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6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345篇
临床医学   414篇
内科学   375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66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452篇
综合类   405篇
预防医学   321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25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3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1.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分离大鼠胎儿表皮干细胞方法,以及观察其在体内环境中的分化潜能。方法采集ED14、ED16、ED18及ED20不同发育阶段的SD大鼠胎儿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结构。鼠尾胶原快速黏附法筛选胎鼠表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9和1β-整合素表达情况。同时,也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检验。经荧光染料(PKH26)标记过的胎鼠表皮干细胞与多孔凝胶海绵结合,然后植入大鼠肾被膜下进行诱导分化。结果在ED18之前皮肤表皮和真皮尚未充分完成分化。使用快速黏附法能够有效的从ED18胎鼠皮肤分离到表皮干细胞。获得的细胞CK19和1β整合素呈阳性表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呈慢周期性,移植体在肾被膜下分化并展现典型的表皮样结构。结论表皮干细胞存在于早期发育皮肤中,但在ED18才能使用快速黏附法分离到表皮干细胞。此时的胎鼠表皮干细胞具有向表皮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is a potent induction factor for new bone formation including heterotopic chondro-ossification in soft tissue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action for BMP was studied in 23 cas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salivary gland by using a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ed by hybridoma technique. Positive BMP immunoreactivity was seen in 87% of tumours.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BMP was observed in modified myoepithelial cells (88% cases), luminal tumour cells of tubulo-ductal structures (78% cases) and chondroid cells in hyaline tissue (22% cases).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glycosaminoglycans as matrix substance and S-100 protein for calcium signalling are associated with BMP-mediated cellular activity of modified myoepithelial cells in the formation of chondroid structures in pleomorphic adenomas of the salivary glands.  相似文献   
13.
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强度650n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功率和照射时间的650nm半导体激光辐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测定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在适当的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间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显著性增强。结论:低强度65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可增强其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4.
廖衡  陈涛  李云庆 《解剖学报》2007,38(2):241-242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的内吗啡肽2(EM2)阳性神经元向延髓背角(MDH)的投射情况.方法 荧光金(FG)追踪与EM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结果 将FG注入MDH后,TG内可见大量FG标记的大、中、小型神经元;TG内也可见各种直径的EM2阳性神经元;TG内的许多FG标记神经元呈EM2阳性,FG/EM2双标神经元多为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TG内的EM2阳性神经元向MDH投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腹横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1)腹横肌肌性部厚度平均为(0.98±0.22)mm,与腱膜部移行处的长度平均为(10.35±1.78)cm,平脐高度的宽度平均为(4.88±1.05)cm,腱膜部平均宽度(2.62±0.51)cm.2)腹横肌血供为多源性,由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旋髂深动脉升支供血,位置恒定.结论设计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安迪粉针剂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迪粉针剂(Andi)增强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人食管癌细胞株(ECA l09)为观察对象,采用电镜、流式细胞仪分析、台盼兰染色等方法,分别观察对照、Andi、^60Co—γ线照射和Andi 照射4个组对ECA 109细胞的形态、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坏死等的影响;并采用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丙二醛(MDA);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在乏氧条件下,Andi能引起ECA 109细胞坏死(P<0.05),并增加MDA含量(P<0.05);而Andi 照射组的作用比单用Andi和单纯照射明显增强(F=6.53,P<0.01);从Andi、照射、Andi照射3个组的光镜和电镜结果发现,ECA l09癌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凋亡,但以Andi 照射组的改变更显著;电镜显示Andi组有较多ECA l09细胞存在糖原颗粒堆积。结论Andi可以引起乏氧ECA 109细胞的糖代谢障碍,增加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引起细胞坏死;Andi与^60Co—γ线合用能进一步促进乏氧细胞坏死,具有协同作用;Andi放射增敏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其促进癌细胞内自由基产生或影响癌细胞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下低频超声波介导透皮给药对人体皮肤组织的影响。方法 以 2 4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双上臂作为试验区域 ,每个试验者两上臂同时涂抹 1geutecticmixtureoflocalanesthetics,10min后分别采用 0 .5、1W·cm-2 的能量进行低频超声 (2 0kHz )介导 ,介导时间 10min。每 5min测量两组镇痛起始时间 ,试验结束后观察皮肤组织的变化。结果 能量为 1W·cm-2 的低频超声组平均镇痛起始时间为 32 .75± 3.73min ,0 .5W·cm-2 组为 37.6 5± 3.2 4min。低频超声可使角质层间质增宽和疏松 ,0 .5W·cm-2 组未见组织学病理损害 ,1W·cm-2 组可见点状红疹 ,类似二度烫伤。结论 能量高可更快促进药物透过皮肤 ,但高能量可引起皮肤组织病理性损害 ,0 .5W·cm-2 组能量是比较安全的低频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向革兰阳性细菌内有效转运药物的阳离子脂质体。方法 以荧光素钠为标志检测对象 ,以大豆磷脂、胆固醇、阳离子脂质为原料 ,依次进行旋转蒸发 -薄膜水化、超声分散、过膜挤压、冻干 ,制备荧光素钠阳离子脂质体。测定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规律 ,流式细胞术 (FASC)检测该脂质体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内转运的效率。结果 所得脂质体水合后粒径均匀 ,形态完整、规则 ,粒径范围 2 0~ 5 0nm ;3批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 19.4 2 %± 0 .31% ;体外释药呈现一级动力学规律 ,释药方程为Q =2 .82 93+2 .70 92T(r=0 .9839) ;FASC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向细菌内转运率达 30 .1%± 12 .5 %。结论 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能够有效地向革兰阳性细菌内转运 ,可作为向细菌内递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电场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retinalpigmentepithelial,hRPE)细胞移行方向及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于DMEM+100g/LFBS的hRPE细胞暴露于强度为6V/cm的电场中,未暴露于电场的细胞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2h中每隔15min细胞移行的变化图像,测量细胞移行距离、细胞移行方向及其与场线间夹角。2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情况。SPSS10.0及Image-ProPlus5.0软件处理结果。结果:未暴露于电场中的hRPE细胞在观察期间呈无序移行,2h后细胞分布未见特殊变化,细胞内肌动蛋白有弱阳性表达。细胞暴露于电场30min后开始出现阴极方向的移行趋势,大部分细胞长轴趋向垂直于场线方向排列。细胞的移行表现为移行速度和移行方向的一致性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暴露于电场2h后,大部分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阳性,且多集中分布于细胞质内朝向电场阴极一侧。结论:外加电场可诱导hRPE细胞向电场阴极方向定向移行,同时伴有细胞内肌动蛋白阳性表达及定向分布。电场对细胞的作用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视网膜脱离后的内源性电场的存在可能参与并诱导了RPE细胞的定向移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