疗GBM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