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共性及个性经验的知识发现.结果:发现了名老中医运用某些治法、方剂及药物的特点得出了不同名老中医针对中、西医疾病的异病同治规律,从而总结出不同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结论:比较名老中医经验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医个体化医学的核心内涵,发现其共性规律,明确个性经验产生的原因,为今后开展验证性研究,形成更加科学的中医经验理论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后学者博采众长、学习和汲取多位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示范,对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对证与不对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冠心病临床个体化诊疗平台实时采集患者信息。将使用生脉注射液的患者按是否对证分为对证治疗组和不对证治疗组,并进行冠心病主症量化表计分,利用随机行走模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对证治疗组273例,死亡4例(1.47%),不对证治疗组297例,死亡7例(2.36%)。对证治疗组综合评价指标随机波动最大值1472,行走步数13617次,行走正向增长率0.1081,比值9.25,随机波动幂律值0.6742,综合评价指标递增率0.4706,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3128。不对证治疗组综合评价指标随机波动最大值1030。行走步数14588次,行走正向增长率0.0706,比值14.16,随机波动幂律值0.6606,综合评价指标递增率0.3128,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3293。两组随机波动幂律值均大于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时,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生脉注射液对证治疗效果优于生脉注射液不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中药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调查3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患者证候-治法-用药关系。结果: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治法主要有活血、清热、补气、化浊(痰)、养阴、温阳、宣痹,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药物主要有黄芪、陈皮、地黄、川芎、白术、桃仁、茯苓、甘草、半夏、泽泻、赤芍、当归、丹参、枳壳、桂枝、麦冬,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关联的药物功效有止痛、化浊(痰)、清热、活血、补气、凉血、利水、化瘀、解毒、补血、理气、安神、补脾、调经、通便、润燥、散结。结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符合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利用课题建立的名老中医数据仓库,针对不同主题,通过设置病例数据的范围,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实现对不同名老中医共性及个性经验的知识发现.结果:发现了名老中医运用某些治法、方剂及药物的特点得出了不同名老中医针对中、西医疾病的异病同治规律,从而总结出不同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结论:比较名老中医经验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医个体化医学的核心内涵,发现其共性规律,明确个性经验产生的原因,为今后开展验证性研究,形成更加科学的中医经验理论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后学者博采众长、学习和汲取多位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示范,对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