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377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790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83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56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9例,慢性乙型肝炎151例,慢性HBV携带46例,以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与对照组的IL-10-592A/C位点AA、AC、CC基因型及A、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1082G/A位点GG、GA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对照组(P<0.05);各组IL-10-1082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最高,其余依次为肝炎组、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HBV-DNA水平组的IL-10-592A/C、IL-10-1082G/A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1082G/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HBV易感性及其临床结局有关;而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感染HBV后的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2.
徐皙婷  韦舒静 《广西医学》2015,37(3):350-35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3个甲状腺结节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甲状腺肿块内部回声特点、肿块大小、形态、纵横比、边缘、有无钙化等指标. 结果 223个甲状腺结节中,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68个,良性结节155个;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73个,良性结节150 个;68 个甲状腺癌中,超声诊断恶性病变58个,阳性预测值为85.3%,155个甲状腺良性肿瘤中,超声诊断良性病变140个,阴性预测值为90.3%. 分别以结节内部呈低回声、砂粒样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8.2%和82.4%;以结节纵横比≥1或边界不清和(或)形态不规则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5.4%和90.3%. 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结节纵横比≥1、内部呈低回声、砂粒样钙化、肿块边界不清和(或)形态不规则是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重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稳定、可行、可重复的兔慢性肝损伤胆石症模型。方法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胆石症组、肝硬化组和肝硬化胆石症组,空白对照组10只,其余各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胆石症组予20%的CCl4-橄榄油溶液0.2ml/kg腹腔注射,肝硬化组、肝硬化胆石症组予25%的CCl4-橄榄油溶液0.3ml/kg腹腔注射,每4d1次,连续12周,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Masson染色,计算结石形成率。结果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纤维化胆石症组和肝硬化胆石症组结石形成率分别为5%、10%、70%、70%,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与肝纤维化胆石症组成石率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76,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与肝纤维化胆石症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P2<0.001);空白对照组、肝硬化组与肝硬化胆石症组成石率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6,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肝硬化组与肝硬化胆石症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P2<0.001)。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肝细胞肿大;Masson染色见纤维组织增多并变为蓝色,尤其在肝小叶汇管区较为明显,可见假小叶。结论通过用CCl4和高胆固醇、高热量致石饲料,能成功构建稳定、可行的兔慢性肝损伤胆石症模型,为慢性肝损伤兔胆石症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内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及弹性应变率比值(SR)对消化系肿瘤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32个消化系统实质性肿瘤病灶进行超声内镜实时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进行弹性成像评分;测量病灶与周围对照组织的S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以评分≤2分的病灶为良性病灶,评分≥3分的病灶为恶性病灶,良恶性病灶组的超声弹性评分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敏感性87.0%,特异性88.9%,准确性87.5%。良性病灶组SR范围为0.01~7.33,中位SR为7.39;恶性病灶组SR范围为1.00~47.66,中位SR为20.07,良性病灶组的SR显著低于恶性病灶组的SR,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化系肿瘤良恶性组织弹性成像呈不同的图像特征,超声内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及SR有助于消化系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EUS弹性成像不能代替FNA,但是可以协助FNA靶向活检,提高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恙虫病误诊概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恙虫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所医院5年间共确诊恙虫病216例,其中误诊191例(88.43%),均为外院误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有发热、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头痛、皮疹及皮肤焦痂等。主要误诊疾病为不明原因发热(74.87%)、肺炎(9.42%)、上呼吸道感染(6.81%)等。误诊医院为乡镇卫生院67例(35.08%),县级医院64例(33.51%),私人诊所30例(15.71%),市级医院26例(13.61%),省级医院4例(2.09%)。首诊科室主要为内科和急诊科。误诊导致患者并发多器官和(或)系统损害125例(65.45%),其中16例(8.38%)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恙虫病误诊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误诊医院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县、乡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恙虫病诊治相关知识的培训,以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56.
持续高血糖可导致肾脏微脉管系统的中断,渐进性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管间质,也可以诱发血小板(platelet,PLT)的高凝状态。PLT通过改变形态、功能以及活化状态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血管并发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文对PLT与DM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眼底检查正常,治疗后数个月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文献报道尚少。本文报道1例新发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6个月出现进展性DR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机制。胰岛素治疗有可能诱发某些异质性2型糖尿病个体发生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前应常规检查眼底,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年内建议每3~4个月检查眼底1次,如患者有视力改变应随时检查。一旦明确为DR应及时而谨慎地调整降糖方案,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以阻止疾病进展,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表现。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确诊COVID-19病例130例,按分布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分布:单侧14例(10.7%),双侧116例(89.3%);胸膜下型(102例78.4%),小叶核心型99例(76.1%),弥漫型8例(6.1%);(2)数目:单发病灶9例(6.9%),多发病灶113例(86.9%),弥漫8例(6.1%);(3)密度:仅为磨玻璃影(GGO)70例(53.8%),GGO与实变影兼有60例(46.2%);(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100例(76.9%),胸膜平行征98例(75.3%),"细网格征"100例(76.9%),"晕征"13例(10%),"反晕征"6例(4.6%),3例胸腔积液(2.3%),2例肺气囊(1.5%)。未见空洞。35患者行CT复查,21例(60%)好转,14例(40%)加重。结论COVID-19影像学特点主要以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分布为主,两者均可融合成片,重症者发展为双肺弥漫;最有价值的特征是"胸膜平行征";恢复期表现为边缘收缩的实变影,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或纤维条索影。  相似文献   
60.
毒力因子是在病原体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烟曲霉毒力是多因素相关的,包括微小的孢子结构使之能够吸入到达宿主的肺泡,耐热特征,疏水性,快速的繁殖速度以及抵抗氧化应激反应的能力.此外,烟曲霉适应环境及代谢相关的蛋白、通路信号分子、脂类代谢产物、毒素等均可看作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