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9篇
  免费   904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1100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373篇
内科学   1396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411篇
特种医学   3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02篇
综合类   160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60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1280篇
  4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57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1262篇
  2011年   1279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 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检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及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表达情况。结果:(1)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表达仅见于Hp阳性患者。Hp阳性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P<0.05)。(2)26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抗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Hp根除及洛赛克疗程结束后4周,其中7例抗体转为阴性。结论: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可能与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不能作为近期判断Hp根除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人工牙种植中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总结32例多种原因、多种类型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应用植骨、植入Bio-Oss、骨引导膜等方法,创造条件进行人工牙种植。结果 32例病例、48个牙位,除1例植骨行即刻种植2枚种植体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满意的种植效果。结论 传统意义上认为不适合种植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病例,通过创造条件能够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3.
黄曲霉毒素M1的危害、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黄曲霉毒素M1 的理化特性、危害、产生及防治进行了总结 ,详细介绍了黄曲霉毒素M1 的四类检测方法 ,并进行了比较 ,同时展望了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在丘陵山区果园内灭螺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宜兴市山丘地区2处有螺果园为试验现场,采用灭螺机喷洒的方法,实验组用SCN按2.0g/m2、对照组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按4.0g/m2喷洒灭螺,比较两组有螺面积下降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以有螺面积下降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用SCN喷洒4次,灭螺后30d有螺面积下降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均为100.0%,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的费用均为56.00元,分别优于对照组WPN的99.00%、92.25%和92.93元、99.73元。[结论]用SCN山区灭螺,操作方便,成本低,灭螺效果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调查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基因型。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44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DHA和ACT型AmpC酶基因。结果44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36株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81.8%),DHA和AC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1.4%、79.5%,而且3株阴沟肠杆菌同时携带DHA和ACT-1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质粒AmpC酶基因携带率高;阴沟肠杆菌中检出ACT-1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融合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CFP10-ESAT-6或ESAT-6-CFP10,研究其免疫学特性,为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将一个柔性的氨基酸“接头”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构建pET32c(+)-linker。PCR法扩增CFP10、ESAT-6基因。将CFP10克隆入改建的载体pET32e(+)的linker前,ESAT-6克隆入linker后,构建CFP10-ESAT-6融合基因;或将ESAT-6克隆入改建的载体pET32c(+)的linker前,CFP10克隆入linker后,构建ESAT-6-CFP10融合基因,分别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抽提质粒,酶切鉴定;在大肠杆菌B121中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两个目的基因分别被按顺序成功克隆入载体pET32c(+)的linker前或后。重组质粒pET32c(+)-CFP10-ESAT-6或pET32c(+)-ESAT-6-CFP10靶基因的测序结果与预计序列完全一致。融合蛋白在B121菌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多抗原基因DNA质粒;pET32e(+)-CFP10-ESAT-6或pET32c(+)-ESAT-6-CFP10质粒在B121菌中能高效表达rCFP10-ESAT-6或rESAT-6-CFP10融合蛋白,该蛋白兼具CFP10和ESAT-6两种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rCFP10-ESAT-6或rESAT-6-CFP10融合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LPS对小鼠巨噬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体外常氧条件下,LPS的刺激是否影响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收集Balb/c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并分组进行体外培养,刺激组给予LPS、对照组给予PBS并作用10h后。采用RT-PCR法检测HIF-1α、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组HIF-1α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但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VEGF基因表达上调(均P〈0.01)。结论常氧条件下,LPS刺激下的巨噬细胞可以在转录后水平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可通过上调靶基因VEGF的表达参与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宫颈黏膜细胞核内线粒体DNA(mtDNA)整合与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IHC)检测c—myc基因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宫颈黏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黏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27.5%,不典型增生为13.3%、正常宫颈黏膜细胞未发现有,mtDNA序列整合 宫颈黏膜细胞c-myc基因表达率在mtDNA序列检出组为67%,显著高于mtDNA序列列未检出组(36%)。结论:宫颈黏膜细胞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c-myc基因表达可能与宫颈黏膜mtDNA序列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35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介入化疗前后血清sICAM-1和bFGF的改变,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介入化疗组治疗前sICAM-1和bFGF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伴有转移者显著高于不伴转移者(P<0.05);化疗后介入化疗组sICAM-1和bFGF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其中介入化疗前sICAM-1和bFGF高表达者,半年后全部出现新的转移灶、病情恶化。结论:介入化疗能显著降低肿瘤患者血清sICAM-1和bFGF的水平,联合检测sICAM和bFGF有助于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0.
无锡市锡山区餐饮业操作环境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餐饮业的卫生状况,探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预警机制。方法:对辖区内98家餐饮单位进行调查及抽样检测。结果:大型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卫生设施的齐全、合格率达95%以上,中、小型餐饮单位的齐全合格率仅为59.35%,93.9%的餐饮单位均对餐具实施消毒,但消毒措施的规范合格率仅占34.7%;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仅为40.0%;所采集的112件餐饮业熟食间工具、用具样品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30.35%和47.3%,在98名从业人员的手指涂抹标本中,有4人检出致病菌,致病菌带菌率为4.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在调查中检出致病菌的单位发出了食物中毒预警函,并由乡镇医院防保科负责指导消毒工作。结论:该市应加强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建立预警机制,制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