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486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683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66篇
特种医学   1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30篇
综合类   1358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158篇
  3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2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利用CT扫描及CAD技术建立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 :选取一正常自愿者L4~L5节段为研究对象 ,通过CT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Super SAP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对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 :建立了L4~L5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并分析了生理载荷下腰椎活动节段不同组成部分的应力分布。结论 :为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 ,为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在各种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2.
聚合酶链反应标记轮状病毒地高辛素探针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标记的地高辛素(DIG)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人类轮状病毒(HRV)cDNA探针,经cDNA-RNA斑点杂交。结果该探针具HRV特异性,可检出10pg的RNA。应用该项技术检测了120份婴幼儿腹泻粪样标本,其阳性率为65%,明显高于PAGE方法(49.1%)的阳性率。结论PCR方法直接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cDNA探针方便、快速、特异性好、标记率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检测正常人和SARS患者血清中3种人冠状病毒(229E、OCA3和SARS-CoV)特异性抗体.分析3种冠状病毒血清学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ELISA方法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34例SARS患者恢复期以及11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3种冠状病毒核衣壳(N)蛋白抗体。结果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 IgG阳性率分别为98%、100%和1%,34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3种冠状病毒IgG的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印迹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N蛋白IgG阳性率分别9r7%、99%和2%,34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N蛋白IgG阳性率分别97%、100%和100%;11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免疫荧光检测有5例出现229E IgG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10例出现OC43 IgG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ELISA检测2例出现229EN蛋白IgG滴度4倍以上升高,没有一例出现OCA3N蛋白抗体滴度升高。结论 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229E和OCA3两种人冠状病毒抗体,SARS-CoV感染者存在对人冠状病毒229E和OCA3血清学交叉反应,提示核衣壳蛋白不是引起血清学交叉反应的主要抗原,结果对研究SARS溯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p38应急信号通路参与一氧化氮诱导PC12细胞死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诱导PC12细胞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将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caspase-3拮抗剂(caspase-3inhibitorⅡ)加SNP或p38拮抗剂(SB203580)加SNP与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一起孵育,观测细胞的存活率和caspase-3的活性;用MTT法测细胞存活率,caspase-3检测试剂盒测caspase-3活性。结果:SNP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PC12细胞死亡,并增加caspase-3的活性;caspase-3拮抗剂Ⅱ和p38拮抗剂均明显减少细胞死亡且p38拮抗剂明显降低caspase-3的活性。结论:一氧化氮可能通过激活p38、caspase-3信号分子诱导PC12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5.
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对机动车的管理井然有序,而行人违规过马路现象却比比皆是。医院质控也常常出现类似的现象。文章比较了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对机动车管理与行人管理的异同,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与医院质控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和流程,可以作为跨行业功能性标杆来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对医院质控的启示为:(1)医院质控必须遵循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SPO)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且有机协同;(2)有效的质量控制必须符合热炉法则;(3)质控工作的重心应放在监控和改进上,即“有时去应急,常常去改进,总是去监控”;(4)遵循规章制度的自律文化的养成是良好质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66.
医院推行PDCA循环并非一成不变,每年的推进都是一个新的循环。介绍了推行PDCA循环的做法与体会,包括成立推进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培育核心团队,坚持长期主义;重视关键节点,加强过程管理;秉承PDCA循环理念,不断持续改进等。针对推进中的问题和难点,认为必须化解推进中的阻力,必须秉承PDCA循环的理念持续改进,必须坚持长期主义等。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研究社区1~3岁儿童语言发育与屏幕暴露的相关性,为儿童屏幕暴露现状提供改进意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随访的1~3岁幼儿共827例,男童406例,女童421例,平均年龄为(24.5±5.3)月。采用自制式调查问卷,由本科保健医生指导调查对象的父母或抚养人现场完成,并结合Gesell 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调查对象语言发育情况。结果 827例儿童中,93例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734例语言发育正常。两组儿童接触屏幕年龄段、儿童性别、家庭情况、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屏幕暴露时间、入睡是否规律、接触屏幕时家长陪同和限制屏幕暴露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屏幕暴露时间>2 h(OR=1.687,95%CI:1.022~2.236,P<0.001)、接触屏幕时无家长陪同(OR=2.035,95%CI:1.588~2.634,P=0.002)、未限制屏幕暴露时间(OR=1.475,95%CI:1.087~2.156,P=0.035)为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长时间的屏幕暴露会影响家庭语言环境和儿童睡眠,不利于儿童的语言发育,建议家长禁止小于18月的儿童接触屏幕,大于18月的儿童在家长陪同讲解下接触屏幕,时间控制在2 h以内,严格避免睡觉前观看电子屏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第5代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EPO)及10、100、500、1000 IU/mL EPO组,培养24 h和48 h后检测各组BMSC的增殖率、迁移能力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将第5代BMSC分为BMSC组和EPO-BMSC组,培养48 h后观察EPO对两组BMSC的表面标志物、定向分化和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结果EPO与BMSC共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100、500 IU/mL EPO组BMSC增殖率和迁移能力增强,CXCR4蛋白表达量增高(均为P<0.05)。EPO-BMSC组BMSC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和定向分化能力未受EPO影响。在EPO-BMSC组中,大多数细胞的纤维骨架沿细胞的长轴排列,呈平行状。结论EPO可提高BMSC的增殖率、迁移能力和组织修复治疗能力,可能通过增加CXCR4的表达,促进其向损伤器官组织的定向归巢。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侧多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多节段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Nm的扭转载荷,使脊柱产生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后,腰椎旋转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椎板及后部韧带结构对维持腰椎旋转稳定性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